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握计算题考查特点 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一、计算商品的价值量 1 计算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例 1 (2010 全国卷 I24)假设某国 2009 年甲产品的总量是 100 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10元。2010 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 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 2010 年的价格分别是 A 5 元,6 元 B 10 元,12 元 C 20 元,24 元 D 8 元, 16 元 解析:2009 年甲产品的总量是 100 万件,每件产品的价值是 10 元;2010 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甲产品的单位价值量为原来的一半。在货币价值不变
2、的情况下,甲产品 2010 年的价格为 5 元;在通货膨胀率为 20的情况下,物价上涨 20,则甲商品的单位价格为 5 元+5 元20 =6 元。故答案为 A。 例 2(2010全国卷24) 假设某企业 2008 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 6 元,产量为 10 万件。2009 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A 4 元、4 元、60 万元 B 6 元、8 元、90 万元 C 4 元、6 元、90 万元 D 8 元、6 元、120 万元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
3、品的个别价值是由个别劳动生产率下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该企业 2008 年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即为 6 元。个别价值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故“2009 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50” 后,该商品的个别价值为:6 元(1+50 )=4 元。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由于某企业 2008 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的 6 元同时即相当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下形成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即社会价值。但“2009 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50” 后,甲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及由它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即社会价值均属于不变的其他条件,
4、它不会也没有说明因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变化,故仍为 6 元。价值总量=商品数量 单位商品价值量。因为 “2009 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 ,故 2009 年该企业生产的甲种产品的数量也增加 50,为 10 万件(1+50)=15 万件,故价值总量为 15 万件6 元/件 =90 万元。故正确答案为 C。 例 3(2008全国卷 I25)假设 2007 年某国一单位 M 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 15 元。如果 2008年生产 M 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 年一单位 M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 12 元 B 12.5 元 C 10 元
5、D 18.75 元 解析:解答该题要准确理解“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50” 这一条件。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价值量减少。2008 年一单位 M 商品的价值为:15(1+50)=10(元) 。答案为 C。 倒 4 (2007 全国卷 I24)假定去年生产 1 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 1 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8 倍,且 5 件 A 商品=2 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 倍,那么 5 件 A 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 4 克 B 8 克 C 16 克 D 32 克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6、解答时,第一步,先求出 5 件 A 商品所对应的白银的交换比例。根据题意可知:1 克黄金=8 克白银,故 5 件 A 商品=2 克黄金=16 克白银。第二步,计算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l 倍后 5 件 A 商品所对应的白银的交换比例。当全社会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白银和生产 A 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均不变时,5 件 A 商品=16 克白银的交换比例也不发生变化,故答案为 C。 注意:在该题中“全社会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1 倍”是一个陷阱,起到干扰作用。 2 计算不同商品的等量关系 例 5(2009江苏卷7) 假定原先 1 台电脑与 4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7、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 1 台电脑与_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A 2 B 4 C 8 D 16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弄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关系。“原先 1 台电脑与 4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 ,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数量由原先的 1 台变为 2 台;“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即生产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手机数量由原先的 4 部变为 8 部;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 2 台电脑
8、=8 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 台电脑与 4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故选 B 项。 3 计算货币贬值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例 6(2008全国卷 I25)假设 2007 年某国一单位 M 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 15 元。如果 2008年生产 M 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 20( 贬值 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 年一单位 M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 12 元 B 12.5 元 C 18 元 D 18.75 元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计算出“2008 年生产 M 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50”“ 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单位 M 商品的
9、价值,为 15 元(1+50 )=10 元;在此基础上,计算“该国货币价值下降 20(贬值 20)”时一单位 M 商品的价值,为 10 元(120)=12.5 元。 注意:本题与例 2 相比,增加了货币贬值的因素。答题时一定要清楚:货币贬值后,其购买力在下降,故单位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的量要大于贬值之前的,即 2008 年一单位 M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的量要大于 2007 年的,这样才合乎情理。 4 计算货币贬值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例 7(模拟题)假设 2009 年某国一单位 M 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 X 元。如果 2010 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50,且该国的货 币贬值
10、 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0 年一单位 M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25 元,那么 X 应为 A 31.25 B 30 C 46.875 D 45 解析:首先,根据“2010 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50”“2010 年一单位 M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25 元”这两个条件计算 2009 年一单位 M 商品的价值。“2010 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50”意味着 2010 年生产(1+50 ) 件 M 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 2009 年生产一件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即 2010 年 1.5 件商品的价值=2009 年一件商品的价值,则
11、2009 年一件 M商品的价值=251.5=37.5(元)。 其次,根据 2010 年“该国的货币贬值 20” ,计算贬值前 2009 年一单位 M 商品的价值。2010 年“该国的货币贬值 20”,则 2010 年 1 元货币的购买力只相当于 2009 年 0.8 元货币的购买力。故 2010 年该商品的价值 37.5 元相当于 2009 年的 37.50.8=30(元) 。故 2009 年该商品的价值应该是 30 元。故选 B。 注意:例 6 是要计算货币贬值之后单位商品的价值,而本题是要计算货币贬值之前单位商品的价值,因此,需要将贬值后的价值转换成贬值前的价值。 5 计算商品的价值总量、
12、价格总额 例 8(2009安徽卷3) 某商品生甲生产者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 1 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260 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 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l 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 364 元 B 400 元 C 520 元 D 776 元 解析:“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30” ,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指社会劳动生产率。因为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今年 1 件该商品的价值量为:260(1+30)=200(元)。 “ 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 2 件商品”
13、,因此,其 1 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200 元2=400 元。本题选 B。 注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弄清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及商品的价值量与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 例 9(2009全国卷24 题)2008 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 100 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 6 元。如果 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 720 万元,6 元 B 720 万元,5 元 C 600 万元,5 元 D 600 万元,6 元 解析:商品的价值总量= 商品数量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
14、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故2009 年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仍然为 100 万件6 元/件=600 万元。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009 年该国生产甲种商_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0”,则2009 年一件甲种商品的价值应该为 6(1+20)=5(元)。故选 C 项。 例 10(2008四川卷24) 假设某国 2007 年生产 M 商品 10 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 10 元,M 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 100 亿元。如果 2008 年从事 M 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 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10,其他条件不变,则 2008 年 M 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
15、 100 亿元和 110 亿元 B 110 亿元和 110 亿元 C 110 亿元和 121 亿元 D 121 亿元和 121 亿元 解析:“2008 年从事 M 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 10” ,则 2008 年该国生产的 M 商品的数量应该是:10 亿件(1+10)=11 亿件;因为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故 2008 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10”后, M 商品的价值总额是: 11 亿件10 元/件=110 亿元。价格总额= 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2008 年从事 M 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 10” ,这导致 2008 年 M 商品的数量增加 10;同时“社会劳动生产率
16、提高 10” ,商品数量又增加 10,因此 2008 年 M 商品的总数量为 10 亿件(1+10)(1+10 )=12.1 亿件。已知价格未发生变化,故 2008 年 M 商品的价格总额为: 12.1 亿件10 元/件=121亿元。故本题答案为 C。 6 计算企业的销售收入 例 11(2009全国卷 I24)某小企业 2008 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 8 元,产量为 10 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 6 元。如果该企业 2009 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 2009 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 2008 年相比 A 增加 8 万元 B 增加 6 万元
17、 C 减少 14 万元 D 不变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这两个概念。必须明白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是指该小企业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 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该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 6 元出售,2008 年的销售收入为 10 万件6 元/件-=60 万元。因为“该企业 2009 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0”,则其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 10,为 10 万件(1+10)=
18、11 万件,在“其他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的情况下,2009 年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 11 万件6 元/件=66 万元。所以,2009 年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与 2008 年相比增加 6 万元。故本题选 B。 7 计算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交换价值总量 例 12(2007-全国卷24) 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2 小时,价值为 40 元。如果生产者 A 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 1 小时,A 在 4 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 2 80 40 B 2 40 20 C 4 80 20 D 4160 40 解析:根
19、据题意可知,生产者 A 在 4 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 4 件,即使用价值总量为 4;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单位甲商品的价值量为 40 元;A 在 4 小时内生产的价值总量应该为 4 件40 元/件=160 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A 在 4 小时内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应该是 160 元。故答案为 D。 二、计算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一)涉及的基本知识 1 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 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到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还要受
20、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一,互为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第二,互补商品。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二)分类例析 1 计算价格变化对可替代产品需求量的影响 例 1(2010北京卷34) 某商品的价格 p 变化p 会引起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 x 变化x,这种变化可
21、表现为两种关系:x/p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 B 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 C 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 D 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楚选项中的产品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还是互补产品;其次要明确价格变动影响相关商品需求量,当p 与)(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时x/ p0 。选项 A 中的汽油和柴油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是同方向变化,关系符合,排除 A;选项 B 中的汽油和原油是互补产品,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
22、间是反方向变化,符合,排除 B;选项 C 中的煤炭和原油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是同方向变化,关系符合,排除 C。本题答案为 D。 2 计算价格变化对互补产品、可替代产品需求量的影响 例 2(2007海南卷2) 假定当 A 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 10时,A 商品需求变动量为 20 单位;当 A 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 10时,A 商品需求变动量为 30 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 A 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 10、替代品价格下降 10同时出现时,A 商品的需求数量 A 增加 50 单位 B 减少 50 单位 C 增加 10 单位 D 减少 10 单位 解析:本题利用互
23、补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供求变化,考查需求的交叉弹性。 首先,计算 A 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 10时 A 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在有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同时造成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所以当 A 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 10时,A 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20 单位。 其次,计算 A 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 10时 A 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造成对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所以当 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 10寸,A 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30 单位。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 A 商品
24、的互补品价格上升 10、替代品价格下降 10同时出现时,A 商品的需求量应该是减少 50(20 十 30)单位。所以答案是 B。 三、计算货币的发行量 (一)涉及的基本知识 1 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 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 )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流 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的商品量 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2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现象。 (二)分类例析 1 计算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例 1(2007四川卷,26) 某
25、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 16 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2 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 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 1.8 万亿元 B 2 万亿元 C 2.2 万亿元 D 2.4 万亿元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 首先,求出货币流通次数。根据题意,去年货币流通次数=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6/2=8 次。根据题目条件,今年货币流通次数不变,仍然为 8 次。 其次,依据公式,求出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今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 16+1610=17.6(万亿元),所以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
26、币量=17.6 万亿元/8=2.2 万亿元。正确答案为 C。 2 计算实际发行的纸币量 例 2(模拟题)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 40 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 150 元/件,在这一年里每 1 元货币平均流通 6 次。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_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 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_亿元纸币。 A 1000 1250 B 1200 1350 C 1000 12130 D 1400 13130 解析: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 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因此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需
27、要的货币量为:(40 亿件150 元/件)/6=1000 亿元。而这一年由于该国政府多发行纸币使商品价格上涨了 25,那么,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的纸币应为:1000+100025=1250(亿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 3 计算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例 3(模拟题)如果某国在一年内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 5000 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 8 元/件,在这一年内货币平均周转 5 次。那么,这一年该国货币的发行量应为_亿元。如果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了 16000 亿元纸币,这时的 1 元纸币相当于上一年的_元,这会引起_。 A 8000 0.5 通货膨胀 B 41300 0.25 购买力降
28、低 C 16000 2 纸币升值 D 2000 3 购买力提高 解析: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 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因此,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5000 亿件8 元/件)/5=8000 亿元;而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了 16000 亿元纸币,为实际所需货币量的 2 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 1 元纸币的购买力只相当于上一年的 0.5 元。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 四、计算汇率 (一)涉及的基本知识 1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就是用一 种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种货币单位的价格,所以,汇率又称汇价。外汇是用
29、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 判断汇率升高或跌落的标准:如果用 100 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跌落,人民币贬值;如果 100 单位外汇可以兑换的人民币减少,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二)分类例析 1 计算两国间的汇率变化 例 1(2010江苏卷7) 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07 年 8 月 24 日,100 美元兑换 756,91 元人民币;2010 年 5 月 4 日,100 美元兑换 682,65 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A 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 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 美元汇率
30、升高,人民币贬值 D 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解析:由题目可知,同样是以 100 美元兑换人民币,2010 年 5 月 4 日可兑换的数量少于 2007 年 8 月24 日可兑换的数量,这就表明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本题答案为 D。 例 2(2009海南卷1) 假设 2007 年 1 单位 M 国货币/1 单位 N 国货币为 1:5,5。2008 年,M 国的通货膨胀率为 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A 1:4.95 B 1:5 C 1:5 6 D 1:6.05 解析:2008 年 M 国的通货膨胀为 10,据此可以判断出,2008 年 M 国货币贬值,200
31、8 年 1.1 单位 M 国的货币相当于 2007 年 1 单位 M 国的货币,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 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的角度来看,2008 年 M 国和 N 国的汇率为 1.1/5.5=1/5。故答案为 B。 2 计算币值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例 3(2005全国卷25) 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 5 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 1 欧元=10 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 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A 多支付人民币 0.5 元 B 少支付人民币 0.5 元 C 少支付人民币 2.5 元 D 多支付人民币 2.5 元 解析:本题中“1 欧元=10 元人民
32、币”的汇率表示方法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即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来折算为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在直接标价法下,欧元升值了 5,就表现为 1 欧元可兑换的人民币数额增加了 5,由原来的 1 欧元=10 元人民币变为现在的 1 欧元=10+105 =10.5(元人民币) 。小张购买这件小饰品,原来应支付 510=50(元人民币) ,现在应支付 510.5=52.5(元人民币)。52.5 元50 元=2.5 元。故答案为 D。 例 4(2008天津卷26) 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 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
33、商品以美元标价应 A 上涨不足 5 B 上涨 5以上 C 下降不足 5 D 下降 5以上 解析:美元贬值后,我国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等量的人民币将会换得更多的美元;“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用美元来表示其价格,则上涨幅度在 5以上。此题正确答案为 B。 3 计算币值变化对居民、企业的影响 例 5(2009四川卷26) 小张按 1 美元兑换 8 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 1000 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 20,小张又将 1000 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 A 损失了人民币 1600 元 B 减少了人民币损失 1600
34、元 C 损失了美元 160 元 D 减少了美元损失 160 元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 1 美元=8 元人民币,可得 1000 美元=8000 元人民币。 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 20,则 1 美元可兑换的人民币减少 20,此时 1 美元=8 元人民币(1 20)=6.4 元人民币。因此,两年后,1000 美元可以换回:1000 美元6.4 元人民币/美元:6400 元人民币。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持有的 1000 美元贬值,小张损失了:8000 元人民币6400 元人民币=1600 元人民币。所以本题选 A。 例 6(2008重庆卷27) 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 10 美
35、元/件的价格售出 100 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 14 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 1 美元兑换人民币 7 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的利润为人民币 A 1400 万元 B 5600 万元 C 7000 万元 D 9800 万元 解析:首先,算出用人民币表示的每件商品的价格,为 10 美元/件7 元人民币/美元=70 元人民币/件;其次算出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 70 元人民币/件100 万件=7000 万元人民币;最后减去企业的生产成本即可得出利润,为 7000 万元人民币14 元人民币/件100 万件=5600 万元人民币。故本题答案为 B。 4 根据汇率变化确定理财方案 例
36、 7(2007北京卷29) 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 7700 元,如果目前汇率是 1 美元=7.7 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 3,美元是 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 1 美元=7.5 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 A 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 8142 元 B 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 7931 元 C 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 1057 美元 D 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 1040 美元 解析:本题考查汇率的计算和利息率的计算,综合性较强,可以分两步解答。 第一步,先分别计算出用人民币和美元存款的利息收入。根据利息计算公式,依据题意可得,存入人民币,利
37、息=7700 元人民币3 1=231 元人民币;存入美元,利息 =i000 美元4l=40 美元。 第二步,按照一年后的汇率分别计算用人民币和美元存款的本息收入。用美元存款,本息折合成人民币,为(1000+40)美元7.5 元人民币/美元=7800 元人民币;用人民币存款,本息为 7700 元人民币+231 元人民币=7931 元人民币。显然,存人人民币合算。所以答案应选 B。 五、判断居民消费状况 (一)涉及的基本知识 1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同时社
38、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也有密切的联系。 2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不断发展;直接原因是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 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二)分类例析 1 计算恩格尔系数,判断居民消费水平 例 1 (2008上海卷8) 联合国对消费水平的规定标准:恩格尔系数在 59 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 为温饱水平;4049 为小康水平;2040 为富裕水平;20 以下为极度富裕。根据下表推断
39、某市的消费水平已经达到 A 温饱水平 B 小康水平 C 富裕水平 D 极度富裕 解析: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根据图表可知,食品支出 1700 亿元,总支出 4000 亿元,故恩格尔系数为 42.5。因此该市消费水平已经达到小康水平。本题答案为 B。 2 根据恩格尔系数判断居民生活状况 例 2(2008广东卷9) 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35.3和 36.1,这表明 A 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B 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C 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D 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
40、省城镇居民 解析:本题给出了甲省和乙省的恩格尔系数,让考生从中推出结论。只要知道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且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生活水平就越高,就可以轻松选出答案为 C。 六、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涉及的基本知识 1 企业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它表明经济效益与企业的生产总值成正比,与生产成本成反比。 2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是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少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一般来说,企业在下面三种情况下,经济效益将得到提高:生产成本不变,生产总值增加;生产总值不变,生产成本降低
41、;生产总值增加,生产成本降低。 3 企业的利润是指企业生产总值扣除生产成本和税金以后的余额。企业利润增加,经济效益未必提高。只有当利润增加幅度大于成本增加幅度时,企业经济效益才提高。 (二)分类例析 1 计算不同企业的经济效益 例 1(2010重庆卷5) 下表为生产相同产品的甲、乙两企业 2009 年的主要经济指标 由上表可知 A 甲的利润低于乙 B 甲的劳动生产率低于乙 C 甲的经济效益高于乙 D 甲的个别劳动时间多于乙 解析:由表中数字可以看出,甲、乙两企业的职工人数相同,但甲企业的产量大,产值高,消耗的成本低,说明甲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于乙,C 项正确。 2 计算企业的利润 例 2 (200
42、9辽宁卷12) 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 400 万元,银行贷款 100 万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8,企业的毛利润率(毛利润/总资产 )为 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 A 29.2 万元 B 32 万元 C 39.2 万元 D 42 万元 解析:根据企业的毛利润率(毛利润/总资产) 为 10,可以计算出该企业的毛利润为 (400 万元+100万元)10 =50 万元。 银行贷款利息也属于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计算净利润需要将银行贷款利息减去。该企业的年净利润=50 万元(100 万元8)=42 万元。 七、企业员工的收入 (一)涉及的基本知识 1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43、 2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二)分类例析 1 计算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例 1 (模拟题)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 5 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 2 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 1 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 2 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
44、10 万元 B 9 万元 C 8 万元 D 7 万元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并准确理解关键词“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在本题中,只有年薪是劳动收入,即 5 万元+2 万元=7 万元。购买股票、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所以,答案为 D。 2 计算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例 2 (2010安徽3) 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 36000 元,奖金 8000 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 5000 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 15000 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人 6000 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 44000 元 26000 元 B 36000 元 19000 元 C 49000 元 21000 元 D 44000 元 11000 元 解析: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人是:36000 元+8000 元=44000 元;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是: 50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