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透析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策略与新进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邓 敏前 言 血液透析的历史演进 国外血液透析的重大事件 血液透析的原理及操作程序 国内外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现状 血液透析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血液透析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医疗资源的逐渐增加, 血液透析作为一种肾脏功能衰竭的替代治疗已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广泛开展。前 言 因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以长期反复穿刺血管作为治疗的通路, 血液在体外循环,经血传播疾病感染的机率增多。 近年来我国血液透析 (HI)患者日益增加,有调查显示感染是导致尿毒症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位
2、死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前 言前 言 感染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降低了其生存质量及寿命,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医护人员也面临着医院感染的危险。 血液透析所引发的感染及感染暴发,已成为全球性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各医疗机构管理者高度的关注和重视。血液透析的历史演进一、公元 1940年以前 动物实验期 1913年, 美国亚贝特教授( John J Abel M.D.)等人用火棉胶制造出第一个人工肾脏,利用狗作活体扩散血液透析,抗凝剂为水蛭素。首次提出 “人工肾脏 ”一词 1914年,美国亚贝特教授( John J Abel M.D.)等人,将狗作活体循环施行放血术,将红血球置放
3、于生理盐水中清洗后注回体内。第一次使用 “血浆分离术 ”一词。血液透析的历史演进 1915年,美国 Jay Mclean医师发现肝素 1924年德国汉司医师( Haas)以类似 Abel透析器首次替病人做血液透析,抗凝剂仍为水蛭素,但每次只进行 15-60分钟。但因人工肾脏材质及抗凝剂的问题无法突破,没有得到实际的治疗效果。血液透析的历史演进 1933年,肝素纯化制造成功,适于静脉注射,血液透析技术才获得改善。 1938年,纽约 Thalhimer以 cellophane取代火棉胶制造 Abel透析器,以纯化的肝素代替水蛭素,替狗做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的历史演进二、公元 1940年代 临床应用之
4、摇篮期1943年, 荷兰的 Kolff医师和他的同事 Berk先生合作了旋转圆鼓式( rotating drum)人工肾脏。 他们将以制造香肠膜的赛路芬( cellophane)作为人工肾脏的材质,利用肝素为抗凝剂。 从 1943年开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治疗尿毒症病人的临床实验,经过了十几位病例的失败,直到1945年的九月才成功救活了一位 67岁急性肾衰竭的女性病人。血液透析的历史演进 1946年,瑞典 Alwall医师发展出一种可控制超滤过的垂直式圆鼓型人工肾脏。 1948年, Kolff医师在波士顿发展出改良型旋转圆鼓式人工肾脏,称为 Kolff-Brigham人工肾脏。 1952年应用于韩战,治疗外伤所引起的急性肾衰竭及高钾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