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40041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摘要:目前由于农作物栽培水平的提高和耕作制度、作物布局的变化,致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成为显著突出问题,当前植保站的主要工作方向是将有害生物力求控制在经济损失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玉米主要病虫害,包括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等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关健词: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玉米螟 1、玉米螟俗名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虫害。主要分布于东北、河北、河南、四川等地。玉米螟可发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玉米螟通过取食叶肉造成花叶,幼虫直接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变质,蛀孔处遇风容易断,致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

2、量。 2、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 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冬季气温较高,天敌寄生量少,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危害较重;卵期干旱,玉米叶片卷曲,卵块易从叶背面脱落而死亡,危害也较轻。湿度是玉米螟数量变动的重要因素。越冬幼虫蛟食潮湿的秸秆或吸食雨水、雾滴,取得足够水分后才可以化蛹、羽化和正常产卵。低湿对其化蛹、羽化、产卵和幼虫成活不利。3、防治技术 (1)消灭越冬虫源。于冬季或早春虫蛹羽化之前处理玉米秸秆、穗轴、根荐,杀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于玉米大喇叭口期,用 3%克甲颗粒剂按每亩 1.5-2公斤拌细土 15 公斤灌心防治。 (3)人工摘除卵块和田间释放天敌赤眼蜂。释放赤眼

3、蜂治螟就是在越幼虫羽化率达到 20%时,每亩设 5-10 个放蜂点,放蜂量为 15000-30000 头放蜂防螟。 二、粘虫:1、粘虫成虫,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暴食性害虫,以幼虫取食为害。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食料缺乏时,成群迁移,老熟后,停止取食。 2、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粘虫喜好温暖高湿的条件,在 1 代粘虫迁入期的 5 月下旬至 6 月,降雨偏多时,2 代粘虫就会大发生。高温、低湿不利于粘虫的生长与发育。今年我省部分地区高温、多雨、高湿,这样的环境利于玉米粘虫灾害滋生,导致了罕见的大面积的粘虫虫害。今年的虫害呈现隐

4、蔽性、爆发性和暴食性特点,为防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3、防治技术:(1)诱杀成虫。取红糖 350 克、酒 150 克、醋 500克、水 250 克、再加 90%的晶体敌百虫 15 克,制成糖醋诱液,放在田间1 米高的地方诱杀粘虫成虫。 (2)生物防治。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 1-3 号 200PPM 防治粘虫幼虫药效在 94.5%以上,且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 (3)化学防治。可选用 5%来福灵 3000 倍液或 20%杀灭菊酯 2000 倍液或 50%辛硫磷 1000 倍液或 25%快杀灵乳油 15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虫龄大时要适当加大用药量;同时,虫量大的田块,可以先

5、拍打植株将粘虫抖落地面,再向地面喷药,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施药时间最好选在早晨或傍晚,以提高防治质量。 三、玉米叶斑病 玉米叶斑病是我省玉米生长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等等。它们可单独发生也可混合发生,都为害叶片。一般由植株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扩展蔓延,严重时病斑互相连接,造成叶片提前干枯死亡,对产量和品质影响非常大。 1、大斑病:又名玉米叶枯病、玉米条斑病,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侵染叶片、叶鞘和苞叶。因品种抗病性不同,在叶片上症状有差异。发病初期。病叶先水渍状灰绿色,后变黄褐色;田间湿度较大时,病斑表面密生一层黑色的霉状物。病斑大小不等,常出现纵裂现象

6、,数个病斑连片,叶片黄枯,严重时整株提早枯死。 2、小斑病:又叫斑点病、叶枯病。该病发生普遍,危害较重,成为玉米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从苗期开始整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病。叶片发病初期出现半透明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不同形状病斑,因品种和病菌生理小种不同。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灰黑色霉层,多数病斑连片以后,病叶局部或大部枯死。后一种病斑表现霉层极少,通常在抗病品种上表现。叶鞘和苞叶上病斑,一般表现纺锤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边缘紫色或不明显,病部产生灰黑色的霉层。 “T”小种对具有 T 细孢质的玉米品种有专一的侵染力,能从果穗柄、花丝、穗顶或苞叶侵入果穗子粒,引起穗病,种子发黑腐烂,造成严重减产。 3

7、、玉米褐斑病: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椭圆形到线形或梭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叶片上的病斑常呈白色透明;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4、防治方法:用 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20 三唑酮乳油15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喷雾。间隔 7-10天防治一次,连防 2-3 次。施药时可加喷得宝、磷酸二氢钾等,促进玉米健壮生长,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总之,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以及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播种面积达 800 万 hm2,病虫害的发生是限制玉米高产、稳产的关健因素,平均造成 15%-30%的产量损失。所以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实施是非常重要与迫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