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一些思考摘要: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在我国,是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中高职业教育衔接的实质问题与核心问题。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目前还不完善,就需要从课程的结构、顺序、课程模块设置方面不断改革。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 中高职课程体系 衔接 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与发展,带来了整个教育的革命。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势必也要按照终身教育的目标构建初、中、高级相互衔接,贯穿人一生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铺设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 ,使中职毕业生有机会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在我国
2、,是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中高职衔接包括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专业设置的衔接、学制的衔接、教育体制的衔接和课程的衔接等,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实质问题与核心问题,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技能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我国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1、课程标准和内容重复。在对多所中高职院校专业名称相同的课程进行对比后发现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科目重复,中高职课程名称相同的科目较多,特别是财经类、管理类等专业相同率达 80%以上,个别的达到 100%,只不过高职开设的课程要比中职多。第二,内容重复,在对一些中
3、高职院校名称相同课程的内容进行对比后发现,知识点和技能点等重复率较大,一般重复率在 30%60%之间,个别的能达到 80%以上。第三,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等大体相同,根本体现不了是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 2、文化基础课脱节。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以及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等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因而,中等职业教育要以职业素质、能力为根本,文化基础课的安排遵循“必要、够用”的原则;而高职教育则从高等教育的要求出发,在普通高专的思维惯势下,文化基础课以普通高中为参照系。这会导致普高生源的高职生因内容重复而失去学习兴趣,水平也得不到提高;而对口招生的中职生源在
4、文化基础课学习上备感困难,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挫败感。很多高职院校在中职学生入学后不得不组织一次文化基础课考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班补习文化基础课,这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高职的培养计划。 3、理论和实践培养不匹配。由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早,较为成熟,较早的中等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较为单纯就业。受此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一般重于理论教学,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是理论教学重于实践教学。这两者的不匹配对职业人才的培养影响很大。 可见,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首当其冲地成为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创立高职教育品牌的关节点。 二、我国中高职课程
5、体系衔接上的策略 1、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系统优化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系统优化是指在构建课程衔接体系之前,应按专业情况和办学条件选择较优化的课程衔接的方式,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础。从宏观上归纳,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教学单元衔接法,另一类为专业大类对口衔接法。前者以教学单元(或模块)为基础, 是一种相互独立又各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单元, 按程度深浅可分为若干层次,不同层次的课程的衔接是通过教学单元间的衔接来实现的。这种衔接方式在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时,基本上可以避免重复学习和学习内容的脱节。后者以中、高等职业教育间的专业大类为对口衔接的基础,包括两种具体的形式:一种是以中等职业教育
6、专业分类为基础,使其对应若干高职教育的专业;另一种是以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分类为基础,使其对应于若干中职教育的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这种方式虽较粗糙,但其对口衔接的准备工作较简易,且不存在经常更新和补充教学单元的繁琐性工作,操作性较强,衔接程度更好。 2、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有机整合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是指课程内容确定后对课程目标及其相应的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内容是按形成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需求,经过调查研究、专家咨询和综合分析后确定的,因而,课程内容主要是由各专业的职业定向选择决定的,而非由原有学科的完整性来确定。这种职业定向的选择包括课程内容的定向选择、课程内容间比重的选择配置及理论课程与
7、实践课程课时比例的确定等几方面。课程内容确定后就应该对它们进行整合,这一整合应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方向,并体现能力本位的教育指导思想。 3、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合理排序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合理排序是指为实现课程衔接的整体优化而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的排序。这种排序是基于知识和技能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因为知识和技能有这种内在逻辑联系,在进行课程目标衔接时就不能违背它。因此,中高职学校在确定课程内容以后,应确定各课程内容的逻辑结构,以决定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和行进路线。只有这样,才能既使教学以合乎知识和技能内在关系的合理途径进行,又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和脱节。 4、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
8、确定要进行教学分析和课程模块化设计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上,因而必须进行教学分析。教学分析工作就是把已具体化的社会需求的知识、技术、技能列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划分课程及实践环节,确定教学顺序,设计教学方式、方法,选编教材及有关参考资料,准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并确定总体教学目标、考核测试标准和方法,同时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在教学分析中,要打破原有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社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要求来设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以后,就要根据教学目标,遵照教育规律和知识的相关性、独立性设计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以能力为中心的多种课程组合模块,再将若干个
9、模块组成一个完整的、从中职到高职一贯的专业课程体系。 5、在文化课衔接问题上,重要的对策是要解决中高职文化课衔接转换的“引桥工程”问题。目前,一方面高职教育要下大力扭转沿袭普通高校课程的倾向,强化“职”的特点;另一方面中职教育则必须在文化基础课方面纠正狭隘的专业“必要、够用”的原则,重视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一时不能马上实现中高职文化课程一体化统筹的情况下,宜采取以下三条措施:其一,确立高职教育“职”的立场,以此重新设计有“职”特点的文化基础课程,彻底摆脱普通高校课程的学科设置范式。其二,加强对中职毕业生的文化补习。其三,创造条件逐步地由单个行业到多个行业、由部分中高职校际联
10、合开发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的梯级设置和衔接。 6、在中高职专业课程的脱节问题上,也需要通过“引桥工程”加以协调,使之成为专业对口、层次连贯的整体。另一方面由于一些高职大多沿用中职课程,顶多是在理论知识上略有强化,因此造成中高职课程重复。这需要从课程设置上施以分离术,在统一计划下规范两职课程各自的教学阶段性目标和内容,以正高职的“高”名。 总而言之,在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实践中,我们既要跳出单向思维的定势,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的做法,追求两职衔接的多样化、个性化,在微观上搞活,同时又要在大方向和价值标准上统一、规范,从实际出发,实现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黄日强,邓志军 关于中高职业教育衔接的探讨 抚州师专学报,2003, (4) 2 谭移民 ,钱景舫 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 职业技术教育 ,2000 , (28) 3 慈溪职高课题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2001 , (3) 4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