1、- 1 -附件 1: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模版课程教学大纲(宋体三号加粗,居中)英文名称: abc课程编码:(跨学期结束的课程各学期课程的编码依次罗列,以逗号相隔)课内教学时数:学时(跨学期结束的课程总学时用+表示),其中课堂讲授学时,学时, 。学分:学分(跨学期结束的课程用+表示)适用专业:(宋体常规五号)开课单位:(宋体常规五号)撰写人:(宋体常规五号)审核人:(宋体常规五号)制定(或修订)时间:2014 年月(宋体常规五号)(空一行,编辑时请删除本行提示)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宋体小四号加粗)编写内容参考提示(阅后请删除):说明本课程的性质(属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2、的地位及作用,概括本课程的指导思想,- 2 -提出本课程的任务;在总的培养目标下着重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宋体小四号加粗)编写内容参考提示(阅后请删除):1、课程教学内容:按相当于教材中的章节目层次详细编写本课程的内容及要求,突出各章的重点、深度、广度。本段文字包括相应教学内容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排列出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编制成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其主要部分是规定本课程教学内容、范围和份量,并在一
3、定程度上简明反映课程的教学深度和难点。2、按照“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四个层次明确提出各章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同时明确指出本章的重点、难点。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趋势,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和归纳;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熟练掌握:是指学生能够依据所学的知识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绪言(宋体小四号加粗,居中设置) 基本要求 (空两格,宋体常规五号)。 教学重点 ;(空两格,宋体常规五号)。 教学
4、难点(空两格,宋体常规五号)。 教学内容1、(相当于教科书的节标题,宋体常规五号) (相当于教科书的目标题,宋体常规五号) (相当于教科书的目标题,宋体常规五号)- 3 -2、(相当于教科书的节标题,宋体常规五号) (相当于教科书的目标题,宋体常规五号) (相当于教科书的目标题,宋体常规五号)第一单元 (宋体小四号加粗,相当于教科书的章标题) 基本要求 (空两格,宋体常规五号)。 教学重点 ;(空两格,宋体常规五号)。 教学难点(空两格,宋体常规五号)。 教学内容1、(相当于教科书的节标题,宋体常规五号) (相当于教科书的目标题,宋体常规五号) (相当于教科书的目标题,宋体常规五号)2、(相当
5、于教科书的节标题,宋体常规五号) (相当于教科书的目标题,宋体常规五号) (相当于教科书的目标题,宋体常规五号)第二单元 (宋体小四号加粗,相当于教科书的章标题) 基本要求 (空两格,宋体常规五号)。 教学重点 ;(空两格,宋体常规五号)。 教学难点(空两格,宋体常规五号)。 教学内容1、(相当于教科书的节标题,宋体常规五号) (相当于教科书的目标题,宋体常规五号) (相当于教科书的目标题,宋体常规五号)- 4 -2、(相当于教科书的节标题,宋体常规五号) (相当于教科书的目标题,宋体常规五号) (相当于教科书的目标题,宋体常规五号)(空一行后录入第三部分内容,编辑时请删除本行提示)三、课程学
6、时分配(宋体小四号加粗)学时安排教学单元内容总学时 讲授 实验 上机课程设计其它绪言1 (五号常规宋体)2 (五号常规宋体)3四、实践性教学环节项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时间安排(宋体小四号加粗) 实验(上机)教学1、教学要求说明总的能力培养要求。(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2、实验(上机)教学项目及学时分配序号 实验(上机)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学时1 基础性2 综合性3 设计性4 创新性 (供参考)- 5 -3、实验(上机)内容安排实验一 (宋体小四号加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宋体五号加粗)(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二、实验内容(宋体五号加粗)(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三、主要仪器设备(或主要仪器和
7、试剂,宋体五号加粗)(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实验二 (宋体小四号加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宋体五号加粗)(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二、实验内容(宋体五号加粗)(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三、主要仪器设备(或主要仪器和试剂,宋体五号加粗)(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4、实验教材与参考书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度,版次。(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度,版次。(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度,版次。(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 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如:社会实践活动等)1、教学要求- 6 -(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2、项目内容及教学时间安排(指
8、学时数/周数及具体时间安排上的要求)(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宋体小四号加粗)指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六、本课程的特点及教法、学法建议(宋体小四号加粗)(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七、考核类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宋体小四号加粗) 考核类型:考试或考查(宋体常规五号)。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例: 本课程采用理论考试与实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理论考核包括期末考试(闭/ 开卷笔试)与平时成绩。2、课程考核的成绩评定:例:以百分制(或五级制、两级制
9、)计分,最终成绩的构成为平时成绩占(%)、实验(上机)操作考核成绩占( %)、期末考试成绩占(%)。注:最终成绩的构成比例以有关教学管理制度的规定为依据。3、期末考试命题要求:例:笔试命题要有一定的题量以及知识点覆盖面,并要体现重点;试题的难度要求及其比例为:识记占%、理解占%、掌握与应用占% ,分析与综合占%。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建议命题采用、等题型。八、建议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资料(宋体小四号加粗) 教材: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度,版次。 主要教学参考资料:1、包括纸质、声像、电子以及 CAI 课件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材料2、包括纸质、声像、电子以及 CAI 课件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材料九
10、、说明(宋体小四号加粗)本栏的内容可以是编写本课程教学大纲的依据,也可以是其它方面必要的说明(例如某部分内容教学安排为学生自学的说明等)。若无,可以删除本栏目。- 7 -附件 2: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版课程名称实验教学大纲(宋体三号加粗,居中)英文名称: abc课程编码:(或,)(注:跨学期结束的课程罗列各学期课程的编码,以逗号相隔)学时:课程总学时学时,实验总学时学时。(注:跨学期结束的课程总学时与实验总学时用+ +表示)学分:总学分学分、实验总学分学分。(注:1、专科实验课程和本科非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不要求填写学分;3、跨学期结束的课程总学分与实验总学分用+表示)是否独立设课:填写独立设课或
11、非独立设课先修课程:(宋体常规五号)适用专业:(宋体常规五号)开课单位:(宋体常规五号)撰写人:(宋体常规五号)审核人:(宋体常规五号)制定(或修订)时间:2014 年月(宋常规五号)(空一行,编辑时请删除本行提示)- 8 -一、本实验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发展现状(宋体小四号加粗)注:课程的性质指属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二、本实验课程的目的、任务和主要内容(宋体小四号加粗)(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宋体小四号加粗)(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宋体小四号加粗)(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五、实验学时分配(宋体小四号加粗)序号 实
12、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型1 (宋体常规 5 号) 基础性2 综合性3 设计性4 创新性 (供参考)六、实验内容安排(宋体小四号加粗)实验一 (宋体小四号加粗)1、实验目的和要求(宋体五号加粗)(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 9 -2、实验内容(宋体五号加粗)(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3、主要仪器设备(或主要仪器和试剂,宋体五号加粗)(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实验二 (宋体小四号加粗)1、实验目的和要求(宋体五号加粗)(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2、实验内容(宋体五号加粗)(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3、主要仪器设备(或主要仪器和试剂,宋体五号加粗)(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空一行,编辑时请删除本
13、行提示)七、实验教材与参考书(宋体小四号加粗)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度,版次。(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度,版次。(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度,版次。(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八、说明(本栏如不需要,可以删除)- 10 -附件 3: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模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宋体三号加粗,居中)英文名称: abc课程编码:(宋体常规五号)计划周数:周(宋体常规五号)。课程设计学分:学分(宋体常规五号)。(注:专科课程设计不要求填写本栏目)先修课程:(宋体常规五号)适用专业:(宋体常规五号)开课单位:(宋体常规五号)撰写人:(宋体常规五号)审核人:(宋体常规五号)制定(或修订)时间:2014 年月(宋体常规五号)(空一行,编辑时请删除本行提示)一、本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宋体小四号加粗)提示:课程设计的性质指属于专业基础课(或其它类型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是指本课程设计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