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 国外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2002年我国农业部定义: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到种子能够出苗即可),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面,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对土壤的搅动量,或是创造地表微地形,增加地面粗糙度,既达到保土保水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又要保证农作物苗齐、苗壮和正常生长,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一种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定义 传统耕作依靠机械、物理的手段,立即改变土壤构造,创造需要的孔隙度。但由于机器压实、雨水拍击地表结壳,必须经常进行耕作,才能保持土壤疏松状态。保护性耕作的松土则是缓慢的、长期的积累过程。土壤中孔道愈来愈多,团粒结构愈来愈多,不用外来的干预,即可以长期保持疏松状态。保护性耕作原理 1)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腐烂后,留下大量孔道,时间愈长,通道愈多。2)蚯蚓松土-蚯蚓不断挖掘的孔道疏松土壤。3)结构松土-保护性耕作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形成稳定疏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