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科学的危机管理机制摘要:除了“纯自然”的危机事件以外,危机的实质是人的问题;在自然危机中,人也起作用;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战时机制”有很大局限,应从多方面努力建立科学的危机管理机制。 关键词:危机的实质 战时机制 危机管理机制 一、危机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由于信息的缺失、信息的不可靠或不完备,导致不确定性的存在,影响决策行为和质量。决策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程序化决策,另一类是非程序化决策。危机事件从本质上说是非程序化决策。 上述观点从危机事件处理的角度而言有其道理。但是,就危机的实质而言,除了“纯自然”的危机事件以外,总体上讲,危机的实质是人的问题。在自然危机中,人也起作用。
2、比如,危机发生前人们可以预见一些自然灾害,对危机的治理和转化,人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有些危机之所以没有避免或造成严重危害,往往都是没有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和作用。从人为危机方面看,无论是有意破坏(战争、恐怖主义等) ,还是过失、无知、不作为导致的危机,也都是人造成的。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危机管理是一种特殊的、对人的管理。 危机的类型很多,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人为危机、非人为危机;严重危机、一般危机;内部危机、外部危机。危机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从总体上讲不外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大类。 外部原因。一是自然灾害。它是由于自然界不可抗力所引起来的灾难。如台风、地震、山体滑坡、水灾,等等。它具有无选
3、择性、不可抗拒性的特点,但可以努力预测,积极防备,减少损失。二是政治、法律因素。政治的变化,如政权更迭、战争所导致的政治冲突、恐怖活动、国际关系紧张等,对一些组织都有影响。三是社会因素。它包括组织所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人的素质等多种因素。四是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有的城市、企业抓住机遇发展起来了,有的则陷入困境,被逐步边缘化。五是公众的误解。有时谣言会导致危机,有时媒体报道失实也会导致组织危机。 内部原因。一是组织内耗造成危机,如某企业的主要领导不团结,使企业陷入困境。二是领导决策失误造成危机,如一些企业的失败。三是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流失造成危机。如有
4、的单位因为人力资本集体跳槽、人力资源严重短缺而丧失竞争优势。四是资金链断裂造成危机,如有的企业因为资金问题而难以继续发展。五是不正当竞争造成危机,如为了争夺市场,竞争对手攻击对方、丑化对方,甚至采取造谣、恶意投诉、投毒等方式方法打击对方,引起纠纷,形成危机。六是管理不善造成危机,如有的城市社会治安状况恶化、大案频频发生;有的银行数亿、数十亿资金被人骗走;有的企业对安全生产疏忽大意、出现重大事故,等等。七是组织形象不好造成的危机,如有的城市、企业诈骗成风;有的城市投资环境不好。当地官员贪赃枉法,都曾导致一些危机。八是公关失败造成危机,例如, “长沙水事件” ,就使曾经花费几百万元广告费打响的名牌
5、毁于一旦。如果以人为本,重视对危机的管理和转化,善于公关,则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二、 “战时机制”的局限及其解决的措施 在抗击非典、抗雪灾等特殊时期,一些地方提出“特殊的措施、特殊的效率、特殊的作风” 。毫无疑问, “三特殊”对于有效控制非典的蔓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的突出优点是可以迅速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犹如一剂猛药,可以治病救人。但是, “三特殊”属于“战时机制” ,从世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如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爆炸、一些国家的疯牛病、印度博帕尔毒气严重泄漏事件等,我们可以看出,对公共卫生事件采取“战时机制”虽然是有效的,但是它具有被动性、防守性、应急性
6、、复杂性等特点,它是一把“双刃剑” ,对其负面效应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战时”的决策、措施、组织实施出现偏差,导致“异化政治人行为” 、形式主义,其损失同样是惨重的。 “三特殊”战时机制存在许多问题:“三特殊”的提出与实施暴露了我国公共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说明解决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机制没有科学建立起来;“三特殊” 的提出与实施暴露了我国公共产品提供的质量与机制存在问题。 “三特殊”的提出与实施助长了形式主义,一些地区单位错误理解“三特殊” ,不从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惟命是从,一些官员为保乌纱帽,而大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强化了“异化政治人”行为,劳民伤财,把许多虚事做实了,把实事做虚
7、了,给国家、社会造成巨大损失。“三特殊”是一种战时机制,是在防治非典特殊时期提出来的。仅就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而言,一些先进国家平时都有预警系统、高效指挥系统、公共物品供给系统、决策执行系统和各种科学预案、后备预案,是比较完备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许多地方政府还缺乏现代化管理的经验、方式、手段和方法。其突出表现就是人治现象严重。只有高层重视了,提到讲政治的高度,下边才重视,但有的官员考虑的是乌纱帽,而非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为了讲“政治” ,一些人不惜任何代价,把事情推到了极端,大搞形式主义,其造成的危害比危机本身还要严重。可见即使在“战时”坚持“三特殊” ,也必须坚持以人
8、为本,考虑成本,防止各种形式主义,防止危机治理行为偏轨、失控。 自古以来,人类面临的灾难很多,但并不是每天都处于“战时” ,所以用“战时”的管理方法代替非战时的管理,其本身就是错误的。因此,在“平常时期”要整合“战时机制” ,吸收其有用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科学管理为主,有效解决“市场失灵” 、 “政府失灵” ,重点抓综合预防。如,对地震、水患、火灾、污染、疾病、社会治安等等,都应彻底地实行综合治理,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把“战时”减少到最低程度,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当然,遇到突发性公共事件,也必须实行“战时机制” 。我国危机管理机制存在许多问题,目前要着重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防止政府动员机
9、制无限扩大,政府包揽一切。许多本应由社会组织去做的事情全由政府来做。动员方式是以运动为主,公共危机治理制度安排不到位。这种制度安排必然导致“无限政府”行为,而使社会组织养成惰性,对危机麻木不仁,措手无策。二是防止责任机制错位。我国危机管理基本上是“一夫当关” ,政府唱独角戏,企业、社区、其他社会组织未负起应负的责任。结果,危机来了之后看政府、等政府。这也说明了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社会组织、社区建设在我国严重滞后。一个社会形成这种状态是十分危险的。这是许多危机发生、发展难以转化的重要原因。三是完善市场机制。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通过市场吸引资金、技术、整合资源,解决危机。一些发达国家努力
10、发展“危机产业” ,我国的“危机产业”也应有适当的规模。然而,目前还很少有人系统研究这一产业,更缺少有足够竞争力的企业去从事这一产业。四是健全治理机制。危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预防、处置、转化。目前普遍存在“丢两头保中间”现象,在许多地方危机管理成了单纯“救灾” 。这种做法比危机本身造成的损失还大。五是强化约束机制。首先是法律不健全,对危机管理应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实行“首问制” ,对责任组织和个人要有明确的约束,防止推诿扯皮,无人负责。那种出了大的问题再撤职一批,法办一批的“马后炮”做法应努力减少。六是正确运用激励机制。多年来,一些地方存在着“奖死人,不奖活人” ,甚至功过不明的问题。比如,一些
11、优秀领导者追求长期行为,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有效防止了危机的发生,但是却劳而无功;相反那些平时不加强管理,出了事故,发生了危机,却往往因为抢险有功而“立功受奖” 。七是形成唤醒机制。中华民族本不是麻木的民族,但是,现在一些人却在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危机,许多人没有丝毫危机意识。要唤醒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充分发挥各种传媒手段的作用,以大量真实的事实、案例警示人们,危机随时可能在自己身边发生。同时,加强危机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宣传防治危机的知识,要从娃娃抓起,实行终生危机教育。尤其是加强各级领导者的教育,从而唤起全民族的危机觉醒。 注: 张岩松编著:企业关系危机管理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759 页 郭晓君:人学中的一个异化问题 ,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2 参考文献: 1薛澜等.危机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岩松编著.企业关系危机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3郭晓君.人学中的一个异化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 4苏伟伦编著.危机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