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本文在系统回顾积极财政政策理论的基础上,考察国内外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简要评价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启动并提出其贯彻执行的要领。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理论;实践中图分类号:F8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09)01-0052-06 一、凯恩斯经济学说及其扩张性财政政策理论的发展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 年代经济学界著名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学说是由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代表形成的经济理论,在 1929 年的“大萧条危机后应运而生,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凯恩斯经济
2、学说以探讨如何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把分析“有效需求不足作为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的中心课题,其国家干预理论及其主张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学和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一) 凯恩斯经济学说及其扩张性财政政策理论的要点凯恩斯经济学说包含紧密相连的两部分内容,一是以有效需求原理为核心的需求理论,二是以国家干预经济为核心的一整套政策主张。其“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思路是:社会的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总需求的水平:存在失业或者说难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指一国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总需求或总购买力);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这三
3、个基本“心理规律的影响。凯恩斯正是从有效需求不足和市场机制无法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论断,提出以需求管理为主,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凯恩斯尤其强调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的积极作用,主张通过大量举债,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来克服大的经济萧条和危机问题,并提出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减税和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凯恩斯经济学说主张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本意是要通过“反周期宏观调控适当“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主要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两大基本手段,两者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一般来说,经济高峰期财政要实行紧缩性政策,中央银行要紧缩银根,以抑制总需求;相反,经济低谷期财政要实行扩张性政策,
4、中央银行应放松银根,以刺激总需求。不过,现实操作远非理论分析那样简单直接,由于各种因素制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松或“双紧的操作未必可行,或者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往往只能采取“一松一紧的搭配,形成总体上松或紧的导向,并配之以其他政策意图。(二) 扩张性财政政策理论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其理论进行了一些新的阐释、补充和修正,并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后凯恩斯经济学派,扩张性财政政策理论也进一步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阿尔文汉森(Alvin H.Hansenl 在继承凯恩斯财政政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长期财政政策的运作应是“补偿政策。为了进一步促进就业
5、和加快经济增长,詹姆斯托宾(James Tobbin)和阿瑟奥肯(Athur Okun)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了 “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充分就业预算这两个新概念,企图使人们注意到财政政策的长期目标和长期水平必须与充分就业增长轨道保持一致。他们认为,只要实际的经济产量小于潜在的经济产量,哪怕是在经济上升时期也应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社会需求,实现充分就业。詹姆斯托宾和阿瑟奥肯的充分就业政策观点修改了主张只在经济萧条时期才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的凯恩斯的政策观点,从而成为凯恩斯主义的一大转变和发展,因而这种观点被称为“新经济学。但是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出现了经
6、济 “停滞膨胀局面的时候。“新经济学陷入了困境,扩张性财政政策理论走向分化,促成了供给学派和内生增长理论等相关财政政策理论的兴起。供给学派是从总供给、长期增长的角度提出新的财政政策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则从内生的、长期增长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财政政策理论。二、美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践自 1929 年经济“大萧条以来,在政府行为层面,以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为标志,政治家开始了运用政府力量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的实践。美国政府运用财政政策措施来调节国家经济的实践,很具有代表性,其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当前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具有借鉴意义。(一) 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践圈 1.以赤字财政为特征的罗斯福“
7、新政。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面对严重的经济失衡和社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的经济措施,史称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典型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罗斯福新政中包含多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是通过各种法令,扩大财政支出用于福利救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二是 1935 年美国政府成立专职机构“工程兴办署,有组织、有重点地兴办公共工程,安置失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三是对企业生产给予扶持和管理,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并对其生产和销售进行指导和管理;成立农业调整署,对农产品实行各种扶持补贴政策。“新政总体上获得成功,有效启动了国内需求。从 1935 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
8、生产总值从 1933 年的 742 亿美元增至 1939 年的 2049 亿美元,失业人数从 1700 万下降至 800 万。这就从实践上印证了凯恩斯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提出的国家干预经济以拯救经济大危机的理论和政策主张的有效性。但同时,赤字财政政策不仅在当期联邦收入和支出之间造成了 29亿美元的缺口,而且形成了财政赤字长期化的开端。为日后新的经济问题埋下了伏笔。2.二战后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时期的财政政策。杜鲁门政府采纳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建议,实行补偿性财政政策,试图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求得长期预算平衡。首先是减少了军费开支,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结果引起了1949 年的经济危机。失
9、业率从 3.8%上升到 5.9%。随后杜鲁门政府实行了同军事相关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此外,还出台了一系列福利方面的措施,扩大财政支出。同时实行减税政策。这些政策一度刺激了经济增长,使美国出现了战后的经济繁荣。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针对 19571958 年经济衰退,再度采取以军费开支为中心、扩大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美国在 1958 年财政年度出现了 103 亿美元的财政赤字,而 1959年财政赤字更是高达 120 亿美元,将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推到了新的高峰。3.肯尼迪的增长性赤字财政政策和约翰逊的减税政策。为了缓和 20 世纪 60 年代的经济萧条,肯尼迪政府在凯恩斯主义框
10、架下实行“增长性的赤字财政政策和连续不断的刺激性减税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失业率从 1963 年的 5.7%下降到两年后的 4.5%,扩张性财政政策引发的通货膨胀也是温和的,仅为 1.5%左右,国民经济年增长率达到5.6%,克服了经济停滞。约翰逊总统时期基本上承袭肯尼迪时期的政策。侵越战争逐步升级,大规模的军事开支刺激了美国经济增长,1964 年国会又通过了减税计划。此外,约翰逊政府扩大联邦政府对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这些财政政策推动了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这些政策也进一步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收支缺口,引起连年赤字。同时,短期财政支出扩张政策逐渐转变成经常性的财政支出扩
11、张政策,趋向于长期扩张,福利主义倾向带来经济实力与活力下降,经济繁荣开始显现“滞胀阴影。尼克松、福特和卡特继任以后,也都先后多次实施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些政策使得美国的财政赤字更加膨胀,在整个 70 年代,美国赤字总额创下了 3044 亿美元的惊人纪录,同时美国经济明显地陷入了“停滞膨胀的困境。这使凯恩斯主义框架面对扩张与收缩的“两难而束手无策,于是“滞胀宣告了“凯恩斯革命辉煌时代的终结。4.里根时期的新保守主义政策。里根执政以后,面临卡特政府遗留下来的“滞胀局面,里根经济学的导向是新保守主义的减少国家干预。里根政府也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减税和适度支出扩张。里根的经济政策促进了 2
1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经济的复苏和繁荣。然而。里根的减税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翻了几番,在 19811985 年之间美国的财政赤字达到了 5392 亿美元,超过了历届政府的赤字总和 4484 亿美元。5.克林顿时期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克林顿政府改为实行一种“结构性的财政政策,即对政府支出做到既有减又有增,既强调削减财政赤字,又重视提供短期经济刺激和增加长期公共投资,可谓“双管齐下。这一特征体现在克林顿政府展开的以减少财政赤字为核心的振兴经济计划中。实践证明,克林顿政府实施财政政策增加短期经济刺激和长期公共投资。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成绩斐然,带来了历史上最长的扩展期和
13、一段“低通胀、低失业、持续增长的宏观态势。同时,克林顿政府削减赤字的政策效果比较显著。美国联邦赤字连续大幅度下降,1997 年已经降至 23 年的最低点,为 220 亿美元,并于 1998 年出现 29 年来的首次联邦财政赢余,大约630 亿美元。(二) 美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经验和教训美国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历史,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注意。第一,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是应对经济萧条推动经济增长。第二,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举债扩大支出和实行减税。举债扩大支出主要是应对经济萧条和衰退,减税既可以用来克服短期经济萧条,也可用于推动长期经济增长。第三,美国的历史表明,在短期内,
14、政府采取安排赤字预算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确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但从长期来看,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容易引起巨额财政赤字和严重通货膨胀,甚至是“滞胀问题。总之,美国政策实践表明,在经济衰退时期,针对有效需求不足或者总供给过剩的问题,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确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但长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代价是巨额财政赤字和严重通货膨胀,乃至滞胀。根据美国的经验与教训来看,要促进经济增长,应关注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尤其是往往被忽视的总供给方面。政府应采取减税和刺激供给的政策,依靠税收的增减、税制结构的改革,以及支出扩张中的结构导向,把“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适当结合起来,以达到“反周期
15、目的。三、我国 1998 年积极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实践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以财政政策积极调控宏观经济起步较晚。随着 20 世纪 90 年代市场化改革方向明确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宏观调控也势必要加快转向间接调控为主,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工具,逐渐发挥重大作用。1993 年中国加强宏观调控以克服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 3 年左右时间内,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其中,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功不可没。随后,1998 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控,则是我们在扩张导向下的第一次成功实践,并且为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 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和要点
16、 1997 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到 1998 年一季度过后,对我国的巨大影响已相当明显;金融危机的影响叠加到我国经济周期低谷阶段上,使经济增长明显趋缓。并出现通货紧缩迹象;20 年市场化改革终于引致走出短缺的“过剩经济局面;“ 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带来了大量的“下岗分流人员和失业压力;货币政策连续、密集运用,但政策效果不够明显。上述一系列问题叠加在一起,迫切需要以宏观政策措施扩大内需,实施反周期操作。于是 1998 年二季度启动积极财政政策成为必然选择。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即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其主要政策措施是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税收调控功能、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以及扩大对中西部转移支付,等等。具体来讲,其重点内容是:第一,增发 1000 亿元长期国债,所筹资金用作国家预算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投资。这 1000 亿元国债只对国有商业银行发行,还债期限为 10 年,年利率 5.5%。1000 亿元的举债一分为二,中央、地方各 500 亿元。相应使 1998 年中央预算支出扩大 500 亿元,中央财政赤字由年初预算的 460 亿元扩大到 960 亿元。国务院对增发国债所筹集的 1000 亿元资金的使用作了认真研究。项目安排的重点是江河治理、农田水利、铁路与公路、电网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建设、国家储备粮粮库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