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5393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据有关机构统计,我国农村饮用水中 38%左右属不安全。其中,经过饮用水产生的各种疾病达到 50 多种。获取安全的饮水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当前农村饮用水问题已经威胁到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为此,应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就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意见。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十五”期间,国家安排 117 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

2、与群众自筹,共有总计 220 亿元的资金投入,有效解决了农村 6700 左右人口的饮水安全。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深受农民的欢迎。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当前我国农村的供水水平还是处于较低状态,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依旧堪忧。本文主要就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关对策的看法。 一、当前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农村饮水安全一直是我国政府的工作中心之一。根据 2012 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来看,到 2010 年年底,我国农村地区仍然还有

3、2.98 亿人口,11 多万所农村地区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这些饮水不安全的人口中,56.2%的人口属于水质不达标这一类,43.8%的人口归属于方便程度不达标,可以说,当前农村饮水问题已经到了危险的路口。就分布区域来看,在农村中,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一般分布于华北、华东以及西北地区,其中八成的高氟水人口处于长江以北。长期饮用这种高氟水,极易导致氟中毒,使得病者出现氟斑牙,严重的可造成骨质疏松,甚至丧失劳动能力。通常因饮用高氟水而导致的疾病,运用一般药物没有治疗效果,给农村家庭带来不堪承受的负担。在一些氟病高发区,由于驼背病、氟斑牙等时常发生,影响当地青年参军、入学以及就业,导致村民承担

4、着巨大的生理与心理压力。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一般分布于山西、新疆、内蒙古、吉林以及宁夏等地。如果长期饮用这种劣质水,会导致砷中毒,使得患者出现内脏器官癌变。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一般分布于华北、西北以及华东。这种苦咸水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使得患者肠胃功能紊乱,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饮用污染地表水的人口一般分布于长江以南,饮用污染地下水则分布于华北与中南等地。这种污染水源造成当地致病微生物含量严重超标,致使疾病流行,个别地区出现很高的癌症发病率。近几年,南方一些地区不断出现一些吸血虫病疫情。当地群众由于日常生产生活需要经常接触疫水,这就造成了反复感染的情况,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造成饮水安全问

5、题的原因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两类:一、 “先天不足”型。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就属于这一类。例如,高氟水的形成原因就是因为水流经过高氟基岩或者矿床的时候导致地下水氟的含量上升。此外,被溶解的含氟矿石以及含氟岩石被风化后也会形成高氟区域。高砷水主要是受到人类的各种生活生产活动,例如灌溉、采矿以及打井取水等,还有生态环境与气候的巨大影响,致使地表中的砷化合物溶入地表水中,从而产生污染问题。导致苦咸水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局部地方富含盐,加上不断起伏的地下水水位,造成苦咸水呈点状分布。二是盐碱地区。二、 “后天污染”型。这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

6、的快速递增,其中不少未经处理就排放进河流。由于河水的侧渗,被有毒物质以及有机污染的河水渗透到浅层地下水,污染人们生活用水。那些经常生活与污染水源周边地区的农村群众,长期饮用这些污染水源,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2 三、改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 我国“十一五”提出要把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将为一亿农村居民解决水质不达标问题。这是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大资金投入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稳步加大资金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资金投入应该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当前人民群众一起负担。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以及

7、新增财政支出应该向农村地区倾斜,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优先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水库移民地区群众的饮水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加大资金投入,落实配套资金,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的专题研究、技术审查、人员培训以及检查等管理工作,同时组织好当地群众的投工投劳,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对于贫困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应该主要采取由地方政府进行补贴的方式;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则可以采取由地方政府与当地群众共同承担的方式,还可以允许进行市场融资。对于那些还有像第二、三产业进行供水任务的工程,其中经营性供水部分应该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利用好社会资金进行建设。对于农村饮水建设资金,要在县级以上的主管部门建立相应的账户,依据工

8、程进度实时报账,提升资金的使用率,同时要确保专款专用,加强资金管理,防止非法挪用、占用资金的现象。 (二)做好饮水工程统筹规划工作 由于各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饮水安全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问题的时候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好统筹规划工作,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稳步实施。经过详细的调查以及科学的论证,对出现饮水问题的人数进行名册管理,并予以公示。对于实施的项目,要切实符合相应的规划要求,依据相关的建设程序实施前期工作以及正确履行审批流程。在建设饮水工程以前,务必进行水源勘测工作,按照水源特点、地形以及用水需求,在比较技术与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工程的类型。经相关实

9、践证明,一般来说,规模化集中供水能够有效确保供水可靠,保障水质,有利于实现规范化管理,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以及可持续利用。对于那些与城镇等供水管网较近的农村地区,可以利用现成的自来水厂或者对原有水厂进行扩建,发展自来水。对于人口稠密,地形、制水成本以及管理等条件比较合适的地区,应着眼于当地的发展规划,对区域供水进行整体考虑,科学确定相应的供水范围,可以考虑兴建跨村镇的集中供水工程。对于高氟、高砷以及苦咸水等制水成本高的地区,应该采取特殊处理方式,建立集中供水站进行分质供水。 (三)强化水源保护力度 当前农村地区出现的饮水安全问题主要归因于水源污染。因此,各地政府部门应该将重点放在保护水源方面,强

10、化水源保护力度。严格依据我国相应法律法规要求,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区机制,确定相应的水源保护区以及工程管护范围。严禁在水源地附近建设高污染工业,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水产养殖活动,严禁破坏水源保护设施以及涵养林。从当地实际出发保护水源,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避免乱开井、开矿等现象的出现。 (四)注重水质处理工作 在农村地区,水质处理一直是实施饮水解困工程的薄弱环节。一些供水工程仅仅能够做简单的水处理,甚至直接从水源取水。因此,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重点做好水质处理工作。如果水质不能够满足饮水安全标准,就要采用相应的消毒净化方式,确保水源水质能够达标。在处理水质的时候,要有意识加强对水源、出厂水

11、以及末梢水的检验检测。应依托于规模较大的供水站,建设相应的监测点,对小型供水站定期进行水质检验工作,而对于那些分散供水工程,可以采取分区域做好水质监测的工作。 (五)做好宣传、培训与推广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以及网路等方式提升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饮水安全的认识,增强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到饮水工程的建设中来。同时组织技术人员编写有关供水工程的技术手册,以及培训教材。借助多样化的培训工作,切实提升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项目管理。按照饮水工程建设的需要,重点培养供水系统运行管理以及水处理等方面的人才。此外,加大对相关科研单位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发实用技术,着眼

12、于提升水质、确保供水安全、改善劳动条件,积极利用行之有效的当地管理条件,引进那些经工程实践证明合格的新工艺与新设备,支持成熟经验的吸收与推广。 四、小结 针对我国农村的实际状况,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关键靠政府的指导与资金支持。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领导,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相应的领导责任制,积极落实各项措施。 参考文献: 1吴伟,薛凤海.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工程J.水资源保护,2010(1) 2杨景松.山西水资源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5) 3郑连科.商丘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以及保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技,2007(35) 4张兆新,张明吉.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解决对策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