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维【摘要】从 2000 年我国第一批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至今,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已经走过了 13 个年头。从最初的火爆招生到如今的低迷就业,高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逐渐显现出难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态势。面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结构性问题,高校必须从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出发,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地采用一些新思维来提升专业培养水平。本文详细分析了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理清症结,提出了构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思维和新思路。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中国电子商务专门调查公司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2 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
2、达 1.304 万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 1 万亿元人民币。仅从2008 年到 2012 年的 4 年时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增加了 9 倍。预计到 2015 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突破 3 万亿元人民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电子商务为主轴的网上零售市场已经成为中国产业界中发展最迅猛的领域。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蓬勃快速发展,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的缺口开始逐渐增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一、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教育的现状 2000 年,教育部批准国内 13 所高校试开电子商务专业,至今,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已经走过了 13 年的历程,上千所大中专院校都已经
3、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尽管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众多,培养的学生数量也不在少数,但近几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低迷,2012 年电子商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 20%。招生也经历了从最初的火爆到如今的冷清,甚至很多院校停止了招生。 与招生人数减少、就业率低迷形成反比的是,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根据赛迪网数据,每年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约为 20 万人,目前只能完成不到一半。艾瑞咨询调查数据显示,在未来 10 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达到 200 多万。如果以目前的人才培养速度来衡量,不用几年,电子商务人才的普遍匮乏将成为阻碍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种人才需
4、求与人才输出衔接悬殊的现状也充分说明了,目前我国电子商业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过程中,高校没有清晰地界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结构相脱节,导致毕业生对口专业就业率低,换岗率高。 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高效、便利、经济等商业特性决定了电子商务专业首先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交叉专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其次,灵活的市场机制和交易方式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职业定位的不同,有高校将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细分,总结出网络营销型和网站技术型两种人才培养类型。这两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注重学生的
5、职业能力培养。因此,高校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一些院校已经开始了把社会实践引入教学过程当中的项目式教学尝试,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知识覆盖面过窄 如前文所述,电子商务专业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应更全面,不仅要学习营销与销售知识,也要对电子信息技术有充分的了解。但实际上,网络营销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与传统营销课程设置差别不大,甚至几乎相同,单一的营销知识不能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紧密结合。即使偶尔穿插了网站程序开发与建设等技术性课程,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原因是电子商务专业属于文理兼收专业,大部分具有文科背景的学生在学习诸如网站程序开发和数据库建设
6、等计算机技术课程时,基础较差,再加上时间紧难度大,实际的学习效果不好,也导致在开展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很难真正做到电子商务实务性实践。 另一方面,网站技术型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则需要既要掌握基础程序开发、数据库、动态网页程序开发、样式设计等相关知识,又要对商务、物流方面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和掌握。在短短的四年学习时间里,任重繁重,能够入门上手已属相当不易,因此,学校往往压缩了商务营销等相关理论课程,导致有技术的学生不懂营销,不懂商务,难以成为全才。 这两种专业方向的教学设计不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知识面过窄,专业课程学习也不利于因材施教的开展项目式教学。 (二)系统化培养欠缺
7、鉴于电子商务专业本身所具有的学科交叉性,很多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都考虑到开设商务类、经管类、计算机类、互联网技术类等专业课程,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教师专业背景不同,难以对跨专业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讲解,课程之间的联系整合程度不深。课程之间的系统化衔接缺失,一方面造成了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理解的混乱,一方面也对前文提到的项目式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项目式教学的初衷和目标是通过完整系统的项目式管理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与理论的共同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但由于课程之间缺少衔接,跨课程的项目没有形成体系,学生能够进行实训的项目多是每门专业课程独立设计下的小
8、项目,学生只需要分别完成每门课程小项目布置的任务就可以完成该课程的学习,而对于完整的电子商务运作缺乏整体性的认知,也难以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思维体系。 而恰恰市场上最需求的就是能够系统掌握电子商务运作,具有框架思维的电子商务人才。从这一角度出发,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项目式教学,实际上远远没能达到最优的培养效果,这也成为高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急需改进的问题。 (三)授课内容理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弱 电子商务本身是一个新兴行业,在中国的经济市场上还处于不断探索与发展的阶段,尽管业界有成就的专业人才并不少见,但在学界,由于教师本身很少能参与商业企业的实际运作管理,能同时具有实践操作能力与理论
9、研究能力的专业教师数量却少之又少。业界和学界之间缺乏衔接,从而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案例来源、商业实战、实习指导、创业拓展等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讲授内容多来自于书本,局限于理论。网络商店的建立与营销、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间的合同签定等操作性强的技巧知识也仅仅靠教师用一些文字、图片、幻灯片以案例讲解的方式向学生讲授流程和步骤,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构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思维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人才的结构性问题已经突显,高校在学生的培养与教育过程中应当从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出发,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地采用一些新思维来提升专业培养水平。 (一)加
10、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教学的核心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针对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缺少实战经验的问题,首先应转变思路,在要求学生走出去实践之前应让教师先走出去,通过多种方式直接参与到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与运营当中。教师在实战中积累丰富的案例和素材,并经过理论的剖析与阐述,更加系统化的呈现在课程之中。这种对专业教师的要求无疑是很高的,但从专业建设的长远发展眼光来看,只有打造这样一支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双师型”优秀教师队伍,才能真正让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越走越宽广。 (二)开展电子商务课堂之外的平行项目式教学 如前文所述,目前高校采用的电子商务项目式教学缺乏完整的一体化实践,项目式教学的优势的体现并不明
11、显。笔者建议,除了开展课堂教学和实训实践之外,开展“平行项目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平行项目式教学” ,是指与课程小项目平行存在的完整的电商项目,与各个独立的专业课小项目相比,它需要的实践时间更长,至少一年以上;其次,它涵盖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是全面的、系统的,是一次完整的电子商务实战演练与流程训练。由于电子商务的时空特性和成本优势,开展平行项目式教学可行性大,便于操作,能够充分发挥出项目式教学的优点,既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也达到培养学生在真实营商环境下团队成员沟通和协作能力的效果,可谓一举多得。(三)多种途径扩宽教学实践 除了前文所述的平行项目式教学,高校还应积极扩
12、宽多种教学实践模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 (下转第 266 页) (上接第 264页)比如有高校建立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在实验室环境下为学生提供模拟练习的机会。再如有高校积极参与和借用多元化的社会平台,通过参与官方或非官方电子商务大赛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高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场所等。这些多种教学实践的尝试,都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翼燕钊.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 2曹兰.管理类专业电子商务教学与应用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 3郑绮萍,张涛,王慧.电子商务课程设置与社会适应性研究J.职教论坛,2005(24). 4郑培.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忧思录EB/OL.2005-06-03. 5郑淑荣.提高电商毕业生就业率J.电子商务世界,2006(6). 6于江涛,王丽丽.电子商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2). 7薛万欣,李平,李英侠.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世界,2003(9). 作者简介:章玮(1979) ,女,江苏苏州人,国际贸易硕士,现供职于西安思源学院,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