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研究摘要:绩效审计工作目前已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同时逐步渗透到传统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文章在评价目前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实施绩效审计的可行性与具体路径,为该项工作的切实开展,进行一些基础的理论性研究工作。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 从审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客观规律来分析,绩效审计是下一步必然的趋势与归宿所在。对绩效审计追根溯源,它发起于 20 世纪初期西方国家研究政府公共支出时引入的概念。是对被评价对象在各种相关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表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3E”审计。其主要目的在于从第三
2、者的角度,向有关利害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促进资源管理或经营者的改进工作,更好的履行经济责任。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工程建设项目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增长点与发展内容,为此各级部门也更加注重获得工程建设项目效率和效果方面的信息。正因为此,各级审计部门因以此为牵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把对绩效的分析研究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全过程,有力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的健康高效运行。 一、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 (一)门类归属划分不够清晰 撇开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不谈,但就绩效审计来看,其自身定位归属问题,也是众说纷坛。有点观点认为绩效审计是财务审计的一个部分;还有的观点
3、认为绩效审计是一种新兴概念。究其原因,是因为作为一个外来引进产物,绩效审计目前处于与财务审计共同发展的阶段,因而在它之中再加入工程审计的内容,如何对其进行科学表述与划分,本身在理论上就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具体问题。 (二)法规制度接近真空 法律法规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但目前对于工程绩效审计工作如何开展尚没有明确的规定。与之相比,对于工程审计已有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法规体系,涵盖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和方面,但这些法规也都只针对一般工程审计而言,并未明确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如何具体开展。(三)评价标准灵活多变 要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必须要确定较为固定客观的评价标准体系,但是由于工程建设审计自身
4、的特点,使得建立这样一套指标非常困难,而且伴随着对比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在绩效审计中的不断广泛运用,使得评级指标在广度、深度甚至立体维度上都有了更大的延伸拓展空间,更加难以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框架之中。 二、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工作经验与方法的积累基本完成 虽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成熟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在各项工程建设审计实务中,审计部门和人员已经在有意识地将绩效审计的内容穿插增加到工程建设审计的各个过程,并通过这些内容的实际操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做法,这对下一步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实际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意义。 (二)建章立制的范本较
5、为丰富 由于工程建设在国家经济中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有关工程建设审计活动一直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立法工作也较为成熟健全,各项程序十分规范,仅与工程结算有关的法规就有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管理规定 、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办法 、 工程建设项目计算计量办法 、 建设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等,这些法规都为下一步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方法法规体系的建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人员素质能力基本具备 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伴随着国家审计的不断发展壮大,其自身素质也在不断提升,随着计算机审计、工程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不断成熟规范,审计人员实际上已基本具备同时胜任多项综合性审计工作的能力,对于工程建设项目
6、绩效审计虽然专门从事参与的机会途径较少,但是能力却已具备,为日后该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形成了很好的人才储备与积累。 三、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实现路径分析 (一)以人为本,加强培训,解决好“人”的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既是未来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与工作重心,又是实际操作的难点与盲区,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它需要的一大批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方法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对审计人员自身素质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与关键。这就需要各级审计培训机构与承担审计教学任务的院校逐步在现有的基本建设项目审计课程的基础之上增加绩效审计的内容,更多的以工程建设项目审计案例为抓手,在引导被培训者一步步熟悉环
7、节、进入情况的基础上,启发他们站在更高的绩效审计视角,审视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培养他们的专业视角与独立思维能力。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不断充实其他相关财务、基建领域的内容与信息,使审计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审计局势,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在此基础上,对审计人员的考核评定也要更加突出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实际特色与需要,以此为激励促进审计人员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各种知识与内容,使得他们从各个方面都做好下一步从事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的准备。 (二)完善法规,健全制度,解决好“法”的问题 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将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各种内容以法律法规
8、的形式固定下来,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为此,首先要在审计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各个方面的提出明确的审计目标与原则,指出其总体要求。在审计职责、审计权限、审计程序等章节也应对相关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其次,要制定完善配套的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规章制度。如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实施细则就必须要尽早出台,可包含总则、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目标与一般要求、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计划、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实施、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报告、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项目管理以及附则。对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的规范化、制度化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与推
9、动;最后,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各级审计部门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形成规范,如审计立项及前期调查规范、审计取证步骤和合法性规范以及审计报告内容与格式规范等等。同时,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些法规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在一次次的实践之后,以宝贵的经验予以补充。 (三)突出重点,提高效率,解决好“技”的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本身是一种资金量大、影响力大、风险性高的特殊审计领域,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针对这些项目的具体特点,选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将审计工作目标明确化,在具体目标的指引下,一步步发现具体的问题,争取取得重大突破,此后便
10、可以点带面、顺藤摸瓜完成任务;其次,要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的数据资料库,将历年相关审计项目系统的收录其中,在实际审计项目的开展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翻阅查找,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效率;再次,要注重从根源上找问题,对于一般的工程建设项目来说,对其经费预算进行审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里所说的审查并非简单的审查预算执行的情况,而是将重点放在预算资金的使用绩效上。不仅要看花了多少钱、怎么花的钱,更要看资金流出所取得的效果性,坚决杜绝“突击花钱” 、 “钓鱼工程” 。对于水平较低、重复建设的工程项目要禁止上马。对于超预算的项目要具体分析启超预算的原因,若为外部因素(材料价格上涨、国家宏观
11、调控等等)则应该酌情增加预算,若为内控不当或预算编制失误,可停止安排该单位下一年度的基建计划,将经费转入现有超预算项目建设,并加强对该单位基建预算编制与内控的监督;最后,要注重吸收运用科学先进的分析处理方法,例如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分析建设项目的投入与产出之间是否匹配。通过内部控制的测试,找出建设项目质量与资金控制的关键点,分析内控制度对绩效的影响,并提出审计建议;对比指标数据,找出它们横向、纵向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 (四)转变观念,积极应对,解决好“头脑”问题 无论对于何种类型与性质的审计项目,审计观念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正处于兴起过程中的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来说更是如此,审计人员必
12、须突破传统的审计束缚在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过程中不断注入与强化绩效审计的先进理念,从宏观全局着眼,把审计看作是对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部分,不断提高审计能力,注重通过审计揭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首先,加强宣传推广,使各级基建审计部门能够切实认识到,在具体工作中融入绩效审计的理念是多么的迫切与重要,并在宣传的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利用各种座谈、理论研讨与学术交流的机会,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予以介绍推广,使其能够尽早转化为推动审计实务工作开展的有力促进因素;再次,要抓好典型正面教育,对那些在实际工作中干出成绩、干出亮点特色的单位与个人要
13、给与奖励,以此激励审计人员积极开展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研究。而且在实务工作中应倡导大家打破常规、摈弃简单套用,突出不同工程建设项目的特殊性,系统的对相关程序方法进行探索,使得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体系逐渐的成熟起来,形成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规范模式;最后,要及时做好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的总结整理工作,应该仔细分析审计部门与人员的具体做法是否有利于建设项目绩效的提高,如果不利于其发展建设,那就应该坚决更正。若使建设项目绩效提高了,这就是一种实践中产生的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应当考虑积极推广经验并将其吸收进法规制度。 (五)立足现实,结合实情,解决好“指标”问题 实践经验一次次地告诉我们,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绩
14、效审计,要想将其逐步的规范化与成熟化,就必须要建立一整套成熟完备的指标体系。为此,各级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立足于现有项目,认真搜集资料,总结归纳出一套具有总体概括性而又具有局部灵活性的,可根据项目的不同进行调整的绩效指标体系。既然是指标体系,在其具体设置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指标的定性要求与定量要求,对定性指标指应采取客观描述和分析,突出其实证描述与评价作用;而对定量指标则应在注重其通用性的基础上,突出其专用性。在此基础上,应针对各类不同指标,对其适用范围、使用方法、评估准则等一一予以规范明确,确保指标体系成为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工作不断发展的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建设项目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2.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研究课题组.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