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3605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劳动经济学 随堂练习题 总论 判断题 1.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结果 。 2. 劳动力资源 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区域的人的总和 。 3. 未达到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工作的人不算作劳动力资源。 4. 在不考虑非经济因素的条件下,劳动力供求决定工资,工资变动又影响劳动力供求 。 5. 劳动力市场配置的 基本 机制 包括 供求机制 、 价格机制 ,但不包括 竞争机制 。 答案: 1. 2. 3. 4. 5. 第一章 劳动力需求 判断题 1. 只要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企业就会增加雇佣劳动力。 2. 所谓劳动力需求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 愿意雇佣的劳动力

2、数量 。 3. 劳动力需求 是生产活动 需要引发的 需求 , 是 由于 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 而引发的 派生性需求 。 4. 从考察时间来看,劳动力需求分 长期 需求与短期需求。其中,短期 一般是 指劳动投入量 低于一年的时期 。 5. 劳动力 长期 需求 是 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时期 。 6. 需求曲线来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价格和劳动力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 7. 在技术水平变化的情况下,劳动的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仍然成立。 8. 在 其他生产要素 不变时,由劳动增加引起的产量变化可以分为三 个阶段 。其中,第一阶段是 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 9. 企业根据 利润最

3、大化的 原则,决定最佳的劳动需求量。一般根据 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 的点决定。 10. 完全竞争 条件下, 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 大于工资 。 11. 完全竞争 条件下, 当工资、产品价格变化时, 边际收入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劳动力的需求数量。 12. 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企业 可以选择 节约资本、多雇佣劳动力的生产方法,或者 是 节约劳动力、多使用资本的生产方法 来达到既定产量的生产目标。 13. 边际技术替代率 是 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即等 成本 线的斜率 。 14. 短期里, 决定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

4、量与资本价格之比 。 15.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替代 效应 是指 工资上升引起 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产品需求 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 的效应。 16. 劳动力需求弹性 越大,意味着劳动力需求对 工资率 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越高。 17. 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越靠近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上端,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小。 18. 如果两类劳动的 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为 负 值 ,说明这两类劳动存在互补关系。 19. 劳动投入与其它生产因素之间的可替代性替代性越强,需求弹性越 小。 20. 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 21. 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

5、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 22. 当工资率提高时,长期与短期相比,劳动力需求下降得更少。 23. 政府对特定劳动 者的工资补贴一方面可以使接受者的劳动力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与这些劳动者有竞争关系的劳动者的工资上升。 24. 假定某国政府为了提高改过妇女的就业水平,要求相关企业必须按政府规定的男女比率雇佣劳动者,否则将受到处罚。这样的措施必然使女性劳动力的雇用数量增加。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判

6、断题 1. 从量的角度 看,劳动力供给是 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间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 2. 从质的角度 看,劳 动力供给是 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 所有 权出让 。 3. 劳动力供给量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 4. 在短期 劳动力 供给分析中,一般假定人口规模是一定的,劳动力资源数量是不变的。 5. 在分析 劳动力 供给时,一般假设 劳动力是同质 的。 6. 劳动以是否获得收入为基准与闲暇相区别。 7. 劳动参与率 是影响人口 参与劳动 的因素。 8. 在较短的时期内劳动参与率易受到政府政策、社会意识、经济状况的影响而变化

7、。 9. 男性 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形态 要比 女性 的更加 复杂 。 10. 动态看,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增加,就会增加 劳动参与率 。 11. 居民的 家庭 生产率 越高, 劳动参与率 越低。 12. 关联型社会保障制度 会降低 劳动参与率 , 普及型社会保障制度 会提高 劳动参与率 。 13.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14.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15.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变动,表现

8、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移动,属于 点的移动 。 16.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工资之外的其他因素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 供给量变动,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移动,属于 线的移动 。 17. 序数效用论 的 消费者均衡条件的经济学含义 是:消费者用最后一个货币购买的商品 1 和商品 2 必须带来同样的边际效用,都等于一个单位货币的被假设的不变的边际效用。 18. 收入约束线 是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 19. 不同的人 的 无差异曲线形状 是相同的。 20. 工资变化的替代效应 会 诱使人们增加闲睱时间的消费,降低工作的愿望 。

9、21. 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 会 导致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工作工作时间 。 22. 经验事实与理论研究表明,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 替代效 应 大于 收入效应 。 23. 一般来说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24. 对人们的就业行为产生影响的是现在及未来的雇佣条件和实际利息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三章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割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判断题 1. 古典意义的经济均衡 包含两方面含义,即 即

10、变量均等 和 行为最优 。 2. 局部均衡分析 是 假定各个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都是相互联系的 。 3. 现代经济学对均衡概念的的扩充 之一是 把只满足古典均衡两个条件当中的一个 条件的经济状态,也认定为均衡 。 4. 失业均衡 的 状态满足 “ 变量均等 ” 的 要求 。 5. 非均衡理论认为 , 在现实中,价格可以随时根据供求关系迅速调整 。 6. 劳动力供求均衡的标志是 劳动力供给能够为社会全部吸收 及 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又能全部得到满足 。 7. 在 劳动力 供需均衡的情况下,供给的决策主体获得效用最大 , 需求的主体实现了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 ,此时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工资

11、 。 8.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时,供给曲线右移,供给曲线 左 移,均衡工资率 减少 ,就业量 提高。 9. 劳动力 供给 曲线不变时, 需求 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 提高 ,就业量增加 。 10. 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 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的波动会越来越小,最后能够恢复均衡 。 11.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无法恢复均衡 。 12.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竞争在均衡工资决定时, 有可能是 充分就业 ,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 13. 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非均衡市场 。 14.

12、 非自愿失业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 。 15. 在 U V 分析 中, 均衡失业由摩擦性失业造成,均衡失业率的高低反应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机能的效率。 16. 次要 劳动力市场 的 工资由 企业 内部劳动力 市场决定 。 17. 次要劳动力市场 的 企业按照劳动的边际贡献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及时增减劳动雇佣,并按照劳动的边际贡献或市场工资支付报酬 。 18. 内部劳动力市场是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惯例或企业与企业组织内雇员所达成的协议运行的 。 19. 在 内部劳动力市场 , 组织与成员的关系 可以及时 随价格变化而变化 。 20. 内部劳动力市场 与外部劳动力市场 的 分配机制 在 性质 是相同

13、的。 21. 雇佣调整本质上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第四章 劳动时间 判断题 1. 某一时点受雇 劳动者的人数是存量,一定时间内的总劳动时间是流量 。 2. 决定劳动时间的是 厂商,而不是 劳动的供给者。 3. 劳动时间的上限受生理能力的制约,下限必须要考虑到准固定成本的存在。 4. 企业将以生产函数为约束,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决定劳动投入量。 5. 企业特别关心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的决定,这是因为生产函数中人数的增加和劳动时间的增

14、加对产量产生 的 影响 相同。 6. 集体作业比分散作业带来更大的效率 。 7. 费尔德斯腾和弗莱明 的研究认为 ,劳动者人数对生产的影响大于劳动时间的影响 。 8. 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时的劳动时间比平均效率最大时的劳动时间短。 9. 当 加班补贴率较低,准固定成本较高时,就会像日本一样形成减少劳动者人数、增加劳动时间的成本结构。 10. 缩短 制度劳动时间 会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的可能性减少。 11. 有效劳动时间在工作过程中实际上 很容易 监测和计量。 12. 道德风险会增加 有效劳动时间 的 供给 。 13. 如果判断经济的复苏只是短期的,对企业来说,延长劳动时间比增雇新人更能节省成本 。

15、 14. 制度劳动时间在经济繁荣时间有缩短的倾向。 15. 劳动时间的增加与产量增加成正比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五章 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判断题 1. 在人生 的不同时期,人们参与社会劳动的生产率 是不同的 。 2. 平均寿命延长 不会 对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产生影响 。 3. 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其投资于教育的时间越早,则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就越大 。 4. 把大学教育当作消费看待时,家庭收入的变化 不 会对人们参与大学教育的愿望造成影响 。 5. 结婚和生育年龄的变化对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 与

16、它对男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程度 相同。 6. 家庭成员进行劳动力供给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而且要考虑自身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 7. 家庭生产的实质是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 。 8. 在家庭生产条件下,市场工资提高 必然导致 劳动供给增加 。 9. 家庭内外分工的 深化与 参与市场性劳动的女性增多现象是同时产生的 。 10. 能够 把母亲育儿时间大幅度减少的托儿、外部教育服务等越发达, 对 子女的需求量 越多 。 11. 一般情况下, 在美国 低学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明显高于高学历女性 。 12. 收集信息的期望边际收入 取决于工作寻找者如何认识工资率的分布。 期望边际收入随信息的增多而递 增。 13. 信息的不完整性是影响工作转换决策的重要因素 之一。 14. 如果不能指望目标单位所提供的纯利益超过原单位的纯利益加费用支出和风险溢价,人们是不会主动做出转换工作的决定的。 15. 再 就业机会 少会延迟退休年龄。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