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肱骨外上髁炎,讲述人:徐寒,肱骨外上髁炎,一 、概述 、定义: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肘外侧疼痛综合征、前臂伸肌肌腱炎,其多因慢性累积性疲劳损伤导致肱骨外上髁腕伸肌附着处纤维组织变性和粘连,以肱骨外上髁局限性疼痛,腕和前臂旋转障碍为主要特征。 、多发于前臂运动强度较大者,与职业关系密切。如木工、钳工、泥瓦工和网球运动员,尤其是网球运动员更易罹患本病,故又有“网球肘”之称。,旋后肌(肱骨外上髁及尺骨至桡骨上2/3部,前臂下垂旋后时在前臂上端桡侧可触及),中医辨证,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肘劳”的范畴。辨证:气血亏虚证:属虚症,体弱气血不足以荣养筋骨,兼之劳损日久成疾,病程长,起病缓。 气滞血瘀证:属实证,急
2、性外力闪挫,伤及肉里,臃滞气血,病程短,起病急。辨经筋:损伤部位位于肘外廉,属手阳明经筋循行路线,病久,阴阳表里转变,可伤及手太阴经筋。治疗理念:针对虚症,手法宜轻柔,治疗剂量宜小,小火慢炖,提振正气 针对实证,手法宜直中病里,实证拒按?散结化瘀,使气血调和。(因人而异,)治疗方法:理疗+手法+运动锻炼,腕部伸屈过多过重,伸腕肌起点处受到过度牵拉,肘关节处于半屈曲时前臂过多地旋前或后,局部直接的外伤性炎症,肱骨外髁及周围组织的退行性改变,伸肌腱附着处骨膜下出血,及继发性骨膜炎性反应;伸肌腱附着处部分纤维撕裂;局部软组织粘连和无菌性炎症反应;伸肌总腱与肱桡关节间的炎性滑囊形成,病因病理,诊断,
3、(一)临床症状:、 肘外侧酸痛(最主要症状)、 大多起病缓慢,疼痛在旋转背伸、提拉、端拿等动作时更加明显,如扫地、拧衣服、拎包、端茶杯等。、轻者症状时隐时现,经数日或数月可自愈、重者反复发作,呈持续性疼痛,甚则持物坠落。, (二)检查:、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局部呈肿胀、前臂伸腕肌群抗阻试验阳性、Mill氏试验阳性:即肘腕指屈曲,前臂被动旋前并逐渐 伸直时,肱骨外上髁出现疼痛、X线示 一般无异常,个别可见钙化阴影或肱骨外上髁粗糙,治疗,治则:理筋整复手法:点揉、弹拨、具体操作:、 TDP灯理疗10-15min, 热疗使组织粘弹性降低,便于手法治疗。、在肱骨外上髁处可触及条索状变
4、硬的伸肌腱,施以弹拨、点揉,后理筋顺筋,双手拇指按压疼痛之筋顺肌肉走形方向上下疏通,采用分筋法左右分拨,顺筋归位,力度要由浅到深,力量要由轻到重。,、寻找反应点: 寻经筋分布路线 阳明之筋,起于食指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 经筋在跨越关节处更易受到应力刺激,故可重点在掌指、腕、肩等关节处寻找治疗反应点。 分析动作模式,考虑可能的劳损肌肉 该病存在前臂反复的旋转动作,故应考虑旋后肌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阴阳平衡角度来考虑,阴阳相互影响 前臂外侧伸肌为阳面,内侧屈肌为阴面,伸肌出现问题,病久,屈肌会受到不平衡张力、拉力的影响,故也应考虑到内侧屈肌存在的问题,、肘部旋后顿拉法: (
5、针对慢性劳损,急性损伤不宜使用) 医者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另一手掌心托于肘后部,拇指位于肱骨外上髁处伸肌总腱附着处后下缘( 痛点远端) 点揉,其余四指放于患肘内侧,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然后进行旋转患者前臂,并逐渐屈伸肘关节,待患者完全放松,另一手托患肘向前顶推,使肘关节过伸,听到弹响声,患者立即可感轻松,疼痛减轻。、调理下段颈椎、上段胸椎: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以脊柱为中轴,一侧经筋受到损伤,致使双侧张力和拉力不均衡,最终形成使骨骼因肱骨外上髁炎损伤部位属手阳明经筋循行路线,其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之处”,即大椎附近。故可观察患者是否有下颈段(颈六、颈七)、上胸段(胸一、胸二)不适症状,可进
6、一步观察不适是处于健侧还是患侧,针对问题施以手法。,运动疗法: 、功能锻炼: 患者发病 24h 后,在无明显疼痛前提下可进行前臂旋前肌的等长收缩,不产生关节运动 、被动牵拉训练: 在无明显疼痛的前提下,治疗师一手握住并固定肘关节,另一手使腕关节屈曲,前臂完全旋前,肘关节屈曲,然后牵伸肘关节使其伸直,重复数次 、主动前臂牵伸肌训练: 患者面对墙 4050cm 处站立,上肢前屈伸直,手指向下,手背触及墙并加压,然后将伸直的手和前臂缓慢向上滑动,感觉前臂伸肌有牵拉紧张感,继续抗阻向上滑动,伸肌牵拉感更明显,当达到最大的牵拉感觉时,保持该位置不动,持续 1min,每个动作重复 510 次,练习至少 2 次/d,辅助治疗,、支具 局部加压,改变肌肉受到应力的刺激点,从而避免应力反复刺激损伤部位。、改变动作方式,变前臂屈肌为动作主动肌。、采用肌内效贴,增强对运动中肌肉、韧带、关节等组织的稳定和保护作用 。、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加重损伤和感受风寒侵袭。, 其他疗法、针灸治疗取穴:曲池、曲泽、痛点等、放血疗法、火罐疗法、注射疗法 利多卡因,当归,地米,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