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5959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基础护理学 教案 系(部) 医 学部 授课专业 护理 班级 层次 授课教师 授课学期 2014 2015 学年 第一 学期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制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授课教师 吕静 授课时间 学 时 4 授课班级 高护13107/08 高护13106 高护13115/16/20 高护13101 任务 名称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掌握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身体状况和主要护理措施 熟悉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素质目标 能够熟练的为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教学重点 掌握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身体状况和主

2、要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熟悉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 授课地点 教室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运用 ,提问法,讨论 教学程序 时间安排 10min: 引入新课 140min:讲解 10min: 学习评价 10min:归纳小结 10min: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同学们更加直观、清晰了解教学内容,也更加积极踊跃参加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 图片展示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 脑血管疾病是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病的总称。主要是动脉系统的破裂和闭塞,导致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梗死。造成急聚发展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功能障碍,称为急

3、性脑血管疾病,即脑卒中或中风,脑血管意外。慢性脑血管病是指脑部慢性血供不足,致脑代谢障碍和功能衰竭,其症状隐匿逐步发展。 脑血管疾病的三 级预防; 1,一级预防 系指发病前的预防,这是三级预防中最关键的一环。在社区人群中首先筛选上述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找出高危人群,进行预防干预,既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提倡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可干预性的危险因素。 2,二级预防 是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可逆性脑缺血发作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发展成完全性脑卒中。 3,三级预防 对已出现脑卒中的病人进行干预防止并发症,减轻残

4、疾程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预防复发。 二,短 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指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1,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疾患,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因素。 2, TIA 临床特征 1 发病突然: 2 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 3 持续时间短暂,一般 10 15 分钟,多在一小时内,最长不超过 24 小时; 4 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5 多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TIA 分类 ( 1)颈内动脉系统的 TIA:多表现为单眼(同侧)或大脑半球症状。视觉症状表现为一过性黑朦,雾视,视野中有黑点或有

5、时眼前有阴影摇晃。大脑半球症状多为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无力或麻木,可以出现言语困难(失语)和认知及行为功能的改变。 ( 2)椎 -基低动脉系统的 TIA:通常表现为眩晕,头晕,构音障碍,跌倒发作,共济失调,眼球运动,复视,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偏盲或双侧视力丧失。 3,药物治疗 (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 ( 2)抗凝药物;常用的药物为肝素,低分子量肝素(速避凝)等。 10min 图片展示 140min 讲述 ( 3)降纤药物;适用于血液成分的改变,如纤维蛋白含量明显增高,或频繁发作的病人,可选用巴曲酶或降纤酶治疗。 4,护理措施 ( 1)饮食指南 指导病人进低盐

6、,低脂,低糖,充足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 ( 2)用药指导 指导病人按医嘱正确服药 能随意更改,终止服药或自行购药服用。告知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的观察和用药注意事项,如出血倾向的改变等。 例;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不正确的是 答案 c A,指导患者服药 B,保持血压稳定 C,发作停止后立即增加活动量,预防再次发作 D,给予低盐低脂饮食 E,安慰患者,消除紧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点 1,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 2, TIA 临床特征 1 发病突然; 2 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 3 持续时间短暂,一般 10 15 分钟,多在一小时内,最长不超过

7、24 小时; 4 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5 多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3,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 三,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血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临床上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分水岭梗死腔隙性梗死等。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较为常见者。 脑血栓形成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血栓形成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 ,高脂血症可加速脑动脉硬化的进展。 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内膜发生病例性改变的基础上,在睡眠,失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情况下,出现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致使血

8、管内有形成分黏附,聚集,沉着,形成血栓引起动脉管腔狭窄,最终引起完全闭塞。受累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组织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软化,坏死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 (二)临床表现 多见于 50 60 岁以上的患者有动脉粥样化的老人,多数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多数病人在睡眠和安静等血流缓慢,血压降低的情况下发生, 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一次肢体瘫痪。起病前可有头昏,头痛,肢体麻木,短暂失语等症状。典型病例在 1 3 天内达高峰。多数病人意识清楚,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短,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神经系统体征;失语和偏瘫。 (三)辅助检查 对脑血栓形成的病人应进行

9、血,尿常规检测以及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等检查, CT 检查可除外脑出血, 24 小时后脑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也可做 MRI 检查。(图) 提问 讨论 (四)治疗原则 1,急性期治疗 ( 1)早期溶栓;是指在发病后 6 小时内采用溶栓治疗,可使用血再通,减轻脑水肿,缩小梗 死灶。应用溶栓药物前应经 CT 证实无出血灶,应用期间检测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尿激酶是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最多的溶栓药,亦可用链激酶 ( 2)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此发病前稍高的水平,以免血压过低导致脑血流灌流不足,使脑梗死加重。除非血压过高,一般急性期不用降压药。 ( 3)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常用的药物有甘露醇,

10、甘油果糖。使用脱水剂时要注意检测肝肾功能的改变,水电解质平衡。 ( 4)改善微循环;可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 5)抗凝治疗;对有进展型脑梗死的病人考虑应用抗凝治疗。 ( 6)高压氧舱治疗;能提高血氧供应,促 进侧支循环形成;使正常脑血管收缩,增加病变部位脑血液灌注;增加脑组织有氧代谢,减少无氧代谢,加速酸性代谢产物的清楚,为神经组织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五)护理措施 1,早期康复活动 帮助病人早期进行活动,保持瘫痪肢体各关节的功能位置,并告知病人及家属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教会病人及家属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肢体的方法,以及翻身技巧,帮助病人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 2,饮食护

11、理 鼓励病人进食低盐低脂食物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的病人,可给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 3,健康指导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 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病人,应坚持长期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忌烟酒,饮食宜清淡,以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食物为宜。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应积极治疗,以减少脑血栓形成。老年人沉起是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在床边静坐 10 分钟后缓慢站起;参加适当的运动,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脑血栓考点总结 1,多见于 50 60 岁以上的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人,多数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2,多数病人在睡眠和安静等血流缓慢,血压降低情况下发生。 3,多数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无明显该变。

12、 4,神经系统体征;失语和偏瘫。 5, 首选; CT 检查低密度影 6,早期溶栓;是指在发病后 6 小时内采用溶栓治疗尿激酶是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最多的溶栓药。 脑栓塞 1,病因 脑栓塞的栓子来源可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明性三大类。 心源性栓子 为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因,各种心脏病都有产生栓子的可能,尤以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生物,附壁血栓脱落最常见。 2 临床表现 中青年多见。起病急聚,在数秒或很短时间内症状发展达高峰,多属完全性卒中。 讨论 常见的脑局部症状为局限性抽搐,偏盲,偏瘫失语等。如无意识障碍的起病,则症状轻而且很快恢复。严重者则可突然昏迷,全身抽搐,由 于发生脑水肿或颅内出血而发生脑疝导

13、致死亡。 三,分水岭梗死 分水岭指的是两条或两条以上脑血管供血系统的交叉区域,由于这一区域的供血单一,侧支循环不丰富,因此,一但某一供血系统发生病变,其该区易发生脑梗死,这种梗死称为分水岭梗死。 四,脑出血 脑出血为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创伤性出血。主要发生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病人,是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的一种常见病。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往往同时有存在,相互促进,是构成脑出血最主要的病因。当用力或情绪激动等外加因素致使血压突然升高时,原本薄弱的动脉管壁破裂 出血。豆纹动脉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好发部位。 (二)临床表现 脑出血好发于 50 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人,大多数病人常在情绪激动

14、或过分兴奋,劳累,排便用力或脑力紧张活动时发病。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症状多在数分钟致数小时内达高峰。出现昏迷,偏瘫,呕吐,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血压多增高。 不同部位的脑出血其表现也不同。 以内囊基低核区出血最为多见,常有偏瘫,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三偏综合征),典型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意识清楚 或轻度障碍,病灶对侧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患肢可引出病理反射,也可出现感觉减退,优势半球出血时可伴有失语。 脑桥出血表现交叉性瘫痪,中枢性高热,呼吸不规则;病人常有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有脑疝形成。 例;脑出血最长见的发病部位是 答案 B A,延髓 B,内囊 C,小脑 D,脑室 E,脑叶 例;优

15、势半球内囊出血的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答案 A A,“凝视瘫肢”状 B,同向性偏盲 C,失语 D,偏瘫 E,偏身感觉障碍 例;下列哪项不属于脑桥出血的表现 答案 A A,对侧偏盲 B,突然深昏迷 C,中枢性高 热 D,四肢偏瘫 提问 E,两侧瞳孔针尖样缩小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重症急性期除白细胞增高外,可有蛋白尿,尿糖,血尿素氮和血糖增高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且为均匀血性。 CT,MRI 检查可早期发现脑出血部位,范围和数量,明确诊断。 例;目前区别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的最可靠依据是 答案 E A,发病急缓 B,瘫痪程度 C,昏迷深浅 D,脑脊液检查 E,脑 CT 检查

16、(四 )治疗原则 急性期处理的原则是保持安静,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保持安静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 搬动。 2,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脑缺氧加重,病人意识不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时应早期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3,调控血压 脑出血病人的血压一般高于平时,这是因为颅内增高时为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机体产生代偿作用,当颅内压下降时血压也随之下降,因此要慎用降压药。 4,控制脑水肿(关键) 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可引起脑疝,危及生命。因此,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挠出血急性期抢救的重要环节。应用 20%甘露醇或甘油果糖快速静脉滴注。 5,外科手术治疗 大脑半球出血量在

17、30ml 和小脑出血在 10ml 以上,都可以考虑进行手 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对血液破入脑室的可行脑室引流,也可经皮颅骨穿刺抽吸。 (五)护理措施 1,病情检测 动态观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肌力,语言能力等。 2,环境 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或减少各种刺激。 3,营养支持 根据病情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保证机体营养的需要,如病人发病后 3 天扔不能进食的可给予鼻饲流质饮食。每次鼻饲时要抽吸胃液,如发现病人有逆,腹部饱胀,胃液呈咖啡色或解黑便,应立即停止鼻饲,通知医生处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 分泌物。 5,对偏瘫肢体的处理 要

18、尽量保存肢体活动和肌张力,每天进行患肢各关节的被动活动,用垫软枕等方法将各关节放置于功能位,手臂维持外展位,肘部微屈,侧卧位时肩关节高过肩部水平。膝下放置小软枕,为防止骨突关节外旋,以毛巾卷放在髋关节外侧仰卧位时病侧肘关节用夹板固定于 90 度屈曲功能位。定时轻轻地更换体位,以防止压疮的产生,可应用预防压疮的床褥。 例;护理剂型脑出血患者时应注意预防 答案 D A,压疮 B,呼吸道感染 提问 提问 C,应激性溃 D,脑疝 E,心力衰竭 脑出血考点总结 1,脑出血好发于 50 岁以上的高血压 病人,大多数病人常在情绪激动或过分兴奋,劳累,排便用力或脑力紧张活动时发病。 2,以内囊基低核区出血最为

19、多见,常有偏瘫,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三偏综合征)。 3,起病突然,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等,血压增高。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有脑疝形成。 4,首选; CT 检查高密度影 5,治疗;保持安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降颅压为主。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由各种元婴所致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总称。 (一)病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70 左右)为先天性动脉瘤破裂。其次是脑洞静脉崎畸形,高血 压动脉硬化。 (二)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半数病人可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些病人可有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 最具特征性的体征为颈项强直等

20、脑膜刺激征。后交通动脉的动脉瘤破裂可出现一侧动眼神经麻痹,个别重症病人可很快进入深昏迷,出现去大脑强直。因脑疝形成而迅速死亡。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以不出现 答案 E A,剧烈头痛 B,脑膜刺激征 C,频繁呕吐 D,一时性意识障碍 E,一侧肢体瘫痪 (三)辅助检查 1,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高,( 200mmH2O),肉眼观察为均匀一致血性,镜检可见大红细胞。若无再出血, 1 周后脑脊液内的红细胞大部分溶解, 2 3 周后可找到较多的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 2,病因检查 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最有意义的辅助检查是脑血管造影。目前常用的是磁共振血管显像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D

21、SA) . 3, CT 检查 (四)治疗原则 1,保持请安静 绝对卧床休息 4 6 周,尽量避免一切可能增加病人的血压和颅内压的诱发因素。 2,止血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 6-氨基乙酸,氨甲苯酸( PAMBA) . 3,降低颅内压 讨论 提问 4,解除血管痉挛 常用药 物有;尼莫地平,异丙基肾上激素,利多卡因。 5,腰椎穿刺 放出少量脑脊液( 5 10ml) ,以缓解头痛,减少出血引起的脑膜刺激症状。为谨防脑疝,慎用。 (五)护理措施 1,病情检测 首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一个月内再出血的危险性最大, 2 周内再发率最高,要严密观察病情,对病情稳定后再次出现的剧烈头痛,呕吐,抽搐发作,脑膜刺激征等要

22、引起重视。 2,避免诱因 指导病人避免情绪激动,用力屏气排便,剧烈咳嗽,喷等诱发因素。 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 A A,老年患者常症状典型 B,CT 是确诊蛛网膜 下腔出血敏感安全的首选方法 C,常见并发症为在初学和迟发血管性痉挛 D,大动脉瘤破裂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E,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 4 6 周 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点总结 1,最常见的病因( 70%左右)为先天性动脉瘤破裂 2,起病急骤,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最具特征性的体征为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3,首选; CT 检查 4,病因诊断;最有意义的辅助检查是脑血管造影。 5,治疗原则;绝对卧床休息 4 6 周 【归纳小

23、结】 本节的重点难点:护理措施及治疗原则 【学习评价】 如何对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及进行健康教 育? 提问 讨论 【布置作业】 1、 复 习本节内容,对知识点提及的 问题进行总结归纳。 10min 【 板 书 设 计 】 第三节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疾病 TIA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 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 风心病二 高血压动脉 先天性动脉瘤破裂 尖瓣狭窄 硬化 特点 24 小时 慢 /安静起病 相对年轻 活动起病 /严 剧烈头痛,呕吐 / 少 有 意识障碍 起病最急 重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阳性 治疗 阿司匹林 6H 内尿激酶 同脑血栓 减少搬动 /降 绝对卧床休息 溶栓 颅内压为主 4-6 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