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探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3514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探讨摘 要 在杂交稻孕穗末期和破口期(破口后 3d)对褐飞虱进行施药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孕穗末期施药对褐飞虱的防效显著高于破口期施药。经过 2 年的大面积验证,证明防治褐飞虱的最适施药期是水稻孕穗末期,且具有速效性和持效性,避免等到褐飞虱大发生才急着加大药量防治甚至 2 次防治。 关键词 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 龙川县是广东省产粮大县和国家级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水稻年种植面积 55 万亩,水稻产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为害水稻生产的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在我县,每年因褐飞虱为害而造成水稻毁秆倒伏的田块很多,对产量影响

2、较大。目前的防控策略一般为“压前控后”或“治三控四压五” ,强调的是逐代防治,防治的重点是主害代,后期常常是等到褐飞虱大发生才急着加大药量防治,甚至 2 次防治,一直以来在生产上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探索我县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的最佳策略,2011 年起,连续 2 年在晚稻上开展了以水稻生育期确定防治适期的褐飞虱防治策略研究,选择分别在水稻孕穗末期和破口期(破口后 3d)进行施药控制穗期褐飞虱的效果试验,并经过大面积生产示范验证,证明水稻孕穗末期是最适施药期,及早治理效果更好。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水稻品种 博优 998,7 月 4 日播种,7 月 31 日移栽;泰澳丝苗,7 月 5 日播种

3、,8 月 1 日移栽,亩栽 1.8 万丛禾,试验田土质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水平。孕穗末期,禾苗长势均匀良好,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 2.试验设计与方法 (1)药剂处理 试验设(667m2 用量,下同)3 个处理: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福戈)10g,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25%吡蚜酮WP(飞电)20g,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生产。清水对照。随机排列,每处理重复 3 次,药剂处理小区面积 100m2。清水对照小区面积 50m2。 (2)施药时期及方法 试验在两块相邻的杂交籼稻田中进行。第 1 块田水稻品种为博优998,于 2009 年 8 月 15 日孕穗末期施药,第 2

4、 块田水稻品种为泰澳丝苗,于 2009 年 9 月 2 日破口期施药。均采用没得比(Super-Green)-16 型背负式喷雾器兑水喷雾,喷药量 45L/667m2。施药时各处理区灌水35cm,保水 56d。 (3)调查时间、方法和内容 施药前调查并记录虫口基数,药后 3、7、14、21d 查防效。每小区平行跳跃法调查 20 点,每点查 2 丛,采用盆拍法,仔细计算和统计稻丛间水面漂浮的飞虱数量。记录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 二、结果与分析 1.施药适期 (1)孕穗末期施药效果 从表 1 可知,杂交稻孕穗末期施药.对褐飞虱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极好持效性。40%氯苯?噻虫嗪 10g 药后 3、

5、7、l4、21d 的防效分别为87.2%、86.6%、88.6%和 97.9%;25%吡蚜酮 WP20g 药后 3、7、l4、21d 的防效分别为 87.4%、87.0%、89.1%和 97.9%;两种药剂处理的防效稳定,且在药后 21d 还表现出最高防效,持效期长达 21d 以上。基本控制了杂交稻穗期褐飞虱的为害。 (2)破口期(破口后 3d)施药效果 从表 2 可知,杂交稻破口期(破口后 3d)施药,防治褐飞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下降,40%氯苯?噻虫嗪 10g 药后 3、7、14d 的防效分别为 72.9%、87.8%和 69.7%,25%吡蚜酮 WP20g 药后 3、7、14d 的防效

6、分别为 83.0%、80.9%和 69.0%。药后 3d 的防效比下降了 815 个百分点,药后 14d 的防效降到了 70%以下,对褐飞虱的控制时间只有 714d,持效期缩短了 710d。由于后期虫量猛增,试验田在药后 24d 各小区均出现了点片倒伏。表明在破口期(破口后 3d)施药防治褐飞虱显著逊色于孕穗末期。 2.示范效果 20112012 年龙川县水稻病虫统防区褐飞虱防治全面推广在水稻孕穗末期施药技术,3 年来统防区 8200hm。水稻只有极个别田块因施药不均而造成褐飞虱为害冒顶或毁秆倒伏.而农民自防区于 2011 年出现了因褐飞虱为害而连片冒顶或倒伏的现象。冒顶或倒伏的田块率达 15

7、%。2011年褐飞虱大发生,统防区防治 2 次(分蘖盛期和孕穗末期) ,穗期平均虫量 980 头/百丛,比以主害代作为防治重点的农民自防区(全季用药34 次,穗期平均虫量 4500 头/百丛)少 359%;2 年生产实践均说明,在水稻孕穗末期施药可以更有效控制褐飞虱为害。 三、结论与讨论 1.褐飞虱主要是在稻丛的基部取食为害,水稻孕穗末期施药,水稻孕穗末期施药,褐飞虱的数量和成若虫的比例均较低,虫龄比较整齐喷施的药液大部分在叶片上,药液除蒸发外,一部分顺着叶片、稻秆流到稻丛基部,还有部分被叶片吸收,随营养物质传输到稻丛基部。所以,孕穗末期施药,药液到达稻丛基部的量较多,表现出对稻飞虱的防效好,

8、持效期长,同时对稻谷的直接污染也极小。而破口期(破口后 3d)施药,褐飞虱的数量和成若虫的比例均较高,此时水稻群体数量大,田间密闭程度高,褐飞虱虫源基数大,世代重叠严重,药液到达稻丛基部的量较少,喷洒于稻穗的药液除蒸发外,或被稻穗直接吸收,表现出对稻虱的防效差,持效期短,对稻谷的直接污染很大。 2.根据试验和 2 年大面积应用结果,杂交稻在孕穗末期施药对穗期褐飞虱防治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显著高于破口期后施药。因此,根据有效控制褐飞虱为害,确保稻谷质量安全的原则,杂交稻穗期褐飞虱的防控重点,应放在水稻孕穗末期,结合预防稻曲病和穗期病害进行,破口后至灌浆期施药只能作为补治措施。 3.由于褐飞虱年度间发生程度差异较大,在褐飞虱重发年份需施药2 次,第 1 次在 7 月中旬(分蘖期至孕穗初期)至 8 月上旬,第 2 次在孕穗末期;而在褐飞虱一般发生年份,只需在孕穗末期施 1 次药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