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第三版考研复习笔记.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3339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第三版考研复习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第三版考研复习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第三版考研复习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第三版考研复习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第三版考研复习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政治学导论 杨光斌(第三版)笔记 笔者序 本文档是笔者在考研复习期间所做的第三次经整理归纳精简过后的笔记,几乎涵括了杨光斌 政治学导论 (第三版)里面的所有核心知识点。考研结束后,想到自己在网上到处寻找杨光斌 政治学导论 (第三版)学习笔记时,没有找到一篇完整的笔记,都很零碎。于是,下定决心将自己所做笔记敲进电脑里保存下来,并在网上分享给大家。我称其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考研核心内容”。 笔者在此希望本笔记对你有所帮助,期待着你如愿实现考研梦! 第一篇 政治的性质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一、 什么是政 治 1、 四种观点:政治是上帝安排人世的力量;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政治就是争权夺

2、利;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 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A、政治是经济集中表现; B、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C、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D、政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3、 必须记住: 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 过程。对此可从三方面理解: A.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B.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C.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二、 作为博弈的政治 1、 政 治博弈的要素: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2、 政治 博弈 的 规则 渊源 : A、 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 ; B、

3、习惯与传统。 3、 政治博弈的类型: A、零和博弈; B、非零和博弈( a.消极的零和博弈; b.积极的零和博弈) 总之,也可以说: 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决定谁得到好处,以及谁支付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中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合作与冲突。 三、 政治的地位(功能或作用) 1、 维护社会秩序(即 政治具有稳定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功能); 2、 政治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力 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 ; 3、 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 4、 对个人而言,政治是取得或达成其他价值的工具。 四、 什么是政治学 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及其运作规律的科学

4、。研究政治学必须涉及到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即就是政治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两个方面。规范性是指回答政治对与错、好与坏 的价值准则,旨在探求“政治应当是什么”;科学性是指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旨在探求“政治究竟是什么”。 五、 政治学的发展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 产生 A、 产生背景: a.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b.是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产物; c.是建立在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基础之上的 。 B、 基本内容:阶级问题、革命问题、国家问题、未来社会问题,以及体现于各问题中的政治关系。 C、 基本特点: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和发展性。 2、 中国古代政治学的特点 A、 在维护社会统治秩

5、序及如何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内容蔚为壮观; B、 特别重视人的问题,人文主义色彩很浓; C、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往往把政治伦理化; D、 对社会演变特感兴趣; E、 系统性较西方要弱。 3、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注重理解) A、古典主义政治学与旧制度主义政治学 B、行为主义政治学和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 C、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古典主义政治学 六、 政治学方法论(注意理解 )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A.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分析; C.制度主义分析。 2、 当代政治学方法论: A.行为主义(基本特征、存在问题、积极意义); B.理性选择理论(包括:社会选择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公共选择理

6、论); C.新制度主义(三大流派: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第二章 政治权力 一、 政治权力的概念 权力是影响他人政策的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那些不服从政策的人受到损失。 政治权力 是指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利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首先,权力是政 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其次,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最后,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二、 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 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是构建在权力结构和权利主体结构之上的。从权力结构方面来说,涉及到权力作用的方向和方式、权力运行层次、权力运

7、动的时间性、权力作用的结果。但权力结构离不开权利主体结构,首先,权力在政治主体的结构内运行,权力的 大小 取决于 权利主体的层次,层次越高在其框架内运行的权力影响范围就越广;其次,政治主体是多元的,决定了政治权力的层次性。 三、 政治权力的类型 A、 强制性权力:是指甲要求乙做某事,乙因受到甲的威胁,虽不愿意,但不得不去做。 B、 功利性权力:是指如果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权力主体会承诺给权力客体某种好处。 C、 操纵性权力:它不是建立在公开沟通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以更巧妙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地改变权力客体的价值观 ,常用技巧有:洗脑、宣传和社会化。 D、 人格型权力:即就是人格魅力或影响力,

8、它是来自人们对特殊类型的人的尊敬,这种人具有超凡的品质、个人魅力和启示力。 E、 合法型权力 四、 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A、 合法性 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不是来自 正式的法律或命令,而是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关心的是统治、政府或政权 怎样及能否在社会成员认同的基础上有效运行。 B、 权威 就是对权力的自愿服从和支持。权威与权力的不同之处在于 权威被认为是正当的权力。 C、 权力向权威转化,关键是合法性问题。实现由合法性向权威转化,需要三个条件: a.合法律性; b.合法性中的和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政绩的有效性; c.合法性中的合道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

9、在执政者身上体现。 五、 政治权力的基础 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或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 ,主要包括:武力、知识、技能、财富、动机、制度。 六、 政治权力的分配 1、 资本主义的权力分配:从表面看具有合法性,但在实践中不可能充分的反应全社会的普遍利益;从形式上看,似乎肯定了“主权在民“,但出现了国家和社会二元化,经济运行不受政治操纵。 2、 社会主义权力分配:以中国为代表,实行的是党管干部下的选举于选拔相结合的权力分配制度。 第二篇 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 是一定的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既包括民族和个人的政治心理, 又包括社会阶级集团的意识形态。 第三章 政治文化 一、

10、政治文化的涵义 1、 三种认识: A、认为政治文化是指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 B、认为政治文化 是指各种主观因素的整合; C、认为政治文化包括观念性和物质性两个层面。 2、 政治文化 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 具有四个特征: A.政治文化主要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B.政治文化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地统一;C.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政治文化还有结构性。 二、 政治文化的内容 1、认知性成分; 2、情感性成分; 3、评价性成分。 三、 政治文化的类型 1、 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

11、; 2、狭隘型 、顺从型 、参与型 。 四、 社会资本及其特征 1、 涵义: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它们能够提高社会效率、提高所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简单地说,社会资本是在社会或其特定全体中成员之间普及信任的程度。 2、 特征: A.社会资本提高了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 B.社会资本并非天生,需要后天创造和构建; C.社会资本具有自我增强和积累的倾向; D.社会资本是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 3、 要素:信任、规范、社会联系。 五、 政治文化的功能或作用 1、 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系的必要基础; 2、 政治文化

12、 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主要因素之一; 3、 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4、 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第四章 意识形态 一、 对意识形态的三种认识 1、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 A.是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否定和揭示; B.是对社会存在的系统解释; C.是一类确定的文化。 2、 曼海姆对两种意识形态的区分: A、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社会情境真相的掩饰和扭曲; B、全面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世界观或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彻底信奉。 3、 韦伯的信仰体系:说明某些人为什么应服从某种统治的理论或意识形态。 二、 意识形态与政治心理的概念 1、 意 识形态是代表统治阶级的根本

13、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其根本特征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幻想的联系来取代并隐蔽现实的联系。 2、 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政治诸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应,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认知、情感和评价等。 三、 意识形态的特征 1、 现实性; 2、总体性; 3、阶级性; 4、相对独立性; 5、依赖性; 6、隐蔽性。 四、 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需要理解) 1、 马克思主义; 2、民主社会主义; 3、新自由主义; 4、新保守主义; 5、社群主义; 6、民族主义。 五、 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1、 积极意义: A、维护政权合法化; B、推动社会政治动员; C、 实现政权转移。 2、 极端政治化的弱点: A、削弱

14、意识形态的其他功能; B、造成思想模式化,缺乏创新; C、意识形态封闭化,远离社会; D、压制其他意识形态的发展 ; F、造成社会反感,社会化功能难以实现。 六、 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1、 保护团体内部的团结和稳定性; 2、 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 3、 动员团体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 4、 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5、 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 七、 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 意识形态的特征与经济增长:全面性、灵活性、合理性、稳定性、包容性。 2、 意识形态变革滞后的影响:滞后性 带来了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的存在,使得落后的意

15、识形态成为束缚和阻碍经济增长的力量。体现在: A.压制创新;B.破坏正在变革团体存在的合法性; C.造成团体成员的分裂,阻挠集体行动的进行; D.助长搭便车现象。 3、 意识形态变革方式与经济增长: A、自我更新和改; B、革命更替。 第五章 政治社会化 一、 对政治社会化的三种认识 1、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过程 2、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3、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 二、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及特点 政治社会化是社 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它有三个特点: A.政治社会化

16、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B.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的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C.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三、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1、家庭; 2、学校; 3、同辈团体; 4、工作场所; 5.、大众传媒; 6、选举及其他政治场合; 7、社会政治组织。 四、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1、 从社会成员的个体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使他们获得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 2、 从政治 文化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维持和改变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 3、 从政治体系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是影响政治体系正常维持与运转的关键因素。 第三篇 政治体系

17、政治体系是政治行为主体所赖以存在的制度形式,是政治行为主体与政治制度的有机统一。其主体包括国家、政府和利益集团这样的社会组织,又包括政治个人。 第六章 国家 一、 四种国家起源学说(理解) 1、 国家神权说; 2、国家社会共同体说; 3、社会契约说; 4、国家统治说。 二、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1、 强社会弱国家型; 2、强国家强社会型; 3、强国家弱社会型(或说是若国家弱社会型)。 三、 民族国 家的建构 1、 民族国家的构成要素:领土、人口、主权、政府。 2、 民族国家建构的五种危机(理解):认同性危机、合法性危机、参与性危机、渗透性危机、分配性危机 四、 国家的本质与目的 1、 国家本质:

18、阶级专政,即 国家的产生是基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国家权力始终是用来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国家权力有三个特征:特殊的强制性、主权性和普遍约束力。总之,国家的本质就是以暴力为后盾的阶级专政,是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秩序的机器。 2、 国家的基本目的:安全、秩序、正义。 A、 保证安全。安全是国家的首要目的,国家的安全必须 基于基本的正义之上; B、 保障秩序。秩序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a.法律秩序为生存所必须, b.基于合法的公正裁决; C、 满足正义。正义包括分配资源的方法和结果。 3、 国家目的的矛盾性(即 国家悖论):一方面,需要降低交易成本,是产出最大化;另一方面

19、,又要界定所有权,使租金最大化。 4、 国家能力:汲取、调控、合法化、强制 。 A、 汲取能力指动员社会经济资源的能力; B、 调控能力指国家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C、 合法化能力指国家运用政治符号在属民中制造政治共识、进而巩固其政治统治地位的能力; D、 强制能力指国家运用暴力手段、机构、威胁等方式,维护其 统治地位的能力。 五、 国家类型 国家类型的划分经历着从分类法到类型学的过程。 分类法指传统的国家分类法,主张对国家作质的区别,在形式上具有纯粹的、抽象的和单一化的特征 ,离现实有一定距离。 类型学的主要特征是:要求分类标准以可以验证的资料为依据,反对以先验的、思辨的和伦理的标准来划

20、分国家。 国家类型是根据国家基本权力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特征而形成的一种稳定性的政治形态,对国家的政治过程和人们的政治观具有直接的影响。 六、 比较中西封建制国家的特征 1、 从国家结构看,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西方实行分封割据制,是分权社会; 中国古代实行中央集权制,是专制社会。 2、 与土地所有制相对应,西方的权力结构成等级制,而中国古代实行官僚制。 3、 在意识形态上,西方运用宗教统治,中国古代则把政治思想宗法化。 七、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五方面) 1、 在意识形态上; 2、在政党制度上; 3、在政府体制上; 4、在经济制度上; 5、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上。 八、 吉登斯对国家形

21、态的划分(注意理解) 1、 传统国家; 2、绝对主义国家; 3、现代民族国家。 九、 威权主义国家及其特征 威权主义国家是指那些既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也没有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它有 四个特征: 1、 政治威权较弱,因而鼓吹中央集权 2、 政治权利集中于个人或精英集团,政治反对派受到压制 3、 社会受到国家的有限控制,实行较为开放的民间经济活动 4、 意识形态先天不足,往往是赤裸裸的权力政治。 十、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威权主义国家发生政治转型的原因 1、经济发展创造了强大的中产阶级,成为社会转型的原动力; 2、中产阶级权力意识的提高, 要求有拥有政治表达的机会

22、; 3、市场经济培养的政治文化因体制转型而带来沉重代价; 4、政治上层的改革和意识形态符合政治心理和政治诉求的变化。 十一、分权主义国家(自由主义国家 )的特征 1、 以自由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多云主义 2、 竞争性的政党政治 3、 定期的选举制度,金钱起重要作用 4、 代议制政府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衡原则 十二、国家形态的涵义 国家形态 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所形成的治理结构,以及由此治理结构而产生的行为特征和治理绩效,具有周期性和相对性。 十三、国家自主性及其存在的原因(理解) 十四、单一制国家的涵义 单一制国家 指在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里,权力和权威合法地集中于中央机构,地方

23、部门的权力由中央授予,受中央监督,并可以被中央收回。 十五、联邦制及其特征 联邦 制 是指由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若干成员国或成员洲构成的同一国家。特征是:有统一的宪法、法律、行政及立法机关,联邦地位高于成员国,联邦宪法对各国权限有明确规定。 十六、联邦主义 的涵义 1、 联邦主义是指统一国家内的自治与分享治理的一种制度安排 2、 自治与分享治理的本质性内涵,意味着联邦主义不但是一个结构上的概念,更是一个程序上的概念。 3、 自治与分享治理不但是指宪法规定基础上的政治关系,还应包括经济关系 4、 分权不等于联邦主义,但分权是联邦主义的重要基础。 十七、国家元首及其作用 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

24、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 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性的居于首脑地位。其作用有:象征国家、代表国家、对内代表国家的统一。 十八、立法机关的职权 1、 立法权: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的权力、提出法案权力、委任立法制度。 2、 财政权:指议会对政府提出的预算案、赋税案、公债案及其他法案的审议权。 3、 监督权:批准官吏任命、监督政府执法。 注: 1、 委任立法制度 指议会只制定法律的一般原则,对于法律条文本身所有的具体内容不作详细规定,而用明文委任行政机关另行制定决议、命令、条例、细则等具体措施。 2、 委员会批准制度 是监督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即 一个行政部门在采取行动之前必须得到主管委

25、员会的批准。 十九、发挥人大监督功能的途径 1、 健全选举制度; 2、提高代表素质; 3、设置专门委员会; 4、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制度。 二十、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力及遵循原则 1、 权力:独立审判权、违宪审查权、政策制定权。 2、 遵循原则:司法权独立原则、司法民主原则、法律平等原则。 第七章 政府 一、 政府体制理论(注重理解) 1、 分权学说; 2、议行合一原则。 二、 政府职权理论 1、 新古典经济学派 认为政府的作用只应该限定在保护市场经济的范围,具体地说: A.制定和实施法律,维护社会的基本秩序; B.界定产权,保护私人财产权; C.监督合同的执行; D.维护本国的货币价值。存在

26、问题: A.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 B.市场会失灵。 2、 福利经济学派 认为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必须干预经济,干预方式有: A、提供公共物品;B、保护宏观经济稳定; C、减少经济的外部性; D、限制垄断; E、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F、弥补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 3、 当代转型中政府的作用: A、保护经济行为主体的合法利益; B、培育市场,建立市场机制; C、提供其他公共物品。 三、 政府体制的涵义 政府体制 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组成其实现阶级统治权力 的国家政权机关。按其可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 四、 立宪君主制的涵义 立宪君主制 是资产阶级类型国家的一种政体,是资产阶级国家一

27、君主为国家元首 ,但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它又可分为二元制和议会制。 五、共和制的涵义 共和制 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它可分为奴隶占有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制。资产阶级共和制又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和混合型的议会制总统制。 六、总统制的中央政府 总统制是指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机关独立于立法机关之外,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共和制。在总统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 首,又是政府首脑 ,其作用表现在:最高立法者、行政首脑、国防和外交首脑。 七、 美国总统权力不断扩大的原因 1、 源于政治制度; 2、罗斯福新政; 3、超级大国的地位; 4、特殊时期。 八、 内阁制的中央政府 内阁是内阁制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其主要特点是:行政与立法相结合,立法与行政权都集中在内阁手中;首相是内阁的首席大臣,内阁的一切重要活动都由首相决定。内阁制的优点是: 1、行政与立法通力合作,效率高; 2、议会和选民都可以监督政府; 3、内阁可以实行应急政策; 4、内阁利于训练政治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