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优化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摘 要: 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品”和“德” ,在教学过程之中既需要教师作为导演去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又需要学生作为演员来快乐的学习。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因材施教,也有情境课堂中的做中学。这些都为了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 言传身教; 快乐学习; 因材施教; 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1-0107-01 一、言传加身教,发挥教师的导演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到今天,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教师们的工作就是灌输知识,孩子们要服从教师,不需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提
2、出质疑,岂不知,这样会把很多有思想有创新的想法打击下去,久而久之,教师们的权威性在课堂中就无形压挤了一大批未来的发明家,因此要把灌输与自主自律结合起来,力求知、情、信、意、行的统一。这就要求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具有几个特性:一是计划性。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准。二是先导性。就教材而言,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在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们要面对新教材时要先于学生了解并熟知,这样才能够指导学生学习探索。三是启发性。在课堂中,老师们所面临的是一群有待于开发的大脑,他们也有自已的思想,有时候和教材或
3、是标准答案有所相左是无法避免的,教师们要善于引导,而不是善于灌输。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学生的智力发展,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能力是在独立思考中得出来的。 ”这也说明启发孩子们走进真相远比强迫孩子接受真知效果更大。四是激励性。新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很多的活动,在做活动的过程之中,使得很多孩子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自身的道德素质,也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对于教师们来说课堂的掌控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教师们激励孩子们的内在潜力,以便于及时掌握孩子们的思想情况,用于应对。五是灵活性。知识固然重要,但探究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结果固然重要,然而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在课堂中,因为面临的对象是每
4、个不同思想的孩子,所以会出现一些临时状况,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已有水平确定教学起点,随机应变。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由人格示范作用去感染、影响学生。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基本、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思品教师若不重视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在言行上出现不一致情况,那么学生对教师做人的教诲就难以信服,甚至嗤之以鼻,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二、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课堂中的快乐 2004 年雅典奥运女子羽毛球单打冠军张宁说,正是由于她视打球为快乐,才能战胜学习、训练、生活中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压力,最终登上奥
5、运冠军的讲台。著名教练米卢的“快乐足球”理念,把中国男足带进了国人期待了几十年的世界杯赛场。可见,兴趣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最好的内部动力。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卢梭也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学生有他们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即童心、童趣和童真,要是他们能够喜欢你所教授的课程就要考虑他们的这种文化价值尺度,例如九年级课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中,我们就可以以愚公移山这一个故事和歌曲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由浅入深的进行教育。 现在的多媒体真是给教师们很多便利之处,以便于使学生们感受到课堂的新奇和快乐。教师们可以通过照片、图片、音乐、视频、
6、动漫等等手段,把孩子们的视线引入到教室内。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也在学习中看到了更多世界的真相。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把社会上黄色书籍、光碟、网站给学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要把给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理想、抱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帮助他们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设疑引学,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望,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取得成功,有利于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快乐,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潮流、投身现实社会,无形中让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得到培养。此外,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这也是
7、我们的教学成就感之一。 三、善于因材施教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社会需要不同的人才,我们的教育目标育人的前提是育品。只有端正的思想品德,才能使学生们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大公之人,这样才能向我们共产主义社会更近一步,而面临这些走路步伐不一致的学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心血去发现、修正、巩固、培养,教育名家吕型伟先生曾经精辟的指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 。然后,才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但是人和才是可以分开的。有的人是人 ,又有才 ,就是人才 ;有的人是人 ,没才 ,就不叫人才 ;有的人有才 ,不是人 ,当然也不是人才 。而且与其有才不是人或不像人 ,宁
8、可是人 ,没有才 ,可以少干坏事。 ”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的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样要求。例如可以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思想品德成绩好的学生,要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觉悟;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强调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成绩后进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先要让他们正视思品,然后可以逐渐深入教育。但无论何种程度的学生都需要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品德教育。 四、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心理学角度看,创设教学
9、情境,其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多种多样,比如课外阅读法、问题法、主题讨论法、辩论赛法等等,形式不拘一格。运用网络或者多媒体手段促进这些方法的深入应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不管采用哪种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都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驾驭课堂,做到不偏离中心。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课,让学生充分体会现代教育的特征、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境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它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制胜的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 总之,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以人为本,减负而不减效。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多种技能,还得有驾驭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听看、去思考。每一堂课都是一场戏,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生活实际、学生情况,通过教师来导演,学生来演出才能完满结局,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