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沁园春 长沙长沙毛泽东沁园春 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词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 “ 曲词 ” 或“ 曲子词 ” ,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 “ 诗余 ”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
2、,所以写词叫 “ 填词 ” ,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如本文 沁园春 长沙 , “ 沁园春 ” 是词牌名, “ 长沙 ” 是题目。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 1925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 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 韶山支部。1925年 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沁 园春 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
3、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 峥嵘 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 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 遏 飞舟?1.上阕写了些什么?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 “万类霜天竞自由 ”的精神。顺流而下,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2.下阕写了些什么?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3.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眼前之景到追忆往昔的战斗岁月,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谁主沉浮 ”这一句是构思的枢纽,转变的关键,起承上启下的作 用归纳作者在上阕中写了哪些典型景物,在描绘这幅秋景图时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