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思考与研究摘要:建筑与环境、景观的融合,人、自然与建筑的协调统一是自古以来的建筑设计都在追求的最高境界。建筑、人、环境应该是相互发展的关系,和谐共生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 环境 人 协调 共生 一个建筑,从它存在的那天就与之周边环境、大环境、甚至于整个物质空间发生着不可磨灭的联系。说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我会最先想到赖特的草原别墅和流水别墅,那种建筑与环境无缝结合的浑然美感所带给人的不止是震撼,更多的是一种置身于其中的舒适与协调。在我们进行的设计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景观的关系,这些不仅是我们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整个设计与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可以
2、说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以聚居为必要条件的,只有相聚而居、集体协同,人类才能维护其生存与发展,这是了解人与环境关系的起点。人可以创造和利用环境,但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制约,人创造了建筑,建筑为人服务,受环境影响的同时更影响了与之相关的环境。1981年第 14 次国际建协华沙宣言明确提出, “建筑学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 ,于是,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就成为了人居的最高境界。 总体来讲,设计师们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将建筑溶入环境的处理手法,另一种是用建筑来主导环境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根据情况的不同,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创造出建筑环境共生的协调效果。一个成功的
3、建筑是“意”和“境”的完美结合,例如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私家园林:室外空间中建筑与自然元素的组合极为精妙,形成相互掩映的多变化、多层次的空间效果。赖特对他的学生说过:“你们应当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他永远都不会亏待你的。 ”这种理念也深深的影响了他的作品,几乎他所有著名的作品都在寻找对自然的尊重和对自然材料的追求,可以说他开创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生长的建筑。 如今我们身处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之中,对于建筑设计者的我们,往往都是在发达的大型城市之中进行建筑设计。城市是包括人工与自然诸多要素综合而成的一个景观空间系统,城市建设本是地景规划、建筑一体化的过程与结果,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大艺术品
4、,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而这种艺术品更需要考虑建筑与环境的结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觉悟的提高,城市建设进入生态环境建设阶段,绿化成为热门,绿化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从公元前五六百年被视作“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古巴比伦国王的“空中花园”开始,屋顶花园、建筑绿化、景观建筑等等诸多元素跳入人类眼帘,这些建筑与环境相结合的设计元素更大程度地丰富了城市的内涵,在以人为载体的发达城市之中,不断地协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 在协调建筑与环境的设计过程中,我本人也通过一些实际项目取得了些许心得。位于北戴河海滨东经路上的东经路宾馆,是我和我们的团队在近年设计
5、并实施的一个典型的建筑环境相互融合的项目,这个项目由于最大化地考虑并实现了建筑景观的和谐共生,还获得了中国建筑学会颁发的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综合大奖 。在最初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实地探访,在旧东经路宾馆内的建筑平台上深刻地体会到了诗人徐志摩的一句话“我独坐在前廊,偎坐在一张安适的大椅内,袒着胸怀,赤着脚,一头的散发,不时有风来撩拂从树的间隙平望,正见海湾;海波亦似被晨曦唤醒,黄蓝相间的波光,在欣然的舞蹈。 ”这一段正反映了北戴河环境与建筑美妙融合的情致,也是我们此次设计所把握的精髓。 东经路宾馆占地 80 余亩,性属政务性度假宾馆,其内地势复杂,场地内总高差达 17 米之多。而最考验建筑与环
6、境协调性的,是场地内遍布四处的几百颗上百年的松柏树。由于宾馆的实际使用需要,旧的建筑需要拆除、改造、或翻建,而场地内的树木、地势等等在考虑环境处理的前提下需要被最大限度的保护或重新展示。在这方面的设计上,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个坚持始终的设计标准尊重环境,与环境共生融合,基本保持院内原有树木的不规则分布,充分尊重基地的地形地貌,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地理条件,因地制宜。 于是,以上这一设计精髓最终体现在了如下等几处 1、小体量的建筑形式,院落化的布局方式: 为了尽量少的对原本环境的破坏,整个宾馆内采用了占地面积很小、并高低错落的建筑形式。几乎是在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中“嵌入”玲珑的建筑,
7、并形成围合式布局,使建筑寓于美景之中,建筑成为美景之一,建筑与美景浑然一体。 客房部建筑单体较别墅体量大,采取化整为零的手法,流畅的建筑轮廓,连续通透的窗子,伸展的露台,无一不在尽情拥抱着自然。二至三层较低的层数使得整个建筑群落与树木和坡地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2、大量的挑檐、平台、外廊的应用,树木与建筑之间的穿插: 在北戴河,宽大的建筑外廊与平台是无处不在的景致,在这样的外廊上乘凉、观海、惬意而坐是北戴河独有的风味。飞扬的挑檐使建筑与海天融为一体,宽大的外廊与平台让人与环境又融为了一体,在这样的建筑里,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感觉是舒适、惬意、自由自在。 3、充分结合地势,因地就势,保护原有环境
8、,保护原有树木: 对于原有树木和地势的保留保护在这个设计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小到为保护一棵树木,一个树穴的设计,大到成片的绿林,长长的小路树墙,整体地貌的保护与提升,甚至于为保护场地和树木,每一个停车位都是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设计。可以说在这个设计中对于环境的保护与承载做到了极致,虽不能够尽善尽美,也是倾一切努力而为之。 4、天然质地的建筑材料的应用,与亲近自然的建筑立面的表现手法。北戴河的风光特色是红红的瓦屋顶、原生态的砖墙,和巨大石块砌成的高高基台,这些特色在此次设计中都有很好的体现。简介明快的造型,天然质地的材料,水平清晰的线条和整齐划一的窗扇和红坡屋顶相得益彰。风格既有严谨的成分,符
9、合了北戴河东经路宾馆的政务性属性;又不失活跃的元素,同时赋予其度假属性。别墅单体本身生长在原有保留树木之中,树下多为挑台休憩空间,亦或树木成为建筑内的部分。 综而言之,在实际的项目设计中,我们体会到了理论与现实的相互结合,更加通过实际实施系统地实现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融合。东经路宾馆的设计在整体上充分尊重原有自然环境及当地人文环境,建筑与环境共舞,与原有地形树木穿插渗透;在细节上充分发掘政务的严谨与度假情调在建筑风格上的完美把控,地方材料与现代建造技术的完美结合。从而创造出建筑与环境有机融合的空间环境,建造出与地方环境、区域文化和谐优美的政务度假设施。 以上是我的一些实际心得。人、建筑、环境,本来就是三个缺一不可的元素,建筑是为人服务的,环境造就建筑,人依赖环境,这一点是自古以来从未被人忘记过的真理。让景观融入建筑,让建筑影响环境,让环境孕育人,让这几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艺术的基础上和谐地融为一体。这样,人、建筑、环境再不是孤立的个体,她们会达到互相的融合、会达到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人居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生态的城市与建筑 荆其敏 张丽安 2景观设计理论/29 3肯尼斯佛兰姆普顿.建构文化研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4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5大卫.劳埃德.琼斯建筑与环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