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塑料制造业的涉税风险及审计方法摘要:随着我国塑料工业产业聚集趋势明显、规模企业数量的增长,产业结构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调整,且已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如何准确评估企业的涉税风险,成为塑料制造业一个重要的审计项目。本文结合塑料制造行业的特殊性,分析了塑料制造业生产与销售循环存在的主要涉税风险,提出了现场审计方法。 关键词:塑料制造业 税收风险 审计 目前,塑料制造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类别、生产工艺流程不同,机器设备存在较大差异,但整体现象是规模小、工艺流程简单、成本核算不规范。大型塑料制品企业普遍存在投资规模大、内部管理规范、销售渠道正规的特点,其收入确认较为规范。但小型塑料制品企业,特
2、别是日用品企业,普遍存在销售不开发票、现金不入账现象。由于塑料行业生产经营具有分类细、门槛低,原材料名称复杂、价格波动大,品种多、计量方式多样,存货周转期短,生产损耗小的特点,往往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两极分化,带来行业所特有的税收风险。本文针对塑料制造业生产和销售的特点,寻求内控测试的要点,探讨涉税风险及审计方法。 一、塑料制造业生产和销售的内控测试点 (一)生产循环的内控测试点 生产环节的内控测试对于采购环节、销售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整个内控测试的关键。其目的在于了解企业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和核算流程,判定成本核算方法是否合理、金额是否准确、是否有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 由于生产循环包括存
3、货的管理和生产成本的计算等,即领用各种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分摊费用,计算生产成本,核算销售成本;核实实际工时,计算应付工资等,所以通常采用的测试方法是“穿行测试”法和存货盘点法。生产循环中每个月的成本核算方法基本一致,审计人员可以随机抽取某月材料,按照其成本核算过程,了解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及产品生产周期,测试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抽取主要产品进行存货盘点,审核账实是否相符。对于不同类别的产品,测试要点不同。审计人员可以参照原材料投入产出法、称重法、能耗测算法等行业审计模型,选择主要材料或几种材料作为投入产出的计算依据来判断成品量,结合能耗计算生产量。 (二)销售循环的内控测试点
4、销售循环内控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企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测试企业销售收入是否及时入账,销售费用列支是否合理。主要包括向顾客收授订购单、核准购货方的信用,装运商品等环节。可以采用抽样审计方法,进行销售收入截止性测试。即审计人员选取一定的样本量,遵循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交易轨迹进行测试,了解企业的销售模式,判断销售收入是否及时入账,销售费用归集是否合理,并通过销售收入截止性测试,审核企业有无不做销售、迟做销售的现象。对于一些日用塑料品应该特别关注,重点审核其销售渠道、销售的收款方式,对其现金日记账也应该重点审核。 二、塑料制造业生产和销售的涉税风险及审计方法 (一) 涉税风险 1.生产循环的涉税风险
5、。 (1)塑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形成废品、残次品等,企业一般将其回收使用,往往不反映或不完全反映回料的数量和成本,而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逐步消化,在当期就全部归集到当月产成品成本中,造成成本核算不真实。 (2)混淆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的分类,导致扩大增值税的抵扣范围,应列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购进物料随着领用环节而进入成本费用,造成费用的提前扣除从而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3)成本核算混乱,未按规定归集核算成本。虚列工资及福利费等,任意结转生产环节的成本费用,利用待摊或预提的方式人为调节产品成本及管理费用,造成收入与成本不配比,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2.销售循环的涉税风险。 (1)企业不及时结转销售收
6、入,推迟销售时间实现;通过往来科目将已经实现的收入长期挂账,少交税款;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等收入减项不能正确及时入账,企业的税务处理不规范。 (2)企业可能存在关联交易不遵循独立企业交易的原则,存在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的现象。通过关联交易,在享受所得税优惠期内人为的增加或减少销售收入或利润,从而达到调节不同优惠期利润的目的。 (3)企业销售的残次品、下脚料的收入不能进行正确的税务处理,不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而以现金形式入账或进入小金库;企业采购原材料使用的包装物,如:塑料桶、铁桶以及塑料包装袋等,生产部门领用材料后,往往将这些包装物直接作销售处理而不入账,不申报纳税。 (4)企业可
7、能存在以物易物交易,不按销售进行税务处理的情况。 (5)企业的销售费用(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等)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能存在问题。 (6)用于广告、样品、展览的产品直接列支销售费用,不交纳税金。(7)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增值,进口塑料原料的价格比国内原料价格有一定幅度的降低。部分塑料企业进口塑料原料加工成产品销售时,人为虚报进口料件核销数量,从而将虚报数量和实际数量的差额部分加工成产品后,直接销售不入账,这样既偷逃了增值税又偷逃了进口关税。 (二)审计方法 1.生产循环的审计方法。 (1)结合“原材料” 、 “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 、 “应付职工薪酬” 、“库存商品”等科目进
8、行审计。获取或编制生产成本分析表,分别列示各项主要费用及各产品的单位成本,采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将其与预算数、上期数或上年同期数、同行业平均数比较,分析增减变动情况,若有异常变动,查明原因。审查“生产成本”明细借方的有关内容、数据,与对应的“原材料”类账户贷方内容、数据核对,并追查至领料单、退料单和材料费用分配表等凭证资料。 实施截止性测试抽查领料单、生产记录、成本计算单,结合原材料的单耗和投入产出比率等资料,检查领用的主要材料品名、规格、型号、数量是否与耗用的相一致,是否将不属于本期负担的材料费用计入本期的生产成本,特别应注意期末大宗领用材料。抽查材料费用分配表、领料单等凭证验算发出成本的计算
9、是否正确,计算方法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重点核实材料费用的分配对象是否真实,分配方法是否恰当,以确认材料费用分配是否合理。 (2)结合“生产成本” 、 “库存商品”等科目进行审计。将生产部门的产量统计表、 “库存商品”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及仓库部门的保管账的借方数量相核对,审查是否一致;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及构成项目有无异常变动,结合在产品的计价方法,审查完工产品计价是否正确。通过上述审计确定企业是否存在多列支产品成本的现象。检查库存商品的贷方发生额,关注非销售领用成品的业务,并追查原始单据,对借方科目为往来科目和现金科目的记录,应审核企业是否存在隐瞒收入的情况;特别是日用塑料产品应重点关注其
10、成品的领用部门及领用目的,判断是否属于视同销售行为。同时,通过某个产品的存货盘点,审核企业存货记录的及时性与完整性,并判断企业有无已销售未开票不做销售的现象。 2.销售循环的审计方法。 (1)销售收入确认的审计方法。将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的变动是否异常,并寻找异常变动的原因;比较本期各月销售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并查明异常变动和重大波动的原因,核实纳税人收入是否存在漏记、隐瞒或虚计的行为。计算本期主要产品的毛利率,分析比较本期与上期同类产品毛利率,注意收入与成本是否配比,并查清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原因。计算重要客户的销售额及其销售产品毛利
11、率,分析比较本期与上期有无异常变化,并查明原因。获取产品价格目录,审查价格浮动政策是否合理,关注销售给关联方或关系密切的重要客户的产品价格是否合理,有无低价或高价结算以转移收入的现象,检查纳税人从购货方取得的价外补贴收入是否按规定入账。抽取本期一定数量的发票,检查开票、记账、发货日期是否相符;品名、数量、单价、金额是否与发运凭证、销售合同等一致,审核“以物换物交易”是否按销售进行处理,关注发票开具日期或者收款日期、记账日期和仓库发货日期是否归属于同一会计期间。对销售业务进行抽样检查,实地核查出库单、发运记录、送货单、销售合同等。从原始凭证到记账、销售、应收账款、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存货等
12、明细账的全过程进行审核,重点审查“应收账款”科目,企业是否有实现销售长期挂账,隐瞒收入的情况。检查销售退回的原因是否合理,销售退回的产品是否验收入库,有无借销售退回虚减收入的情况,销售折让和折扣是否足额交付对方,有无虚设账户、隐瞒收入的情况。 (2) 销售成本的审计方法。获取或编制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对比分析表,并与有关明细账核对。分析各月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比例及趋势是否合理,如有不正常的波动,应追踪查明原因,做出正确处理。从产品销售成本与生产成本、产成品的勾稽关系验算销售成本的总体准确性。抽样检查销售成本明细账,复核计入销售成本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与销售收入的口径是否一致,是否符合配比原则。
13、选取年末前两个月销售成本事项进行截止性测试,审查是否存在人为操纵期间成本情况,在年度之间调节利润达到人为选择优惠起始年度的情况。结合销售收入明细账,审核销货成本账户中重大调整事项(销售退回)是否正确,有无取得税法规定的证明单 ,是否存在只冲减收入而不减少销售成本的情况。 (3) 销售费用的审计方法。获取销售费用明细表,了解销售费用所包括的内容,并与明细账进行核对。检查销售费用各项目,对费用开支范围、列支标准、列支方式等方面核查费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列支是否符合税法规定。运用比较分析法,将本期销售费用与上期进行比较,并将本期各月的销售费用进行比较,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运用结构分析法
14、,将本期销售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与上期比较,判断销售费用的合理性。选择重要或异常的销售费用明细项目(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等) ,运用统计抽样技术,选取一定的样本量,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合法,是否与销售有关,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是否正确。对销售费用实施截止性测试,检查有无跨期入账的现象。检查国内运输费用结算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合理扣减了进项税金。审核企业销售费用明细账,企业是否将收取的销售返利冲减销售(经营)费用,未作进项税额转出。检查用于广告、样品、展览的产品是否按照规定缴纳税金。 参考文献: 1.解忠艳.税收审计式稽查的有关问题研究J.天津经济,2011, (3). 2.何媛.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 (6). 3.罗涛.深化税收审计 推动税制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J.中国审计,2010, (2). 4.康俊廷.对深化税收审计的思考J.中国审计,2009, (1). 5.林英杰.企业税收审计的方法和技巧J.中国内部审计,200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