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走向分析及其职业价值观反映【摘要】从学校到社会的整个大环境的转换,在学习和就业之间,当代大学生在这个过渡段中面临的不仅仅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有对自身职业价值观的新一轮定位与反思。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等因素左右着大学生就业选择,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反映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缺失,从中反映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实状况我们在兼顾专业学习的同时,也不可忽视自身社会适应性的不断增强。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走向 职业价值观 社会适应性 一、大学生职业定位遭遇困境 四年的大学时光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恰是“宝剑锋从磨砺出”的黄金时期,但这个时期也恰是大学生成人、成才,走向社会的过渡时
2、期。从学生到“社会人”的完全转变,从学校到社会的整个大环境的转换,其间无论是学生感知社会的实践类课程与活动,还是社会对学生的各种观态,大抵呈现出了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和“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现实状况。我们看到学生与社会之间存在一种相互适应的牵引力,而作为学生一方,我们讨论更多的则是如何成功地面向社会、如何成功地适应社会,如何成功地贴近社会。 我们为考察大学生现实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校园内作了随机的抽样。在访谈调查的结论统计中,课题组就其中“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有否遇到不公正对待”的设问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受访的大学生群体中俨然形成了两个态度极点。一方认为学生在初涉社会时难免会受到一
3、些单方面的不信任,这些新鲜人物在“成人”们眼中,俨然沦落成跑龙套的小角色,学识五车也不过是所谓的“四体不勤” 、 “五谷不分” 。另一方面,在接触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感知更多的是社会本身给予的新鲜感、温暖及辅助新鲜感来源于社会本身完全不同于学校的形形色色,在这里可以更加接近生活的本质,体验真实生活的“酸甜苦辣”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很多社会上不乏富有关爱之心的前辈长者们面对这些初涉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多地则抱以宽容和帮扶。一位兼职家教的大一学生在受访时讲到,于我们刚出社会的“小菜鸟”而言,相信社会给予的温暖最终将成为我们服务社会的不懈动力。当然,课题组在分析结论时也认为,大学生们在成功
4、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涵盖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其自身主观因素等各方面的共同作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正是在这种残酷与温暖并存的真实社会中,当代大学生在得知他们即将博弈前程、未知将来的时候,将面临何种挑战,他们的选择又是什么,将何所去从? 课题组在设计有关“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调查问卷时,将影响大学生考虑未来职业选择的因素放在了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根据该“职业选择考虑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较为引人注意的是 67.52%的学生认为社会本身的职业市场需求是大学生完成就业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此外,有 43.09%的数据认为,学生成功就业归因于学生本身的专业前景。 社会本身的职业市场也存
5、在供需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专业市场也漫步于“老龄化”的边缘。譬如教师行业,目前我国教师退休年龄仍然是执行在教育困难时期的政策:男 60 周岁、女 55 周岁。其中,浙江省部分学校的教师教龄发生相应调整,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教龄在无特殊情况下平均延长 5 年,也就是说,准教师们在面对“同行”竞争的同时,也面临教师市场相对饱和的境况,社会机遇不遂成为毕业生就业一个高危的困境。课题组就大学生对社会实情了解程度进行实地采访与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受访学生的现时情况反映出,大学生在沟通学校与社会之间未能主动承担起完成自我转换的职责。在他们的价值理念中,只有从学校这个单一的活动范围和同一身份层面的交际
6、圈内学会的简单的适应,认为社会这个环境离自己还很遥远,哪怕即将参与社会活动“临时抱佛脚”想必也是毫无差池。 在考虑到大学生就业形势与走向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这样的调查现实:52.41%的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学习积极性不高” ;“不知道哪些专业知识是以后工作所必须的”的学生达调查总量的 46.95%;更有 43.09%的学生“想到未来的工作,会觉得恐惧,害怕” 。数据反映,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较大范围缺乏社会适应性的现实状况。随着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的迫近,大学生遭受困扰的现实问题还是集中在学习和就业之间。在兼顾专业学习的同时,大学生们也或多或少地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展望,在分析职业选择
7、,考虑职业走向的同时,会对自身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新一轮的定位与反思。因此,大学期间实打实地增强、历练、巩固自身实际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努力找准自身的职业定位逐渐成为新形势下分析大学生就业走向的重中之重。 二、社会新适应,职业新定位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确实成为了社会的一大心病。据了解,许多农民开始忽视教育问题,有些人认为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不少财力,学了知识拿了文凭,毕业后却面临着失业,与其让孩子念大学还不如早点学门手艺显得实惠。那么,在如今这个社会体系下,大学生面对就业难问题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去改善这一问题呢? 学校。学校是连接社会的纽带,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平台,学校要随时把掌握
8、的就业信息分享给在校大学生,同时也要向社会积极反馈本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结构以及求职意向;要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性和就业方面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降低培育人才的成本和时间,增加教育成效。例如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因有其一定的教育性,使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就将自我、学业,理想和环境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统筹安排,并融合自我评价与职业判断、选择,形成自身的就业、择业观;督促学生为自己的目标进行奋斗,提早做好准备工作,避免面临毕业,寻找工作无方向,茫然,不知所措。现如今,我国的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短缺现象,教育成本的核算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强,则使得人才主体和社会客体之间求得一种
9、耦合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但消除了人才培养中的南辕北辙现象,而且使得培育人才能够根据社会需要的某些变化,去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以求得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并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干服务于社会,增加教育的成效。 社会。社会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每年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当某些岗位达到饱和状态时,就读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就陷入就业难,甚至是失业的困境。因此,社会要积极拓展新兴产业,扩大就业岗位种类和数量,给予毕业生们更多的选择和就业途径。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社会经验导致的。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社会经验不足甚至是没有
10、社会经验是大多数毕业生的通病,也是就业竞争中的“致命伤” 。因此,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岗位供大学生实习,使其能慢慢适应社会,调整自身;用人单位能够端正用人理念,加强社会责任感,放低“姿态” ,给予大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国家也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来拉动大学生的就业导向,促进大学生的就业,避免出现“读书无用”的现象。 个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那么,大学生该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进一步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 (1)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树立远大的志向。古语云:“有志者事竟成” 。一个有理想、有计划的人,才会有未来。大学生对于在校园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体系要渗透
11、、感悟,广泛涉略其他方面的知识,对于时政热点、社会动态、高新技术的更替要对事关注,争做博学之人。 (2)勇于实践、勇于竞争,认识人才市场上竞争的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目前在人才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与三种人进行就业竞争:一是大学毕业生之间的竞争,表现在专业、成绩、素质、能力、声誉等多方面的较量;二是与有一定工作经验而要求易业的人员,他们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往往与大学毕业生的年龄、潜能形成强烈的反差;三是中专和职高生,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往往以某种特长和熟练的技能优势与一般化的大学生相抗衡,更由于现今社会呈现“技工荒” ,术业有专攻的中专生和职高生显得尤其畅销。那么,普通大学生只能放低姿态,消除在择业
12、过程中出现的眼高手低现象,谦虚学习,适应社会。 (3)用人单位“择人”与大学生“择业”的位相差,用人单位一般是按照一专业、二学业、三能力、四外表的顺序择人,而大学毕业生一般是按照一地区、二单位、三专业的顺序择业,这种位相差使得不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免遇到困境和疑惑。其实大学生们的这种地域择业观念与家庭密不可分,许多大学生一般都是异地求学,回家工作,对于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通常不能及时有效地全面掌握,往往错过了一些不错的就业机会。因此,只有消除这种地域择业观才能更好地拓展自身的就业途径,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从而为自己成功就业扫除障碍。 (4)掌握求职技巧把握好时间,主
13、动出击。要随时关注人才市场动态,掌握好意向单位的一切信息,收集整理好材料,做成精致的简历。写好自荐信,内容真实可靠,措辞精炼,语言规范。把握好面试,着装干净整齐,讲究礼貌,举止文明,认真回答面试官提出的问题,扬长避短,抓住机遇,展示自己的实力和特长,切忌信口开河。 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反映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关于职业理想、选择、实践和评价的基本看法。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将近 60%的大学生知道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但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努力。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未来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从而也无法避免毕业后在择业方面将会遇到很大的困境。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受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和
14、朋友圈,学校教育反而低于这两项,足见家长和朋友对于一个人影响之大。目前不少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是受家长影响,往往与其职业理想不一致。因为没兴趣,学的时候不认真,工作生活缺乏动力。其次,强烈的职业自主意识与不劳而获、少劳多获的心态并存。大部分大学生依旧坚信工作和学习成绩是努力的结果,天上不会掉馅饼,但仍有小部分人认为社会关系对事业成功的影响比职业技能更加重要,机遇对事业成功的影响比职业技能更重要。因此天上掉馅饼的心态依旧存在于小部分大学生的心中。大学生的圈子往往定格在学校和家庭,社会的圈子很少涉足,往往把学校和父母当成是安全基地,坚定的认为在任何方面都可以得到父母的支持,这种依恋心理,使得他们更加自
15、如的探索外部世界,进而获得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大学生这种情感依恋观带来了层层负面影响,使得大学生的职业观念受到家庭观念的束缚,很多家长认为读书的目的是工作,考上大学后,就应该出来工作赚钱,读研究生是在做无用功。而用人单位也积极寻找有经验的求职者,对于无经验的大学生求职者很少考虑。这种工作至上的观念也渐渐印入大学生们的心中,赚钱也渐渐的成了工作的中心,读书的动力。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在接受我们调查的三百多名在校大学生中,有超过四成的人认为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说明现在的大学生更多的是从自己内心出发,来看待人生的价值。也与当今的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所吻合。同时,高达 70%的大学
16、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56%的大学生经常去做兼职,说明在校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性,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从多种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开始走出校园。探索社会,适应社会,也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四、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重新审视 学校、社会、家庭,大学生自身等等多种因素掺杂在一起,构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形势严峻这一现象。其中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社会适应性两者紧密相连,在大学生就业率方面占了很大的比重。由于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大学生须在实践中,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态度、就业动机、认知策略等因素,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性,进行调适自我,逐步向理性认知发展,最终端正自己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朱小蔓,其东.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