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复习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3251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评 估 1、根据评估对象的不同,火灾风险评估可分为以下四类 : 一、以某个区域为研究对象; 二、以单体建筑物为研究对象; 三、以企业为研究对象; 四、以大型公共活动为对象。 2、区域 评估 内容 (一)分析区域范围内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源,合理划分评估单元,建立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二)对评估单元进行定性及定量分级,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权重系统; (三)对区域的火灾风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结论; (四)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对策及规划建议。 3、区域 评估 原则 系统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4、区域 评估范围 整个区域范围内存在火灾危险的社会面、建筑群和交通路网。 5、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2、可选择以下几个层次的指标体系结构。 1.一级指标 一般包括火灾危险源、区域基础信息、消防力水平和社会面防控能力等。 2.二级指标 包括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灭火救援能力、消防管理、消防宣传教育、灾害抵御能力等。 3.三级指标 包括易燃易爆危险品、燃气管网密度、加油加气站密度、电气火灾、用火不慎、放火致灾、吸烟不慎、温度、湿度、风力、雷电、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路网密度、重点保护单 位密度、消防车通行能力、消防站建设水平、消防车通道、消防供水能力、消防装备配置水平、消防员万人比、消防通信指挥调度能力、多种形式消防力量、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应急预案完善情况、重大隐患

3、排查整治情况、社会消防宣传力度、消防培训普及程度、多警联动能力、临时避难区域设置、医疗机构分布及水平等相关内容。 6、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可按照以下六个步骤来进行 (一)信息采集 (二)风险识别 (三)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四)风险分析与计算 (五)确定评估结论 (六)风险控制 7、消防站建设 “普通消防站不宜大于 7Km2;设在近郊区的普通消防站不应大于 15Km2。 8、火灾风险分级和火灾等级的对应关系为: 1)极高风险 / 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 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 30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人以上重伤,或者 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重大火灾是指造成 10人以上 30人以下死亡,或

4、者 50人以上 100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万元以上 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高风险 / 较大火灾 是指造成 3人以上 10人以下死亡,或者 10人以上 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 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中风险 / 一般火灾 是指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9、 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消除或减少建筑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防止建筑发生火灾或在意外发生火灾时能够保证人员及时进行安全撤离,尽快扑救火灾,降低火灾损失,提高建筑的安全程度。按照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方式的不

5、同,又可以分为一般目的和特定目的。 所谓一般目的的评估,是指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自身出于提高建筑的消防安全程度的需要,采取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更为精细地管理建筑消防安全 问题。主要包括( 1)查找、分析和预测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存在的各种火灾风险源,以及可能发生火灾事故的严重程度,并确定各风险因素的火灾风险等级;( 2)根据不同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根据自身的经济和运营等承受能力,提出针对性的消防安全对策与措施,为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提供参考依据,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降低各项火灾风险。 所谓特定目的的评估,是指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根据消防法规的要求,必须进行的建筑火灾风险评估。 10、在建立建筑火灾风

6、险评估指标体系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 (一)科学性(二)系统性 (三)综合性 (四 )适用性 11、建筑火灾风险 评估内容 (一)分析建筑内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源,合理划分评估单元,建立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二)对评估单元进行定性及定量分级,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权重系统; (三)对建筑的火灾风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结论; (四)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对策及规划建议。 12、建筑火灾风险 评估流程 (一)信息采集 (二)风险识别 (三)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四)风险分析与计算 (五)风险等级判断 (六)风险控制措施 13、常用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风险消除、风险减少、风险转移 。 14、建筑火灾风险 评估

7、指标体系构建 (一)一级指标。 包括火灾危险源、建筑防火特性、内部消防管理和消防保卫力量。 (二)二级指标。 包括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建筑特性、被动防火措施、主动防火措施、支援力量和消防团队。 (三)三级指标。 包括电气火灾、易燃易爆危险品、周边环境、气象因素、用火不慎、防火致灾、吸烟不慎、火灾荷载、建筑高度、建筑用途、建筑面积、人员荷载、内装修、消防扑救条件、防火间距、防火分隔、防火分区、疏散通道、耐火等级、消防给水、灭火器材配置、防排烟系统、疏散诱导系统、火灾自动报 警系统 、自动灭火系统、消防设施维护、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应急预案、消防培训与演练、隐患整改落实、消防组织管理机构、普通中队

8、、特勤中队、指挥机关、消防经理、消防主管、防火助理、灭火助理、消防车配备等相关内容。 15、建筑防火性能评估单元的包括建筑特性、被动防火措施、主动防火措施三个方面。 16、 建筑防火 内部消防管理包括消防设施维护、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应急预案、消防培训与演练、隐患整改落实和消防管理组织机构等六部分。 17、火灾风险表达式中的后果,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 ( 1)在物质着火后,不考虑各种消防力量的干预作用,只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周边环境条件(如通风状况、燃料数量、环境温度、燃烧时间)等自然状态下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确定火灾产生的后果; ( 2)在物质着火后,考虑

9、建筑物内部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和防火隔烟等筑消防设施的功能,单位内部人员的消防意识、初期火灾扑救能力、组织疏散能力,以及单位内部可能拥有的消防队伍的灭火救援能力,根据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效率,来确定火灾生产的后果; ( 3)在物质着火后,除了上述建筑消防设施功能和单位相关人员能力之外,还考虑在初期火灾扑 救失败之后,外部的消防力量(例如消防部队、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等)进行干预,投入灭火救援工作,根据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效率,来确定火灾产生的后果。 18、消防安全措施有效性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 1)防止火灾发生 ( 2)防止火灾扩散 ( 3) 初期火灾扑救 ( 4)专业队伍扑救

10、 ( 5)紧急疏散逃生 ( 6)消防安全管理 19、建筑防火设计以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为目标。 20、下列情况不应采用性能化设计评估方法: (一)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规定的; (二)国家现行消防技术标准已有明确规定,且无特殊使用功能的建筑; (三)居住建筑; (四)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幼儿园、托儿所、老年人建筑、歌舞娱乐游艺场所; (五)室内净高小于 8.0m的丙、丁、戊类厂房和丙、丁、戊类仓库; (六)甲、乙类厂房、甲、乙类仓库,可燃液体、气体储存设施及其他易燃、易爆工程或场所。 21、 建筑物消防性能化设计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确定建筑物的使用功

11、能和用途、建筑设计的适用标准 (二)确定需要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问题 (三)确定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体目标 ( 四)进行性能化防火试设计和评估验证 (五)修改、完善设计并进一步评估验证确定是否满足所确定的消防安全目标 (六)编制设计说明与分析报告,提交审查与批准 其中建筑物消防性能化试设计一般程序包括: (一)确定建筑设计的总目标或消防安全水平及其子目标 (二)确定需要分析的具体问题及其性能判定标准 (三)建立火灾场景、设定合理的火灾和确定分析方法 (四)进行性能化消防设计与计算分析 (五)选择和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22、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目标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减小火灾发生的可能

12、性; 2)在火灾条件下,保证建筑物内使用人员以及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3)建筑物的结构不会因火灾作用而受到严重破坏或发生垮塌,或虽有局部垮塌,但不会发生连续垮塌而影响建筑物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4)减少由于火灾而造成商业运营、生产过程的中断; 5)保证建筑物内财产的安全; 6)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不会引燃其相邻建筑物; 7)尽可能减少火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3、建筑的防火设计可分解为三个构成部分,即建筑被动防火系统、建筑主动防火系统和安全疏散系统。 建筑被动防火系统包括建筑结构、防火分隔、防火间距、管线和 管道(井)、建筑装修等;建筑主动防火系统包括灭火设施、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安全

13、疏散系统包括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疏散出口、避难逃生设施、应急照明与标识等。 24、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程项目,可对其全部或部分进行消防性能化设计: (一)超出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适用范围的; (二)按照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防火分隔、防烟排烟、安全疏散、建筑构件耐火等设计时,难以满足工程项目特殊使用功能的。 25、性能化设计步骤主要包括: 1.确定工程范围; 2.确定总体目标; 3.确定设计目标; 4.建立性能判 定标准; 5.建立设定火灾情景; 6.建立试设计; 7.评估试设计及性能指标判定; 8.选定最终设计方案; 9.完成报告编写设计文件。 26、建筑结构性能化设计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

14、目标如下: ( 1)设计目标。在火灾作用下,建筑结构应能在合理的消防投入基础上,保持足够的完整性能、隔热性能或承载力或同时保持其中两个或三个性能。 ( 2)功能目标 建筑构件能避免因其在火灾中发生变形或破坏而导致建筑结构的严重破坏或失去承载力; 不会因构件的破坏而危及建筑内部人员的疏散安全和灭火救援人员的安全; 避免结构在火 灾中因变形、垮塌而难以修复或影响重要功能的使用、减少灾后结构的修复费用和难度,缩短结构功能的恢复期; 预防因构件破坏而加剧火灾或导致火灾蔓延至其它防火区域或相邻建筑物。 3)性能要求 ( 1)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应与构件的功能、建筑的功能与用途、建筑内的预计火灾荷载、火灾强

15、度及其持续时间、建筑高度与体量以及建筑内外的消防设施相适应; ( 2)建筑承重构件在火灾作用下,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 3)建筑分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在设计所需时间内应能防止火灾和烟气的蔓延; ( 4)建筑物中各构件的耐火性能 应具有合理的关系; ( 5)建筑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变形不应超过允许变形值; ( 6)建筑结构所提供的安全水平应与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等效。 27、排烟设施设计的设计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要求可确定为: 1)设计目标:建筑内设置的排烟系统应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与避难。 2)功能目标:建筑内设置的排烟系统应能及时排除火灾产生的烟气,避免或限制火焰和烟气向无火区域的蔓延,确

16、保建筑物内人员的顺利疏散和安全避难,并为消防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3)性能要求 ( 1)排烟设施方式应与建筑的室内高度、结构形式、空间大小、火 灾荷载、烟羽流形式及产烟量大小、室内外气象条件等条件相适应; ( 2)排烟设施应具有保证其在火灾时正常动作的技术措施; ( 3)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或排烟口的面积能够将烟气控制在设计的室内高度以上,而不会不受控制地蔓延; ( 4)机械排烟系统的室外风口布置,应能有效防止从室内排出的烟气再次被吸入; ( 5)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场所应结合建筑内部的结构形式和功能分区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及其分隔物应保证火灾烟气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效蓄积和排出; ( 6)排烟口的布置

17、应能有效避免烟气因冷却而影响排烟效果,与附近安全出口、 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应能防止出现高温烟气遮挡安全出口或引燃附近可燃物的现象; ( 7)排烟风机应能保证在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自行启动,并应在高温下和该场所需排烟时间内具有稳定的工作性能; ( 8)在地上密闭场所中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补风系统,补风量应能有利于排烟系统的排烟。 28、消防救援性能要求 1)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应大于通行消防车的宽度和高度; 2)消防车道的耐压强度应大于消防车满载时的轮压; 3)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安全转弯的要求; 4)消防车道之间或 与城市道路之间应能相互贯通联系; 5)消防车

18、登高操作场地的尺寸、间距以及距建筑物的距离应满足消防车展开和安全操作的要求; 6)消防救援窗口的尺寸和间距及可进入性满足救援要求。 29、在外墙上设置供灭火救援的入口。 ( 1)每层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 ( 2)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分别不小于 0.8m和 1.0m,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大于 1.2m; ( 3)窗口间距不大于 30m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 2个,设置位置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 ( 4)窗口的玻璃易于破碎,并设置可在室外识别的明显标志。 30、确定火灾场景可采用下述方法: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分析、如果怎么办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工程核查表、危害指数、危害和操作性研

19、究、初步危害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原因后果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等。 事件树是风险级别评定程序中常用的一个方法。 31、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或者和修改完善设计,对于上述火灾场景下能否达到设定的设计目标进行分析评价。用于分析计算结果的判定指标 。 (一)人员生命安全判定准则 (二)防止火灾蔓延扩大判定准则 (三)钢结构防火保护判定准则 32、疏散场景确定的主要内容 (一 )疏散过程 (二)安全疏散标准 (三)疏散相关参数计算 (四)人员数量 (五)人员行进速度 (六)流动系数 (七)安全裕度 33、性能化防火设计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建筑基本情况及性能化设计的内容。分析目的及安全目标。性能判定标

20、准即性能指标。火灾场景设计。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及其所基于的假设。计算分析与评估。不确定性分析。结论与总结。参考文献。设计单位和人员资质说明。 案例分析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日常检查 ( 1)检查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输入模块、 输出模块等组件的外观及运行状态。 ( 2)检查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显示盘、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运行状况。 ( 3)检查消防联动控制器外观及运行状况。 ( 4)检查声光报警器外观。 ( 5)检查系统接地装置外观及牢固性。 ( 6)检查消防控制室工作环境。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维护保养 ( 1)每季度应检查和试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下列功能,并填写相应的记录。

21、 采用专用检测仪器分期分批试验火灾探测器的报警情况及火警确认灯状态。 试验声光报警器的声光报警功能。 试验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等组件的动作性 能。 对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进行 1 3次自动切换试验。 手动状态下,检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加压风口电动控制装置、风机、防火卷帘等控制设备的控制和显示功能。 检查消防电梯迫降功能。 抽取不小于总数 25%的消防电话和电话插孔在消防控制室进行对讲通话试验。 ( 2) 每年检查和试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下列功能,并填写相应的记录。 采用专用检测仪器对所安装的全部火灾探测器和手动报警按钮试验至少 1次。 自动状态下,检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

22、火栓系统、加压风口电动控制装置、风机 、防火卷帘等控制设备的控制和显示功能。 对全部消防电话的通话试验至少一次。 自动和手动强制切断非消防电源功能试验。 ( 3)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应根据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定期清洗、标定,产品说明书没有明确要求的,应每二年清洗、标定一次。 ( 4)检查消防水池水位监管情况,模拟低水位报警试验。 ( 5)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对系统内的蓄电池进行维护保养。 ( 6)对经检查测试已不能正常使用的火灾探测器等设备应及时更换。 3、 灭火器配置验收的部分要求。 A类火灾为主的严重危险级场所,其灭火器的配置要注意如下一 些要求: ( 1)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单元内,采用不同类型灭火

23、器时,其灭火剂应能相容。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与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不相容。 ( 2) A 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水型灭火器、磷酸铵盐( ABC)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不能用于 A 类火灾场所。 另外, A 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中规定,严重危险级的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 3A。 ( 3)灭火器箱不应被遮挡、上锁或拴系 ( 4) 手提式灭火器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 1.50 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 0.08m。 ( 5) 推车式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是手提式灭火器的两倍。 4、 配置灭火器的检查。 ( 1)灭火器的配置、外观等应按规范的要求每月进行一次检查

24、。 ( 2)候车(机、船)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堆场、罐区、石油化工装置区、加油站、锅炉房、地下室等场所配置的灭火器,应按规范的要求每半月进行一次检查。 ( 3)贮压式灭火器的压力指示器指针应指示在绿区范围内。 5、 灭火器的送修。 ( 1)存在机械损伤、明显锈蚀、灭火剂泄露、被开启使用过或符合其他维修条件的灭火器应及时送灭火器生产企业或专业维修单位进行维 修。 ( 2)灭火器的维修期限:水基型灭火器为出厂期满 3 年,首次维修以后每满 1 年;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洁净气体灭火器为出厂期满 5 年,首次维修以后每满 2 年。 6、 灭火器的报废。 干粉灭火器出厂时间

25、达到或超过 10年报废期限时应报废。 7、 火灾场景的确定 火灾场景的设计,应当考虑如下内容: 火灾场景的确定应根据最不利的原则确定,选择火灾风险较大的火灾场景作为设定火灾场景。如火灾发生在疏散出口附近并令该疏散出口不可利用、自动灭火系统或排烟系统由于某种原因而失效等。 火灾风险较大的火灾场景 一般为最有可能发生,但火灾危害不一定最大;或者火灾危害大,但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的火灾场景。 火灾场景必须能描述火灾引燃、增长和受控火灾的特征以及烟气和火势蔓延的可能途径、设置在建筑室内外的所有灭火设施的作用、每一个火灾场景的可能后果。 在设计火灾场景时,应指定设定火源在建筑物内的位置及着火房间的空间几何特

26、征,例如火源是在房间中央、墙边、墙角还是门边等以及空间高度、开间面积和几何形状等。 疏散场景的选择应考虑建筑的功能及其内部的设备情况、人员类型等因素,反映可能的火灾场景而对影响人员疏散过程的人员条件及环 境条件。 确定可能火灾场景可采用下述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分析、如果怎么办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工程核查表、危害指数、危害和操作性研究、初步危害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原因后果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等。 8、 建筑物内的初期火灾增长确定方法 对于建筑物内的初期火灾增长,可根据建筑物内的空间特征和可燃物特性采用下述方法之一确定: 实验火灾模型 、 t2火灾模型 、 MRFC火灾模型 、 按

27、叠加原理确定火灾增长的模型。 9、 性能化设计评估的管理流程 建设单位提交申请材料 . 工程项目管辖地公安消防机构成审。 对经初审同意的,书面报送省级公安消防机构。省级公安消防机构作出是否同意进行性能化设计评估的复函。 建设单位委托符合条件的性能化设计评估单位进行性能化设计评估。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性能化设计评估单位和公安消防机构共同研究确定消防安全目标及性能判据。 对于性质重要的工程项目的性能化设计评估,可根据需要,由另一家性能化设计评估单位进行复核评估。 性能化设计评估工作完成后,建设单位提交申请召开论证会的材料。 工程项目管辖地公安消防机构成初审。对经初审同意的,书面报送省级公安消防机构。 省级公安消防机构 作出是否组织专家论证的决定,如同意则由省级公安消防机构会同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当专家组认为设计方案存在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或专家意见存在较大分歧时,应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