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处理英语语言学习与实践的三大关系龚海平【摘 要】本文在引述相关文献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聚焦基础英语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职业素养(应用语言学素养)的不足问题,首先运用 应用 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对“语言知识”、“语言能力”、 “语 言操练” 、“语言运用”这些核心概念做了明确的界定,接着 阐述了在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关系、 语 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以及常规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最后就在基 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实施中如何正确 处理这“三大关系”展开了讨论。【关键词】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三大关系;理论与实践【作者简介】龚海平,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张家港,215600)副主
2、任,江苏省特级教师,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 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引言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3 年第 8-9期曾发表人民教育出版社陈力先生撰写的英语语法教学的困境与突围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十年回眸一文。该论文在对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国内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现状与困难的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困境产生的“根源在于教师学科素养和职业素养与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匹配” 。陈力先生所言及的教师“职业素养” ,就是指教师的应用语言学素养。笔者完全同意该文的观点,并认为这不仅仅是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困境产生的根源,而且也是基础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一切问题的病根。英语课程标准(20
3、11 年版) 指出, “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应注意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关系、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以及常规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教育部,2012:27)综观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现状,可以这么认为,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许多英语教师还没有真正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 、 “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和“常规教学与考试”这三大关系,也没有真正把“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鉴于此,笔者试就如何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正确处理这三大关系作初步的讨论,以期唤起更多同仁对这三大关系的关注和更深入的实践与研究。二、 “三大关系”
4、的内涵大凡讨论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讨论其本身的内涵并达成共识,怕是难免陷入张连仲先生所喻的“猫与狗的论争”之中。只有首先搞清楚这“三大关系”的内涵,方能取得对其认识上的一致和进入进一步的讨论。1. 英语知识学习与英语能力发展的关系所谓“英语语言知识” ,无非是关于英语语言的知识,也就是俗称的“something about English”。它是从语言要素层面来讲的,包括单词与读音、词组与词块、语法与语用、语篇与文化。所谓“英语语言能力” ,它是从语言技能层面来讲的,就是指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即巴克曼所创立的“language competence”这一概念。 (Lyle
5、 Bachman, 1990)一些中小学英语教师往往习惯地以为“英语语言知识”是“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并进而认为学生只要拥有了“英语语言知识”就会必然地拥有“英语语言能力” 。然而,对“英语语言知识”与“英语语言能力”的这种认识,无论是从人的个体语言能力发展规律还是从语言的社会发展规律上来观察与分析,都是完全错误的!(龚海平,2015)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相当一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至今对这关系的认识存在根本性的误区,我国中小学生英语的实际综合运用低下的现象长期以来未能实现根本性好转。事实上, “language competence”既不等同于母语使用者所拥有的 “linguistic
6、competence”,也不等同于外语学习者经过后天学习逐步发展起来的“交际能力”即“linguistic performance”或“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乔姆斯基认为,它充其量不过是一种“grammatical competence”而已。 (Noam Chomsky, 1965)所谓“英语语言能力发展” ,指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这种“英语语言能力发展”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它应该包括“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两个方面。就“语言能力”而言
7、,它又包含“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即 ability to arrange morphemes, words, and sentences to make sense)和“grammatical competence”(即 ability to organize language on the sentence level) 。就“语用能力”而言,它又包含“illocutionary competence”(即 ideational functions, manipulative functions, heuristic functions, imaginati
8、ve functions)和“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即 sensitivity to dialect or variety, sensitivity to register, sensitivity to naturalness, cultural references and figures of speech) 。由此来看,一些中小学英语教师,特别是中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味地注重学生英语读题与解题能力的发展的做法,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极其片面和有害的。当然,以“语法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知识”对外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
9、展也不是毫无作用,因为语法毕竟具有一定的语言生成功能和语言监查功能。但是,这种功能绝对不可以被无限夸大,更不可以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工具,而更多地倒是可以将其视作英语学习的“副产品” (by-product) 。对“英语知识学习与英语能力发展的关系”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处理“英语语言操练与英语语言运用的关系” 。2. 英语语言操练与英语语言运用的关系所谓“英语语言操练” ,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与语言学习的内容相关的情境,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新的语言学习内容(如:词汇、句式结构等) 。创设与语言学习的内容相关的情境,就意味着英语语言操练不应该是机械、乏味的
10、操练,而必须体现 meaningful 和 sensible 的要素;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则意味着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训练,而不是片面的训练,更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提供学生一些与新授内容有关的课堂作业习题!由此看来,在课堂教学观察中常见的那些以提供学生一些与新授内容有关的课堂作业习题的所谓“学练结合”的教学行为与严格意义上的“英语语言操练”的内涵和要求,实在是相去甚远!如果说“英语语言操练”是针对的一节课中新授的教学内容而展开的相对单一的语言操练,那么“英语语言运用”则是一种将新授教学内容与学生以前学习过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去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语言训练。在这个过
11、程中,包括交际策略、文化意识、话语分析在内的各种语言要素将共同、综合发挥作用,甚至包括话语交往中的特定单词的音高的运用和语调、重音的处理。可见,英语语言操练是英语语言运用的基础,也是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和条件;英语语言运用则既是英语语言操练的目标,也是对英语语言操练的升华。离开了“英语语言操练”这个基础, “英语语言运用”是无从谈起的。3. 英语常规教学与英语考试的关系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常规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似乎很简单,然而在当下看来,已经到了非讨论不可的时候了。特别在初中、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出于帮助学生应试的需要,往往将常规教学与考试混为一谈,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常常就某
12、些语言知识点大做文章,到处搜集一些与新授课语言知识点相关的中考、高考试题,作为“真题链接”通过PPT 加以呈现,让学生反复训练。这不仅将新授课与复习整理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混为一谈,而且因为盲目拔高了新授课的教学要求,致使常规教学任务实际上得不到应有的落实,致使常规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考场的现象屡屡出现,让学生很难体验到英语语言学习的真谛和愉悦感、成就感,其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英语语言学习与语言实践的过程与结果考查最终无不体现在有效的信息输入(input )与信息输出(output) 。因此,英语常规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大容量和高密度、高质量的信息输入,因为没有信息输入,就没有信息输出。常规教学的扎实、
13、有效是学生考试取得较好成绩的根本保证,学生阶段性考试成绩的反馈对于促进教师改进常规教学具有反拨作用。英语教学中的常规教学与考试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长期以来,特别是在初中、高中英语教学中根深蒂固存在的那种“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练) ”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已经被事实证明是适得其反的。三、如何正确处理“三大关系”如何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正确处理上述“三大关系” ,关键在于英语教师秉持什么样的语言教学理念及其自身作用是怎样发挥的。1. 关于英语知识学习与英语能力发展关系的处理作为外语或二语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不管教师秉持怎样的语言教学理念,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学生究
14、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以怎样的顺序和方式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做法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再像过去那样采用“演绎法”(deductive teaching)来组织教学,而应该采取“归纳法” (inductive teaching) ,且这种归纳行为的发生应该基于教师和文本对学生的充分的语言输入、师生之间的英语话语交往活动和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活动而展开,这种归纳行为也不应该再像过去那样由教师越俎代庖,而应该由学生基于自己在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所获得的英语语言能力而产生的感知、体验和感悟,否则仍然是“填鸭式教学” (pot-filling instruction) 。教师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
15、用应该更多的是引导、启发、匡正和完善。这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英语语言现象和英语语言结构的内部规律的探究能力,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教师过去那种出于狭隘的认知经验而产生的、且流行甚广的类似于“我是 am、你是 are,is 跟着他、她、它”和 “以 o 结尾的无生命的名词复数后面加 s,以 o 结尾的有生命的名词复数后面加 es”的司空见惯的归纳,都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应当坚决杜绝。2. 关于英语语言操练与英语语言运用关系的处理如前所述,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操练是语言教学的最基本的和必须的教学程序。但是,英语语言操练不应该是孤立的语言知识点的反复、机械的操练,而应
16、该将具体的语言知识点置于特定的语境中展开,以赋予语言知识点在具体的语境中以具体的语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的孤立的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都是违背语言教学而规律的,因为孤立的词汇不产生特定的意义,孤立的句式结构也不产生特定的意义。 (龚海平,2015)换言之,课堂教学中的英语语言操练应该具有和体现英语语言运用的基本属性,这当然不意味着英语语言操练可以与英语语言运用混为一谈。前者是一种单一的语言运用,其特点是尝试运用;后者则是一种多种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更加综合和更加复杂的灵活运用,因而更必须突出其“语用” (pragmatic)价值。3. 英语常规教学与英语考试关系的处理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常规教学与考
17、试关系的处理,关键在于摆正英语语言教与学的活动的目的,严格区分常规教学的育人功能与考试的甄别功能。首先,中小学英语常规教学必须走出以“应试”为目标导向的泥潭,切忌把课堂变成考场。要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把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话语交往实践活动,并努力通过这种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和语言表达习惯的形成和发展。那种一味地试图通过大量的“读题与做题”来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的做法,或许在短期内有一定效用,但是不足以真正养成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更不可能有利于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和实践上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只有习惯才能成自然。其次,中小学英语常规教学要避免“假”教学活动。以高中
18、英语词汇教学为例,普通高中学生已经经过中考的筛选和分流,其主动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和预习的习惯已经基本形成。一些高中英语教师在语篇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推断生词词义,学生基本上也能够给出合乎文本的正确答案,然而这些正确答案却并非借助文本语境而产生,而是通过学生课前的预习行为而产生,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没有真正发生。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再度出现,需要教师另辟蹊径。是否可以提供学生事先根本没有接触过的文本来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推断生词词义的能力,无疑可以作为一种选择。否则,学生到了考试的时候,这方面的短板必然暴露无遗。限于篇幅,在教学实践中究竟对这“三大关系”的处理怎么进行操作,笔者拟
19、结合具体课例,以“例谈”的方式分别撰文对其作深入探讨,也期待更多同仁就此贡献出各自的智慧,把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提升课堂实施质态。【参考文献】1 Chomsky, Noam.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65.2 Bachman, Lyl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3 陈力. 英语语法教学的困境与突围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3(8-9).4 龚海平. 龚海平的中学英语教学主张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5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注:本文原载江苏教育2017 年第 19期(中学教学版 2017年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