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与时俱进,着力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摘要】做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中学生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自身完善,获得整体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办学中坚持“两个主体”的思想,努力做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党的教育方针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因此,中学生做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更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获得整体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关注人的精神和灵魂,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
2、潜能,就是要把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就是要育人为本,以把学生培养成才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就是要树牢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就是要在办学中坚持“两个主体”的思想,努力做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树立远大的理想是中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本 理想是我们的强大精神动力,牢固树立远大理想,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根本保证。 许多优秀中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和全民族的共同理想融合在一起才更有价值。今天,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本世纪头二2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使我国经济更
3、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此基础上再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美好愿望将在这项伟大事业中实现。中学生围绕这项伟大事业树立远大理想,在这项伟大事业中施展才华,一定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许多优秀中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还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远大理想只有和踏实奋斗结合起来才更有力量。远大理想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真正有理想的表现是知行统一。周恩来同志在年少时说出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深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今
4、天,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时代赋予了当代中学生崇高而又神圣的使命。中学生躬逢盛世,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中学生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关心时政,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把自己的进步与国家的兴衰成败融为一体。 因此,我们要抓紧抓好时政教育,特别是让中学生明确当今世界与中国在经济科技发展上的机遇和挑战,历史上中国的落后给我们的苦难和今天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以此为例经常性地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信念。科学定位,帮助中学生分析自已潜在优势或帮助寻找适合于他们的人生道路,确立切实的目标,正
5、确的学习态度,让他们看到希望,脚踏实地的朝着目标而努3力,及时鼓励,让希望燃烧起光明,照亮他们人生的路。同时要利用刊物和学校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认识自我做起: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认识自强的意义、认识现在的自我。教育中学生从对小事负责做起:牢记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了大事。培养学生愿意做小事,学会做小事的习惯,在实践中增强责任感。把日常行为规范落到实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提高政治素质是新时期对中学生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从自身来看,中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中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学生必
6、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因此,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就成为整个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 30 年来,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获得外界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泛。不少学校在这个复杂的经济时代里, 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而只注重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教育。没有了人文关怀, 许多中学生在拜金主义的冲击下, 逐渐失去了方向, 迷失在经济的浪潮中, 他们不再“安其学而亲其师” , 取而代之的是金钱至上、娱乐为先的扭曲心态。在学校中,像这种迷失自我的学生日益
7、增多,思想越来越偏激, 行为也越来越出格。 三、健全的人格是新时期中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 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4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等的协调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由于我们对学生的主体关注不够, 往往把德育教育单纯看作是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观念、政治主张和道德规范给学生的过程。不少教育工作者机械地政治化、工具化、简单化和命令式地实施德育教育, 却很少关心学生内心的需要和价值冲突。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苏格拉底式的, 它是对话式
8、的, 是反复辩论、反复比较和平衡的, 是一种通过不断辨正来达到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的。由于双方地位是平等的, 所以德育教育不是强制性, 而是充满人性的教育。只有在平等的氛围下,学生才会把内心最深处的东西掏出来与我们进行交流。也只有在知道学生心里想什么、怎么想和想怎么样之后, 我们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教育和帮助学生。此外, 学校还应建立心理辅导机制, 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 给学生倾诉的地方, 可以倾诉的对象和治疗心理创伤的地方。只有这样的人性化教育, 才能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去学习和生活。 总之,学校在对中学生进行远大理想教育,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时时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切实指导学生加强对心理冲突调适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指导中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应坚持以下原则:建立真实的自信;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学会健康地去“爱” ;学会与他人相处;做好成功走向社会的准备,走好继续求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