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5303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4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日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或者他人为获得高等院校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论文中不涉及任何知识产权纠纷。否则,本人将承担一切责任。学生签名_日期_I摘要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符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从国情出发,中国在全面推进现代

2、化的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视为一项基本国策,将实现经济持续发展观视为重要战略。在这种基础下,发展生态农业,对其竞争力作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势在必行。本文首先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以及浙江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再阐述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和其评价体系,继而有选择性地建立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再综合分析发达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最后本文在分析浙江生态农业建设障碍因素的上,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措施。关键词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IIABSTRACTITSNOTONLYTHEBASICDIRECTION,BUTALSOCOINCIDEWITHTHEPRICTICALSITU

3、ATIONFORTHEDEVELOPMENTOFZHEJIANGAGRICULTURETODEVELOPECOAGRICULTURECHINA,ASADEVELOPINGCOUNTRY,FACETHETASKINSTRIKINGABANLANCEBETWEENECONOMIC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PROCEEDINGFROMITSNATIONALCONDITONS,CHINAHAS,INTHEPROCESSOFPROMOTINGITSOVERALLMODERNIZATIONPROGRAME,MADEENVIRONMENTALPROTECTIO

4、NONEOFITSBASICSTATEPOLICY,REGARDEDTHEREALIZATIONOFSUSTAINEDECONOMICDEVELOPMENTASANIMPORTANTSTRATEGYUNDERTHISFOUNDATION,ITSNECESSARYTODEVELOPECOAGRICULTUREANDMAKETHEDEEPERANALYSISANDDISCUSSIONABOVEALL,THISARTICLEGIIVESTHEDEFINITIONOFECOAGRICULTUREANDPERIODDEVELOPMENTOFZHEJIANGECOAGRICULTURESECONDLY,A

5、FTERSTATINGTHEDEFINITIONOFINTERNATIONALCOMPETITIONANDITSVALUESYSTEM,THISARTICLEALTERNATIVELYESTABLISHTHEINDEXSYSTEMANDCOMETOANALYSISWITHANALYTICHIERARCHYPROCESSTHENEXTPARTISOBSERVATIONTOTHEEXPERIENCEOFFOREIGNCOUNTRIESECOAGRICULTUREATLAST,UNDERTHENEGATIVEFACTORSOFTHEESTABLISHMENTOFZHEJIANGECOAGRICULT

6、URE,THISARTICLEARISESTHECOUNTERMEASURETODEVELOPECOAGRICULTUREKEYWORDSECOAGRICULTURE;INTERNATIONALCOMPETITION;EVALUATINGINDICATORIII目录1生态农业概述及其国际竞争力评价111关于生态农业概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111国外对生态农业的定义1112国内对生态农业的定义112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2121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2122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32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621浙江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6211浙江生态农业的发展状

7、况6212浙江生态农业面临的问题722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8221浙江生态农业产业竞争力8222浙江生态农业生产要素竞争力9223社会效益10224总体评价103发达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1131美国政府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11311加强生态环境管理11312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和教育宣传1132日本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经验11321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11322生态农业模式的多样化1233英国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12331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12332合理调整税收政策1234对浙江的启示134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1441政府层面14411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1441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8、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14IV413强化技术支撑体系,构筑农业科技促进机制15414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强化生态农业扶持制度保障15415加强生态农产品市场流通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1642企业层面16421培育和壮大外向型生态农业龙头企业16422提高企业加工技术水平,增加生态农产品附加值16423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出口生态农产品质量和档次17424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扩大生态农业发展空间1743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层面17431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17432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18结论19参考文献20致谢2111生态农业概述及其国际竞争力评价11关于生态农业概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11国外对生

9、态农业的定义生态农业最早在欧洲兴起于RUDOLFSTEINER主讲的“生物动力农业”课程,20世纪30至40年代在瑞士、英国和日本等国得到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20世纪90年代起,生态农业在世界各国得到较大的发展,其中欧洲发展最快。“生态农业”一词最早由美国土壤学家WAALBRECHT提出,其原来的含义是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主张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秆还田、施用粪肥、种植豆科作物、绿肥等维持地力,主张以生物防治的办法防治病虫害。这种观念基本上主宰了西方国家生态农业的实践。可以说它是对西方常规农业的一种彻底反动。它强调“低耗”、“低投人”,注重

10、维持和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持续性。1981年英国农学家MWORTHINGTON明确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国外也把生态农业叫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绿色农业等,美国农业部下的定义是“生态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西方将生态农业又称为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为自然食品、有机食品和生态食品等。尽管各国对生态产品的叫法不同,但宗旨是一致的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

11、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西方生态农业强调低投入,主张禁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强调尽量减少各种人工投入,强调农业生产的生物学过程和自我维持,认为生态农业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有其自身的内循环,不再将农业的增产作为主要目标。112国内对生态农业的定义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源远流长。稻田养鱼、桑基池塘,已经有了上千年2的历史,至今仍兴盛不衰。中国的生态农业理论研究是在探索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首先从农业生态系统的内涵和特征入手,进行基本理论研究。最早是由我国著名农业经济管理和生态学家、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叶谦吉,于20世纪70年代末首先提出,农业的发展应将经济利益

12、、生态利益、社会利益共同考虑。这一观点后来成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和核心。生态农业概念在我国的正式提出和使用是在20世80年代初。1980年在银川召开的全国农业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上,有学者提出了“生态农业”,这是“生态农业”一词在我国的首次使用。直到1997年,才正式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内容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中。我国农业部等部委在关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先进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综合农业体系

13、。它以发展大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原则,实行农、林、牧、副、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并使各业相互支持,相得益彰,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对我国生态农业理论的一个概括,也是对我国学术界创立的生态农业理论主流观点的一个总结。我国生态农业强调追求高的农业生产力,追求现代化农业,主张合理的人工投入,强调产出和经济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我国生态农业理论认为生态农业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农业,而是一个半封闭的、开放的,需要外界合理投入的整体。生态农业理论主张合理地使用化学肥料和农业,合理地人工投入,强调农业产出。当然,这与我国人多地少的

14、基本国情是相适应的,所以追求高农业生产力和高产出便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主流观点。12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121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其标志是1978年白宫和参议院要求美国技术评价局开始美国竞争力的研究。随后,各国都开始重视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工作。中国学术界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参与研究的人士不断增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层次不断深化,研究角度也不断多样化。由于一国国际竞3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该国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因此,在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热潮中,很多部门和学者把注意力转向了产业

15、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上。他们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出现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和实用价值的成果。国内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对象、评价指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福利分析以及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等。国内外早期研究的主要是以企业为主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之后国际竞争力逐渐成为一个多层次和综合性较强的概念,许多人笼统地提出竞争力,实际上在不同层次上的竞争力有不同的含义。按竞争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产业层次的竞争力与国家层次的竞争力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波特在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具有独特的贡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分析方

16、法。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钻石”理论,并将该理论作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基本经济分析范式。经过对许多国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波特得出结论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六个因素(1)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其中,特别强调的是“要素创造”,而不是一般的要素禀赋;(2)需求条件,包括市场需求的量和质(需求结构、消费者的行为特点等);(3)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4)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对手;(5)政府行为;(6)机遇。波特将这六个方面的因素绘成一个钻石图形,来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一个分

17、析框架,即著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1。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竞争环境上研究了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和决定因素,认为一国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六大因素的共同作用,这六大因素共同构成了产业竞争力的基本环境,每一个因素都对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有决定作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和分析方法有许多具有启发性意义的观点,在国际竞争力学界得到广泛认可。122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生态农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包括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科技和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多层次和多方位性。因而,生态农业评价是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总体评价,其指标体系应能全面、正确地反映评价1史清琪,张于喆国外

18、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J宏观经济研究,2001(2)4的多层次目标、综合目标以及内在的有机联系。从总的来看,浙江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既有经济目标,又有非经济目标;既有增长目标,又有结构优化的目标;既有效率目标,又有公平目标。因而本文主要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确定生态农业主要评价体系应由产业竞争力、生产要素竞争力和社会效益三大方面组成。并分析其具体指标。(1)产业竞争力生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生态农产品凭借其特殊性或价格(成本)等优势而形成的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长期利润的能力。生态农产品竞争力是相比较而言的,本文选用生态农产品的出口规模、出口品种和出口品牌来反映出口规模。指产品出口量和增速,

19、可以反映产品的发展前景、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出口品种。指出口产品的分类,可以反映产品类别的优势、劣势产品。据此确定对象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出口品牌。指产品定位和企业定位,是用来反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生产要素竞争力生产要素竞争力主要用来衡量浙江生态农业在劳动力的分配,土地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生产要素竞争力本文选取劳动力、生态农业技术和农业现代化程度来进行评价。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反映了发展农村经济的潜力,农村经济的发展由领先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文化水平来体现,具极其深远而重要的意义。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主要体现农业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可以通过研究农田除涝、治理水土流失

20、以及农村化肥施用量等指标来反映。农业现代化程度。农业现代化程度用来说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科技生产程度,可以通过研究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动力和农村能源等反映。(3)社会效益对生态农业的社会效益的评价,可以从农村科教文卫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两个方面得到反映。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由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污染防治等反映体现。人类健康安全。人类健康安全由食品质量,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污染防治水平等因素体现。综合地评价浙江生态农业的竞争力状况,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还必须寻找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通过上文的对指标选取,可以看出评价5生态农业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因此本文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深入研

21、究。并把产业竞争力、生产要素竞争力和社会效益作为主要指标(表1)。表1评价基于浙江生态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基于浙江生态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产业竞争力出口规模出口品种出口品牌生产要素竞争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态农业技术农业现代化程度社会效益农村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安全资料来源中国区域生态农业竞争力研究张雪梅本文根据所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分别对浙江生态农业的三个一级指标进行评价分析。62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21浙江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211浙江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生态农业已从户、村、乡发展到生态农业县、市,甚至生态农业省。特别是各地通过生态农业技

22、术的探索和配套应用,把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生态农业思想相结合,创建出了多种生态模式,显示出综合效益好、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少、应用范围广的优势。从总的来看,浙江生态农业有4大类实践模式,一是资源立体开发技术及其相应资源立体开发模式,而是物质循环利用技术与物质循环利用模式,三是环境治理和生态改善技术及其相应生态治理、改善模式,四是区域生态经济建设。事实上,据浙江省农业志介绍,浙江传统农业既有不少行之有效的生态结构、经营模式和农业技术,成为生态农业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早在春秋时期,浙江农业已有种,养结合的萌芽;明末清初,浙江农民已注意到多种生产经营项目的合理配置;至于土地用养结合,则是浙江农民长期以来

23、保持养分平衡、维护地力持续不衰的优良传统,如稻田轮作,以及稻田和桑地间的互养、河道淤泥同陆地土壤间的循环。但浙江也不乏毁林种粮、废湖为田的教训。生态意识和整体协调的系统思想缺乏,人均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效益低下,困扰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1998年浙江省委政府根据农产品“难卖”问题突出、大宗农产品生产效益下降、农民增收减缓的困境,提出了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加快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策。此间,浙江农业发展开始从“增产战略”向“增效战略”的转变。农业发展以追求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效益为主要目标,以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特征,但主要产品仍以国内市场为主,部分外销

24、。中国正式加入WTO后,浙江又以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为契机,适度调整减粮食生产面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性调整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效益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呈现出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以及集约化和生态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农业产业发展,浙江农业资源禀赋短缺,人地矛盾日益突显。浙江省2严力蛟,杨京平,朱有为浙江省生态农业建设现状与对策J生态农业,2003(4)7于20世纪80年代实行农业“走出去”战略。各级政府对农业“走出去”给予了高度重视。据初步统计结果,目前全省在外创业的上规模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等有792家,在外已建立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2675个,总面积达1451万HM2,其中省外基地占

25、省内播种面积的比例,粮食119,茶叶324,蔬菜瓜果97累计对外投资1304亿元,实现产值3567亿元,相当于全省农业总产值的191。浙江省农业“走出去”的足迹已遍布全国30多个省(区、市),并逐步向东南亚、南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延伸。其中前往江西、福建、江苏、上海、湖北的农业企业数最多,分别占总“走出去”企业数的169、93、86、57和55。从分地区看,每个地区“走出去”企业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性,宁波市以蔬菜生产和家禽饲养企业居多,比例达到35,温州市以粮食种植和水果生产居多,比例为428。另外,湖州的水产养殖、绍兴的茶叶生产、杭州的粮食生产和水产养殖、台州的水产养殖和水果生产、金华的

26、蔬菜和茶叶生产、衢州的水果生产、嘉兴的蔬菜生产等企业在各自所在地区“走出去”企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212浙江生态农业面临的问题(1)农业地位边缘化和劳动力老龄化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加速推进,浙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力转移到城市二、三产业务工经商,大量农村生产要素从农业流向城镇二、三产业,这种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资源配置虽然有利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推进,但同时也严重削弱了农业的发展能力,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加上前些年不少地方政府城市偏向的政绩观作祟,忽视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转型和推进,从而使得农业地位边缘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问

27、题日益突出。(2)经营方式副业化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制度导致了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大量外出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不能获得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社会保障福利。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他们难以在城镇安居乐业,成为流动于城乡之间的两栖人口,打工收入已成为家庭主要来源,但绝大多数农户都不愿也不敢放弃承包农田,农业生产经营沦为以生产自己口粮为主的副业。大多数农民群众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和推广缺乏兴趣,从而也阻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成长困难,这与现代农业专业化、细分化、职业化的趋势和要求背道而驰,越来越多农户呈现农业生产经营副业化的倾向,使得高效生态的现代8农业建设困难重重。(3)农

28、产品安全监管严重滞后农产品安全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农产品安全既是人类保障自身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确保环境资源健康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安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相应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发达国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绿色标准,浙江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农产品安全快速检验、全程监管设施建设和人员配备严重滞后,大多数农产品安全质量稳定性差,使得农产品扩大国际国内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面临新的困难。22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221浙江生态农业产业竞争力(1)出口规模。浙江省生态农产品出口2003年和2009年分别是166和23

29、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681,生态水产品出口2003和2009年分别为089和132亿美元,年均816,生态农副产品出口2003和2009年分别是223和536亿美元,年均增长1914,呈现较强的增长势头。然而,浙江出口农产品仍然主要以初级农产品和粗加工产品,2003和2009年出口农产品总额分别是178和3068亿美元,生态农产品出口比率不高3。(2)出口产品。浙江省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口优势生态农产品,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如茶叶、食用菌、生丝、橘子罐头、蔬菜、蜂产品、羽绒羽毛等出口量值入世以来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浙江政府重点支持对提高生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效果显著的关键环节,如生产基地

30、建设、检验检疫、营销促销等,巩固和增强生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3)出口品牌。浙江省结合当地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实际,参照农业部绿色食品办公室绿色食品标准,早在2003年就着制订各类农产品地方农业标准操作规程,同时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经营。通过“一个产品,一个经营主体,一套标准,一张模式图,一个品牌”的模式,着力提高全市优质大米、设施蔬菜、食用菌、水产品、精品西瓜、放心畜禽等主导产业竞争力。目前全省已制订无公害蔬菜、无公害食用菌、无公害水产、无公害畜禽等8大类81项农业标准;著名品牌有西湖龙井、祖名、天台山、金平湖等。但是当前许多品牌“多、杂、散、小”,以山核桃为例,生产基本是单家独户的小作坊,

31、有“人3丁珏,朱颖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9(7)9长久”、“世外桃园”等近40个品牌。一品多牌,缺乏文化内涵,品牌建设大多只停留在标识层次,没有进行深度开发,难以形成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对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带动不大。生态农产品品牌数量的过多过滥,既形不成品牌优势,又浪费了资源。222浙江生态农业生产要素竞争力(1)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浙江政府的鼓励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技人员到第一线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村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参加农业技术承包、合作开发或参与创办民营农业科技机构。同时政府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升级农产品市场,为了科技农业

32、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此外,政府继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了农村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办好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浙江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正在稳步上升。(2)如表2所示,在治理易涝和水土流失面积比例上逐年增长,展现了良好的势头,显示浙江在治理土地方面技术的增长,但是在化肥施用量上,2007年后增长量还是比较明显的,这对于发展生态农业堪忧,如何适当减少化肥施用,并保持增产,仍是浙江应研究的问题。表2浙江生态农业治理和化肥施用年份除涝面积比例()治理水土面积比例()每公顷播种面积施用化肥量(公斤)2006920081183302007923183283242008926882493

33、75200992198469374201098008560371资料来源浙江统计年鉴(20062010)(3)由表3可知,浙江农业机耕地面积趋于平稳,说明机械化生产并不普及,当然这跟农村教育普及也密切相关,在农村电力供应能力和农业机械总动力还是有了平稳的增长。表3浙江农业现代化程度一览表年份机耕地面积(千公顷)农村电力供应能力(亿千瓦时)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20069971957958229300102007100907649972331632008101035675412331382009996877094124506420109965976515249992资料来源浙江统计年鉴(200

34、62010)223社会效益(1)农村环境保护。浙江政府带动全社会资金对村庄环境整治的投入,提高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进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此外,浙江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态省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署,把农村环境保护摆到与工业污染防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同等重要的位置,各项工程有序推进,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人类健康安全。浙江省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为抓手,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全过

35、程的监测,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条件和生态状况,大幅提高全省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消除或减轻污染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保证居民健康安全。224总体评价浙江生态农业在产业国际竞争力上,虽然出口优势农产品比重较大,但是总体出口规模不大,出口生态农产品比重低,出口品牌杂,品牌优势不强。生产要素竞争力上,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稳步上升,在治理易涝和水土流失上进步明显,电力供应能力和机械总动力平稳增长,但在化肥控制方面做的不够好,机械化程度也不够普及。在社会效益上,在浙江政府的积极带动下,农村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健康安全上提升明显。总的来说浙江生态农业国

36、际竞争力并不高,但处于稳步上升阶段,前景良好。113发达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31美国政府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311加强生态环境管理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加强了对自然环境的管理工作,采取各种方式增强资源利用率来维持自己经济强国的地位。美国提出了八项政策建议和相应的行动措施,概括为(1)加强农业资源管理;(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信息;(3)环境管理工作手段的多元化;(4)具体规定协作途径;(5)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目标;(6)恢复渔业;(7)保持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完整;(8)保持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政策由“以治为主”转变为“以防为主”。312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和教育宣传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支撑生态农业发展不可

37、或缺的因素之一。美国政府大力支持相关的技术研究部门开发先进的农业技术,重点研发一些无污染、无公害、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方面的农业生产技术,并建立了相应的农业经济技术推广系统,将研制出来的先进适用技术逐步在全国推广。同时,美国政府为了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通过立法的方式将环境保护列入法律和法规,并通过学校、社区、公司、博物馆等各个场所启动环境保护项目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4。32日本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经验321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日本是一个资源十分匮乏的岛国,发展生态农业显得尤为重要。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就提出了生态农业概念,并就生态农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日本政府于1999年颁

38、布并实施了可持续农业法,2000年颁布了循环社会形成基本法,2001年4月颁布了堆肥品质法,2006年6月由农林水产省制定了食品废弃循环利用法。其中可持续发展法是一部专门法,4詹明月,陈赛蓉美国农业政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9(6)12规定在实施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时,生产者制定包括实施目标、所需设施、机械的引进措施等计划,并且计划需要到府县接受认定。国家和地方负责对被认定的农户提供技术指导、金融信贷等支持,以帮助计划的顺利实施5。322生态农业模式的多样化日本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三种(1)再生循环型,即通过充分利用土地的有机资源,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减轻

39、环境负荷。如对污水处理后在进行农业灌溉;家畜的粪便进行堆肥等。(2)有机农业型,即在生产中不采用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适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而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药技术,维持农业生产过程的持续稳定。(3)混合种植、养殖型,即将多种农作物混合种植,或者在种植农作物的同时进行家畜、水产品养殖,如在水田种植稻米,同时养鸭、养鱼和繁殖固氮蓝藻,从而形成稻作、畜产和水产的水田生态循环的发展模式。33英国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331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英国政府采取了多项财政补贴制度。1993年以来,英国政府对农作

40、物生产者实行了可耕地面积支付的“直接补贴”计划。同时还引入了“环境许可证”制度,即只有农业生产达到了环保指标的农场主才能从政府哪里得到补贴,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此外,英国政府还提高了“环境补贴”的基金额度,把其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基金中45的金额用于环境保护补贴,并且这个比列将被提高到10。为保持本国绿色农业,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自2006年起7年内政府向农民提供14亿英镑的资助款项。目前,英国政府在努力把财政政策以单纯补贴为主的形式转向强调农业全面发展和统一规划的方向。332合理调整税收政策为了保证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得以顺利实施,英国一系列法律得5李应春,翁鸣日本农业

41、政策调整及其原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8)13以顺利实施,英国政府增加了环境税,包括填埋税、燃料税、总污染税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碳税等。多年来英国通过制定土地占用税不定期促进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和循环使用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英国已是欧盟所有成员中的最大沼气生产国,全国共有400家沼气生产厂,年生产相当于89万吨油,占欧盟生产总量的38。在英国没有针对农场主专门征收的特别税种。近年来,对农场主征收的遗产税和对粮食作物征收的增值税也已被政府取消;英国政府还对实现了行业性或多家农产连环保目标的农场主减免了一半自2001年开始征收的能源税,而且对于地方商业税农场经营也无需交纳。除此之外,

42、英国政府还简化了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缴税手续。34对浙江的启示通过上述分析,尽管上述国家资源察赋与环境条件不尽相同,但它们所采取的措施基本相似。一是生态农业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如现代工业尤其是支农产业及农村非农产业比较发达等;二是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三是完善的农业保障机制和国家政策干预与引导;四是要扩大农业规模,实施农业的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五是要完善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专业协会,强化生态农业营销;六是农业现代化应立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浙江在推进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统筹农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生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总的来说,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发达的科学

43、技术是发达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强大的科研、教育与推广、服务体系以及高素质的农民是发达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的载体与保证,激发市场主体的内在活力和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则是发达国家推进生态农业不可或缺的两个助推器。因此,浙江在发展生态农业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问题。(1)重视生态农业的动态性和可持续发展,不断赋予生态农业新的内涵;(2)实行农户家庭经营,建立健全各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社会化服务体系;(3)强化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体系,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4)适时创新农地制度与生态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生态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与竞争力;(5)市场机制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相结合,为生态农业创造

44、宽松的外部环境。144提高浙江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41政府层面从经济学角度讲,发展生态农业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技术创新,二是制度创新前者提供发展的技术与手段,后者提供发展的动力与制度保障,缺一不可。作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多赢二代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综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理念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基本要求与主要趋势,是浙江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又是一格具有高度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尤其是农产品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小,其生产周期又特别长,加上市场调节又严重滞后,必然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低于其他产业。因此,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政

45、府激励机制和法律法制度保障体系,就不可能是生态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411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生态农业产业化,需要政府加大宏观调控与管理的力度。首先是要按市场机制组织生态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使其由原来单纯买卖关系变为以利益为纽带,以契约为连接方式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机制同时通过政府介入,运用农业支持的方式,使生态农副产品及其初级加工品的价格得到直接提升,使外溢到社会其他领域的农业效益返还给农业和农民,确保高效生态农业能够获得社会平均利润。其次是要改变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方式,提高扶持力度与效率。如按行业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包括企业规模、带动能力带动农户

46、数量、产品质量、是否促成了一个产业、与农户联系紧密程度、以及发展前景和潜力等,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在财政、信贷及其它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培育出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生态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把农民和农产品带进国内外市场。41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要条件,是现代农业15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保障,也是各国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浙江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但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尤其是防灾抗灾能力不强,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匾乏以及农业环境污染突出

47、。未来农业基本建设,一是要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支持土地整理以及抗早、排涝、节水灌溉等措施,用以提高农田标准、改善水利条件二是要加强以乡村道路、农村水电以及能源通讯等建设为核心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减少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减缓生产成本上升的速度三是要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对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大江大河治理、水土保持、防护林建设、外来入侵物种及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树立良好的产地形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要稳步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抓好防护林体系和农田林网建设,同时增强农村小型公益建设,如人畜饮水工程、农村沼气等建设。413强

48、化技术支撑体系,构筑农业科技促进机制高效生态农业是以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益以及节约资源、改良环境为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使命的现代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但浙江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仍处于示范、试点阶段,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千家万户。除推广力度不够、辐射力不强外,主要是由于目前还缺乏对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措施的深入系统研究与配套组装,既包括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如何发展应用,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完善等问题。更何况,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己不再是建设几个沼气池、增施有机肥、提倡秸秆还田等简单的技术创新,还应充分考虑农业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发展趋势中出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业精品名牌的创立

49、问题。必须在稳步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问题,努力构筑农业科技促进机制,创新技术推广的能力和农民的吸纳能力。414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强化生态农业扶持制度保障美国生态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不仅具有专司政府调控职能的机构商品信贷公司,而且通过制定政策引导社会对生态农业进行保护。相反,我国生态农业保护具有明显的临时性和阶段性特点借鉴国际上生态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先进思想和方法,正视我们的问题和差距,在制定规划时,要注意把不同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开发、农田16水利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内容结合起来,合理布局,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循序渐进地发展6。415加强生态农产品市场流通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在加强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加强生态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适时引进、实施生态农产品拍卖制度,逐步完善市场调节机制。进一步完善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制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和有效性,重点支持信息网络向重要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延伸,力求进村入户。农产品批发市场一般由政府投资建设,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软件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当然,加强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强化有害生产资料生产、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