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金融合作与京冀金融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 2013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厅项目成果,项目编号: 12457680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当今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京冀地区为例,探讨区域金融发展问题。河北省金融业应当积极争取北京在金融政策和金融资源方面给予的支持,加强与北京的金融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借助政策优势,在机构与产品等方面积极创新,促进区域金融融合和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京冀区域金融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目标。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金融合作 京冀金融一体化 京冀区域金融合作的现状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取
2、得了长足进步(见表 1、表 2) 。但是,京冀金融合作领域的发展较为缓慢,更多停留在倡议、研讨等初级阶段,近几年,京冀地区的金融机构主动加强了区域之间的流通与合作,效果也初步显现。 (一)实施“区域账单自动分拣系统”效果显著 京冀区域账单自动分拣的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北京及河北省的廊坊、涿州、唐山、沧州等地区。以北京和廊坊为例,北京市已有 1115家金融机构、廊坊市有 117家金融机构直接进行区域账单自动分拣、交换。京冀的其他城市区域的账单自动分拣、交换系统也在日趋成熟和完善,由此看来,京冀的区域账单自动分拣、交换系统已成为连接京冀金融合作、促进京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枢纽。 (二) “异地融资业
3、务”在京冀区域发展成熟 近年来,京冀地区各类金融机构种类比较齐全,拥有相对较大的资金总量规模,充裕的资金为实现区域金融合作、合理引导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创造了条件。同时,在京冀区域内的一些外资金融机构,已经尝试着打破了行政区域限制,以客户为导向,通过优质的金融服务,其融资业务网络扩展到了周围的其他地区。 京冀区域金融合作的障碍 (一)经济水平的差距导致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京冀各自的金融业在自身的行政区内都有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北京与河北的各个城市在区域位置、政治地位、经济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京冀之间的金融业态水平呈现出较大的水平差异。首先从总量指标来看,北京无论是
4、银行业资产总额、银行业服务密度(某地区每百万人拥有多少亿银行业金融资产) ,还是企业在股市和债券市场融资额以及保险业的保费总收入、保险深度(该地区保费收入占其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保险密度(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而在河北省金融业的总体状况中,银行业资产总额占领金融业的大部分份额,并且存贷业务是主要业务,而资本市场的融资额和保险业的总体水平同北京是不能比拟的。此外,在人均指标方面北京也是处于人均存贷款量第一的位置,而河北省在人均指标方面更是处于落后地位。 (二)存在地方保护严重及行政壁垒坚固的现象 由于京冀处于两个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北京和河北的经济发展规划不可能统一,
5、这样使京冀区域缺乏有效的协调发展机制作为保障,就使得京冀区域的金融产业政策和金融服务各自为政。如此缺乏跨行政区统一的产业规划,无法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因此制约了京津冀经济与金融的合作、创新与发展。 目前,京冀两地各自的地方政府对当地金融机构具有主要控制权,而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的高增长存在着的强烈的追求,故而其对金融资源的占有和控制欲较强烈。然而,地方性金融机构已成为区域金融合作中重要的主体之一。而京冀各自地方政府相互牵制,竞争大于合作,金融发展协调不够,互补合作的动力不足,忽视了整个区域金融合作和效益的提高。使这两大区域至今没有发挥较强的集结资金、融通资金、联结与辐射功能,可见该区域
6、金融中心对区域金融合作和发展的带动作用仍显不足。没能像上海之于长三角,广州之于珠三角那样发挥“正拉动”效能,反而在相当程度上对整个区域的合作客观上形成较强的“负拉动” 。(三)表现出集聚不经济及中心辐射能力弱的状态 当前京冀区域金融合作中没能形成集聚在北京这个核心点,向整个河北省辐射的良好型态。如长三角经济区是以一个中心城市上海为中心,向整个长三角辐射、联合、覆盖,充分挖掘中心城市的辐射潜能,使其成为促进区域金融合作的发动机。珠三角经济区是以两个中心城市为中心即深圳和广州,而“泛珠三角”是以香港和深圳为中心的(复合型中心城市) ,其基本形态是架起中心和区域内其它地区的多边合作桥梁,实现金融一体
7、化的有效融合。而在京冀区域同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就有明显的差距,虽然北京是全国的金融管理中心,但在京冀区域金融合作中其并未充分发挥出金融中心的作用,也没有形成复合型经济中心城市的基本形态,来充分发挥促进区域金融合作的主导作用。 京冀区域金融合作对策分析 (一)通过“金融资源”的区域综合管理,实现金融资本的高效配置 京冀区域金融合作应充分利用金融资源在环渤海地区的丰富优势,尝试以股权为纽带,实现各类银行、证券、保险、租赁、信托、担保等金融资源的整合,本着建立一个综合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模式为先导,使京冀区域金融合作的整个金融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有所提升。积极推动两大区域内的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中小金融
8、机构业务的完善,并鼓励两大区域设立跨行政区的分支机构,通过扩大业务范围,实现业务实力的增强。积极推进区域性产权交易机制的完善,通过区域共享的产权交易成立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进一步促进区域内中小企业,进行产权交易、投资和筹资活动。 (二)构建完善的 “区域金融市场” ,优化整合区域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是金融市场流通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京冀的区域金融合作中,应扩大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区域流通范围,同时提高流通速度,争取实现商业票据在京冀区域甚至是环渤海地区进行自由流通。此外,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系统,依托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来推进京冀区域信用体系的建设,可以说信用体系是进行区域金融合
9、作的基础,信用体系的完善能够优化区域金融的生态环境,从而整合京冀区域内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立区域金融合作协调机制,努力实现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发展 在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进程中,京冀的各自行政区为了实现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都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壁垒等因素,这就导致在区域金融合作的发展进程中缺乏综合协调机制,同时也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出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首先,京冀地方政府应在新思想上达成共识,以北京为核心,河北作为腹地紧密支持,通过两区域的共同努力,制定一个科学的中远期发展规划,从战略的高度为京冀区域金融合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其次,京冀政府应认识到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应摒弃本
10、地区的主观意识,以大局为重,完善的大局型态才会带动各自区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进行整合和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逐步协调政府、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定期进行经济和金融的区域分析,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逐步完善合作与协调的机制,从而实现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发展。 最后,金融企业、金融管理部门之间要积极加强合作,一方面,京冀地区银行的各分支机构之间要充分发挥桥梁和媒介作用,建立相对协调的管理机制,当各金融企业在银团贷款、融资代理等合作中出现矛盾和问题的时候,应本着合作统一的心态积极解决问题,来提升区域内整体金融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金融管理部门如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之间要密
11、切合作,本着维护京冀地区金融稳定的原则,在政策执行尺度、制度建设和行动方针上也应更加灵活,积极寻求两地金融管理机制的一致性。 (四)积极优化区域金融环境,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优良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金融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只有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良好,资金才能够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自由流动,进而有效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加强京冀区域金融合作必须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上做足工作。 区域金融稳定是促进区域金融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当今,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性行业,其具备突发性强、危害性大、涉及面广等特点,而且其爆发的金融风险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区域内。金融风险处置不当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
12、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也日渐凸显。所以,为了维护京冀区域金融环境的稳定,区域金融合作必须要共同构建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京冀的金融管理部门要共同努力,加强前瞻性研究和市场监控的金融风险分析,形成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的机制,包括财务风险信息报告,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风险事件和交易欺诈报告机制,风险预警系统等等。只有保证金融安全,有效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确保区域金融稳定,才能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创造出区域经济发展中良好的金融环境。 (五)探索区域科技金融合作,提升区域科技金融的服务能力 北京在金融环境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区域,其扮演着我国金融决策和信息中心的角色,具备较多的
13、公共资源、财政资源、技术创新等优势,河北省应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充分利用北京金融资源比较丰富这一明显优势,鼓励风险投资和产权交易合作,拓宽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以创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此外,河北省作为北京市的直接腹地,可尝试利用腹地资源优势打造金融后台,为北京众多金融机构前台提供服务和支撑。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增加对境内外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同时金融机构提高集中度、灵敏度,增加市场主体,在引进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来设立客户服务,进行产品开发的基础上,打造能够服务于京冀区域金融发展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与北京强大的金融业实现有效对接。 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这一战
14、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北京与环首都城市和区域之间实现优势资源的有效对接,形成以首都中心城市带动、腹地区域共同发展的首都经济圈,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示范引领区。因此,河北省应努力打造“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发挥北京区域金融带来的辐射作用,以京冀区域金融合作为载体,吸引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为金融产业链的形成和区域金融梯次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 新形势下的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背景、现状及展望J.广西金融研究,2008(5-6) 2.余永定. 亚洲金融合作: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2(2) 3.王景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10) 4.马正兵.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区域效应,时变趋势及发展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7(11) 5.任碧云.货币、资金与经济协调运行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