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年科技人才职业发展规律研究摘要:青年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力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既应大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又应注重培养和激励青年科技人才,使他们尽快成长、担当重任。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们朝气蓬勃,对科研工作有很大热情。 关键词:青年科技人才;职业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125-01 1 青年科技人才界定 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专项研究比较多,很多情况下,相关文献著作都广泛的使用了青年科技人才一词,尤其在国外,从事科技活动的相关青年人员均被
2、统称为青年科技人才。科技人才,即科技活动人员,包括高等学院、研究机构、企业中从事科学研发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青年科技人才是指有品德有科技才能的人、有某种特殊科技特长的人,是掌握知识或生产工艺技能并有较大社会贡献的人。目前,在关于青年科技人才的界定问题上,重点体现在年龄方面,不同地区、不同机构对青年科技人才年龄上的界定各有不同。如新疆在 2009 年开展的专项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新疆青年科技人才状况调查报告将年龄界定为 45 周岁以下,而北京市 2006 年出台的北京市科协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计划意见中将青年科技人才的年龄界定在 40 岁以下。因此,我们认为青年科技人才是指年龄在 20-35 岁之间
3、,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之所以将青年年龄段定义在 20-35 岁之间,是采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标准,同时结合企业科技人才年龄的实际特点。 2 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律研究 2.1 处于职业生涯发展初期阶段 针对青年科技人才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特征研究得出,步入工作时间短的青年科技人才同时处于具有“生物”属性的自然生命周期、 “人”属性的家庭生命周期和职业生命周期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被称为职业生涯初期阶段。在青年科技人才的生物周期这一阶段,创造力强,充满创新的激情与热情,但也伴随思想的冲动、浮躁,同时收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会追求短期成果。家庭生命周期体现为:青年科技人才家庭关系日渐复杂,任务重,
4、上有老,下有小,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另一半的关系,还面临住房,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一系列家庭生活问题,千头万绪。职业生命周期阶段主要表现为青年科技人才刚开始科研工作,万事开头难,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地位相对弱势,难以独立主持项目,即便有参与重大课题的机会,却更多时候成为幕后人才,工作成果不为人所知。青年科技人才这三个生命周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青年科技人才在家庭生命周期中,需要的足够的经济收入来支撑,但受制于其职业发展初期收入较低的因素,物质需求难以被满足,这就导致青年科技人才在研究中表现出浮躁、冲动、甚至追求短期绩效,出现外出兼职,研究短期科研等学术浮躁现象。 2.2 科研价值明显滞后 青年科技人才
5、科研价值明显滞后。研究表明:年龄在 20-35 之间的青年科技人才薪酬偏低,而到了 4045 年龄段,他们的收入则快速提高,并且呈现出幅度大幅增长的趋势,科技人才进入高收入群体。这种现象产生的主因是科研业绩价值滞后所导致,科技人才所从事的科研工作需要长期积累,虽然青年科技人才也会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但都表现为短期的,这些短期成果只能带来短期报酬,并且数量非常少,这就是青年科技人才薪酬低的主因,同时伴随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短期绩效累加将逐渐形成周期较长的绩效成果,直到此时,科技人才才可以取得较高数目且较长时间的科研成果报酬,也解释了科技人才在职业中后期薪酬高的成因。科研价值的滞后性导致了青年科技
6、人才收入较低,只有很小一部分绩效能体现在当前薪酬中,另一部分只能等到许多年后,才能在薪酬中反应,科研价值滞后明显。日本 2007 年度出版的科学技术白皮书中也论证了这个结论。至今为止日本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为 13 人。这些诺贝尔奖得主取得成绩时的年龄多集中在 20-40岁之间,最年轻的汤川秀树、田中耕一郎,获奖时年 28 岁。但等到他们获得诺贝尔奖时,除了 2 位在 40 岁左右得奖的得主外,其余获奖时均超过 60 岁,年龄最高者为 87 岁。20-40 岁的阶段正是科研产出的黄金年龄段,然而科研价值的体现却严重滞后。 2.3 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观念受传统的思想意识和观念的束
7、缚 (1) “论资排辈”的思想在严重影响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这种思想的主要表现是,老一辈的科技人才认为他们的成长及就是这样一步步过来的,因此,他们对青年科技人才不能或不愿放手大胆使用,甚至于某些科研项目的申报明确要求经验的积累和职称的限制。 (2) “学而优则仕” 。 “官本位”思想在青年科技人才中比较普遍。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青年科技人才普遍接受“学而优则仕” 、“官本位”的路径,这表现在他们的科研工作不专心,不投入,专营“官位”这种传统思想也不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 (3)人才成长过程中的“马太效应”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历史上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者的年龄大都在 25-45 岁之间,
8、但实际上对于青年科技人才,在不出名,最需要“雪中送炭”的时候,没有人拉一把;而一旦做出成绩后,就“锦上添花” ,不仅获得领导职务、头衔、科研经费等,而且社会职务和社会活动也大量增加,但这并不利于他们的继续发展和持续创新。因此,青年科技人才更多需要“扶上马,送一程” 。 参考文献 1赵俊杰,孙晓艳.国外高科技人才工作及其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 (06). 2余启银.新时期需要多元化评价技能人才J.中国培训,2008, (03). 3陈莹莹,黄昱方.发达国家吸引高端科技人才的政策及启示J.中国人才,2009, (05). 4孙元华.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需按规律办事J.人才资源开发,2010, (10). 5汪明松.论人才发展的“以用为本” J.人才开发,2011, (06). 6法焕春.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现代性人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