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6081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现状与危害 (一)青少年心理现状 近十几年 , 我国的心理卫生工作者对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 研究结果 表明: ( 1)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现状 :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 13% ,初中生约为 15% ,高中生约为 19% ,大学生约为 25% ,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 ( 2)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 :焦虑、抑郁、躯体化 、人际关系敏感 等方面。 在人际关系方面:有 22. 45%的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比较差 ,与 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 ,不善于与人交往 ,与别人合作有困难 ;其中

2、,有 3. 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 ,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 在主观幸福感方面 : 有 23%的人对自己的生活不满足 ,其中 4%的中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很不满足 ;有 37. 4%的人说在过去一个月里精神时好时坏 ,有 3. 7%的人抱怨精神很不好 ;有 12. 3%的学生报告在过去一个月里感到悲哀、失望、失去信心 ,做事情没有动力 ;有 5. 2%的中学生在过去一年里因为性格、情感、行为或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去求助心理 医生。 ( 3)黑龙江十七中学(全国重点先进集体)对该校学生进行 “心理健康调查 ”:有 66.3%的学生感到心理压力最大是考试成绩不理想; 有 26.4%的学生认为学习没

3、意思,人生太沉重; 有 4.8%的学生因父母离异心态和性格都发生变化; 甚至 2.5%的学生遇到挫折时,可能产生轻生的念头。 有专家推算,到 2020年,中国疾病总负担中精神疾病的负担将从今天的 1 5 上升到 1 4 左右。 中国大陆 17 岁以下未成年人有 3.4 亿 典型事例 2004 年 3 月 22 日,仅仅为了给学校的读书角捐助一本书,家长给钱慢了 点,渭南三张中学一名 15 岁的女生王某竟然用服毒的方法结束了自己花蕊般的生命。 只因遭到邻居批评,南京市六合区马集镇何云村一名年仅 13 岁的少年在邻居家水缸中投毒报复,致使 18 人中毒,令人触目惊心。 2005 年 8 月,四川一

4、女孩因追星离家出走,而辽宁一名 17 岁的男孩则因迷恋红星赵薇而自杀。 2005 年 7 月 22 曰 ,济南市历城区一女中学生到学校看中考成绩 , 在得知自己的成绩离重点中学尚差几分后 , 独自一人爬上教学楼的四楼,纵身跳下,摔成重伤。 2005 年 7 月 7 曰上午 ,南京某县 15 岁的李姓小学生,只 因小学毕业考试没考好被父母说了几句 , 于是 , 乘家人不备服毒自杀身亡。 2005年 5 月,山西一名 12 岁的女孩留下一封遗书后自缢身亡,原因是 “压力太大 ”。 (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 学习焦虑 :学习压力过大 ,紧张焦虑 ;对考试不能很好地控制 ,出现考试焦虑等症

5、状。 2、 过渡性焦虑 :主要表现为对学校不能适应 ,在学校时心情焦虑不安 ,上课如坐针毡 ,对父母及家庭有依赖情绪。 3、 社交或异性交往问题 :主要表现为过分强调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或过分的社交退缩 ;过分美化浪漫主义的爱 ,对异性有强烈 的好奇心 ,或羞怯躲避 ,有时有性心理、性行为的偏离。 4、 学习成绩不好 :智力水平正常 ,但对学习很被动 ,心不在焉、满不在乎 ,把成绩不好完全归之于客观原因 ,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存在问题。 5、 心情不良 :对人生倾向于悲观主义的态度 ,心情低落 ;有孤独感 ;易伤感 ;倾向于看到人生、社会的阴暗面 ,对光明的一面估计不足 ;有时会有严重的消极情绪

6、、抑郁心境 ,甚至有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6、 对抗行为 : 思想绝对化 (非黑即白 ) ,过分自以为是 ,但常常“眼高手低” ;爱唱反调 ,对老师、长辈没有礼貌 ;对 父母的意愿服从性降低 ,经常与父母顶撞 ,有时会用离家出走的形式来对抗父母 ;喜欢作弄别人 ,有时有破坏行为等。 7、品行问题 : 有一些说谎、欺骗行为 ,甚至有赌博、偷窃、暴力行为及其他一些违法、违纪行为。 8、进食问题 : 厌食、挑食 ,进食量波动大 ,进食习惯不良 ;一些女性存在严重的厌食症或贪食症。 9、烟、酒、药物滥用 : 现在烟、酒、药物滥用问题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比例越来越高 ,年龄也越来越小。 10、心理疾病 :

7、 主要表现为焦虑症、神经性抑郁症、社交恐怖症、强迫症、歇斯底里、神经衰弱、失眠等。 心理问题的危 害 当前引起各种疾病的原因中,有百分之七八十与心理因素有关。其中要由心理、情绪因素引起的身心疾病患者已占总人口的 10%, 这些身心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某些皮肤病等等,在儿童、青少年中尤其明显。不良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危害不亚于病菌,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健康的作用则胜过任何保健品。 根据一项以全国 12.6 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 20. 23% 的人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南开大学近年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 1/4左右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权威部门统计

8、, 因心理疾病而 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休、退学总人数的 50%左右, 成为大学生休退学第一位的原因。我国高校 “少年班 ”学员中,约有 1/3 因各种心理障碍不能完成学业而被淘汰。 二、解剖青少年 10 大心理问题 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 15%,高中生约为 19%。在心理咨询中,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 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

9、的一系列发展,本应无忧的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种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都显示,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我特别选取青少年中最常见的 10 大心理问题,希望青少年有了心理问题要及早诊治。 1、考试焦虑症 个案 “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莉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 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 应对 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只是程度因人而异,显然小莉是得了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这

10、时,父母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让他慢慢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的情形。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来。 小贴士 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则大多以担心的形态呈现,例如:担心考试 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 2、强迫症 个案 自从进入高中后,琳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却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思想做作业。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

11、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琳琳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应对 一般来说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很高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 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并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 小贴士 强迫症是一种通过仪式化行为来减轻内心焦虑的精神疾病,病患会产生挥之不去的想法,出现不得不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里的某些

12、想法、冲动、情绪等,患者能认识到这些是不必要的,很想摆脱,但又摆脱不了,因而十分苦恼。 3、性别角色模糊 个案 明明是个男孩,今年 10 岁,长得白白净净。由于父亲去世早,他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 一起。开学一周后,他的一些异常举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说话嗲声嗲气,经常抱着年轻女教师撒娇。一个月后,他不仅要抱女教师,还经常去抱女同学,有时还会亲女孩子。 应对 明明这样的表现显然是性别角色模糊,心理专家研究后发现,由于明明从小的社会关系网中几乎都是女性,这使他产生爱跟女孩玩、认为她们同自己一样的想法。为了改变这一性别偏差,可以请他的外公和学校的男教师经常和他谈心、交流、玩耍,同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男同学

13、和他一起做游戏,使他在男性榜样的示范下,肯定自己是个男子汉,并逐渐学会勇敢、坚强。 小贴士 所谓性别角 色模糊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角色认同的错位。一般来说,大约从 3 岁起,儿童开始逐步形成性别角色的概念。如果小男孩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与周围女孩子一样的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女性,即成为女性化男孩,反之也一样。 4、恐学症 个案 青青今年 8 岁,刚念一年级,原先是一位十分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近半年来,每天早上上学前,她就千方百计找借口赖在家中不肯走,或是发寒、肚子胀、胃痛,或是昨天晚上没有睡好、吃不消等等。但一到双休日不用上学时,一切异常情绪就都烟消云散。后经医生检查,发现小青青原来是得

14、了恐学症。 应对 家 长、学校和教师的各种压力和教育方式不当,及孩子的胆小、敏感、经不起批评等性格特点都易导致恐学症。家长首先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的方法迫使其去上学。开始时先让孩子在学校呆一个小时,如果这步成功了,可将时间逐步延长。 小贴士 “恐学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 7 12 岁的小学生。由于学生害怕上学,具有恐惧心理,也称为学校恐怖症。常见的表现是,儿童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上学时感到勉强、不高兴,该上学的时候不去或提出苛刻条件,一旦到校又借故回家,或在上学当日清晨或前一天 晚上诉说头痛、头晕、腹痛、呕吐等不适,以上症状在节假日不出现。

15、 5、体象烦恼 个案 小亮今年正读初二,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只是身材瘦长,长相不佳。情窦初开的年纪,他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位女孩子,没想到表白后,女孩转身就逃,一边逃还一边喊:“难看死了。”“我是不是真的很难看?”小亮不停地问自己,当天回去就照镜子,镜子里的他小眼睛、塌鼻子,他越看自己越难看,于是产生了自卑心理。他想“改头换面”,但没办法,于是常常失眠,开始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人多的地方是再也不敢去了,成绩终于一落千丈。 应对 男孩更多地忧虑自己的 身躯不够高大,女孩则担心自己的形体不够优美。进入初中的学生,随着生理的变化,都渐渐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其中不少青少年甚至由于容貌或生理上的缺陷而产生了严

16、重的精神负担,可以说体象烦恼在青少年各种心理烦恼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心理专家建议,告诉这类孩子,体象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俊男美女也有不足,告诉他们气质才是最重要的,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才华,比如小亮虽然眼睛小,但很有神,虽然长相普通,但身材不错。 小贴士 体象烦恼是一种性心理障碍,一般出现在青春发育期。此时面对性别差异的突然出现,青少年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他们会不由自主地与他人进行对比,一旦出现较大的差距,其中的一些人就会产生体象烦恼。 6、恋爱受挫 个案 瘦高、文弱的小杨从高一开始就对同桌女同学产生了好感,买雪糕总是买两支,有新书主动借给人家,晚上放学还护送同桌回家。学期结束时,小杨便兴奋

17、地提出“发展恋爱关系”,同桌却说他“歪心眼”,并让老师给调了座位。被浇了冷水之后,小杨不但没有冷静下来,反而产生了强迫性思维:“她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我长得太瘦弱?我对她还不够好?”终日胡思乱想,使他的成绩不断下降,终于有一天,他选择了轻生。 应对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生 理发育往往是不同步的,因而恋爱受挫往往使他们心灰意冷,这时候心理承受力差的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因此对恋爱受挫的青少年,家长和老师应当及早发觉,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可以对青少年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并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和伟人的事迹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小贴士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此时一些微小的事情也容易引发

18、心理问题,像恋爱受挫、体象烦恼等属此类。 7、社交恐怖症 个案 “要我上台发言,还不如把我杀了。”小张是名高中生,性格内向。上初中时,由于爱斜着眼看同一排的女生,引起了对方的反感 。调换座位后,仍无法改变这种行为,后来连男生也不愿意坐在他旁边了。从此他便认为世上最难打交道的是人,十分害怕与人交往。老师说,每次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小张显然是得了社交恐怖症。 应对 内向的孩子在青春期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惧怕与人交往,从而引发社交恐惧。因此作为父母应及时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并尽早纠正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给予更多表扬

19、和鼓励。孩子则要注意训练用大胆而自信的眼光看别人,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小贴士 患社 交恐怖症的人,面对不熟悉的人讲话、在众人注视下运动或与异性交往时,往往会出现显著的、持续存在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将面临窘境或耻辱。患者对所恐惧的环境一般采取回避行为,即使坚持下来也十分痛苦,经常会出现焦虑、多汗、面红耳赤等症状。 8、学习障碍 个案 小丽今年刚刚入学,可是父母却发现孩子写作业时十分粗心,经常多一撇少一划,把答案抄错。一次试卷发下来,父母发现中间竟然漏做了很多题,而小丽却说自己根本没看见这些题,父母于是觉得孩子学习态度有问题,故意不肯做题,于是打了她一顿,但整整一个学期,这种情况始终没有得

20、到改善。 应对 专家指出,小丽其实是有书写障碍。一般这类患者的眼睛似乎与别人的不一样,好像“懒惰的眼睛”,会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表现在学习时视而不见,可以把整个题丢掉,事后却说自己没看见这道题。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因此,遇到孩子学习表现不佳时,家长和教师应当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从而为孩子设计一个个别化的教育方案,针对特殊的学习能力不足进行培训。 小贴士 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 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的现象。研究表明,大约有 5% 10%的在校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

21、碍是由若干不同类型所构成的,包括书写障碍、阅读障碍、数学障碍 (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 )。 学习障碍常见的有哪些?有人曾做过如下二十种形象的归类。 1半桶水,摇得欢 或生性傲慢,或盲目骄傲,或一知半解便沾沾自喜 自以为是。 2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成绩糟糕,红灯高照,却还会自嘲自乐 荣辱不分。 3雾里航船,摇到哪里算哪里 胸无大志,行无目标 志向迷茫。 4大象屁股推不动 心有鸿鹄之志,却无展翅之力 动力不足。 5独眼龙骑驴,只看一面 人生价值观模糊,男女性别观消极,苦乐劳逸观颠倒,知识能力观不懂 观念偏颇。 6稻草绳子断得快 有心学习,但稍遇困难,便消沉厌学 不耐挫折。 7黛玉性格闷而不发 自卑,

22、固执,多愁善感,渴望关心,而又回避热情 自卑忧郁。 8断线珍珠随地滚 躺下难坐起,坐着难站起,懒洋洋,松松垮垮,无所事事 懒散成瘾。 9猢狲屁股坐不住 焦虑过度,心神不定,坐卧不宁 焦虑不安。 10东风吹驴耳,不进反狂鸣 你说东我偏往西,把老师、家长的苦心教诲当作边风 逆反心理。 11病人苦嘴吃啥都无味 说起读书味如蜡,厌学弃学 兴趣索然。 12河床淤泥满,不流还泛滥 思维混乱,或思维迟缓 思维困难。 13井底之蛙,天只巴掌大 认识空间有限,接触面窄,知识贫乏 ,缺乏想象力 想象狭窄。 14似记昨夜桃花开,今晨却见桃花来 记忆力差,似是而非,有时,对自己的记忆也疑而不信 记忆模糊。 15跑马溜

23、溜,心不在焉 听课时东张西望,东想西 想,心猿意马 注意力分散。 16瞎子卜卦 ,卜错不怪 心算不成,笔算不灵,运算规则,一概不清 运算多错。 17麻袋绣花,底子差 以前学习懒散,造成知识基础薄弱,知识积累少,概念模糊、公式不清、方法不懂,想好好学习时,感到 基础薄弱。 18天女散花,飘到哪算哪 学习生活习惯差,休息习惯差,读书习惯差,作业习惯差,思维习惯差 习惯不良。 19画虎不象倒象犬 人懒手懒,趴着写字,横七竖八、大小不一,手不听使唤,画圆不圆,直线弯弯 书写 不工。 20和尚河上走,河上和尚愁 读书时,出声开口难,语不成调,说不清,道不明,结结巴巴,含含糊糊,断断续续、吞吞吐吐,不是绕

24、口令,也成绕口令 表达不畅,朗读艰难。 9、精神分裂症 个案 小王自从升入高三后,成绩每况愈下,每天一回家便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而且几乎很少跟父母说话,也越来越少与朋友联络。一开始王妈妈以为小王是因为升学压力太大,而出现暂时不适应的情况,岂料小王的状况越来越怪异,整日自言自语。某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小王竟然声称看到阎罗王要夺取他的性命,而父母便是牛头马面,于是拿起 菜刀想要追杀父母。最后,小王被送入医院急诊,诊断的结果是精神分裂症。 应对 由于这类疾病常有许多前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父母或老师应提高警觉,一发现征兆,立即送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时机。这类患者的挫折应对能力较正常人差,因此在面对较

25、大的生活压力时,便可能恶化,不能承担太大的学习任务。应尽量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不要对他们有太高的期望。可以将家中许多压力较小的家事交由病患处理,让病患自觉对家里有贡献,以提升其自信心。 小贴士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发于 15 岁到 20 岁。主要症状包括思考、情感、 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在发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现成绩或工作表现一落千丈、社交退缩、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先兆,在潜伏期阶段,若未予以适当的处置,病情便会更加恶化,而衍生出幻觉、妄想、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 10、抑郁症 个案 小张正读高一,是某校的特困生之一。有一天他找到班主任老师,紧张而急促地说:“我完了。一个多月了,

26、晚上几乎通宵失眠,白天神思恍惚还经常呕吐。”说着懊丧地抬手扶了扶眼镜,右手腕上一道伤疤赫然而现,这是他不久前试图割脉自杀留下的痕迹。 应对 经过心理专家的咨询,发现小张得了抑郁症。专家建议, 为了避免心理问题导致情绪低落,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充实一些,避免因过多的空想和胡思乱想而产生失落感,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自己心情舒畅起来。另外,还可以多与父母及亲近同学谈心交流,向他们倾吐心头的积郁,使自己心情愉快起来。 小贴士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无趣、无力、无望、无能、无助。症状包括:极度忧伤、绝望、疲劳、身体疾病。患有抑郁症的人,其情绪低落的程

27、度和性质都远超正常变异的界限,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那样容易逐渐地“云消雾散”。 三、青少年儿童心 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心理成长环境差 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不外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因为现在的青少年儿童的成长离不开这些环境,所以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与这些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家庭教育失当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人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童年时代由谁带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着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十分深刻地揭示了家庭早期教育在一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这所学校虽不像正

28、规学校具有系统的 教学计划,但它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却有极为明显的教育和影响作用。这是因为,儿童在这所学校里所受到的教育大多是具体的、鲜明的、形象的、更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其特点是身教重于言教,榜样多于说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给孩子留下的影响极深。这所学校不仅信息源广泛,同时又传播和制造信息。这就是说,家庭教育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与社会息息相通的,可见家庭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 3 6 岁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家庭的情绪、文化氛围及其背景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奠基性的影响,尤其对心理健康影 响十分明显。因家庭原因造成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分析大致有

29、以下几种情况: 传统教育方法作祟 “棒打出孝子、出书生”的哲学,仍然深植于许多家长的心中,他们相信鞭下可以创造出奇迹,但是事实上却只创造了孩子的心灵伤痕与一大堆的心理健康问题。 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 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有些家庭变传统的“棒打”为过度的溺爱,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娇生惯养和“望子成龙”式的强迫构成了一对矛盾。导致孩子不懂得构建物质与精神生活,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家庭不和睦 父母之间经常处于冷漠、情感纠葛、 吵嘴、打架,甚至离异,而无心思给予孩子躯体上的爱抚、生活上的照料和情感上的亲近。致使孩子健康心理、人际交往关系能力的构建出现了问题或缺陷。 父母不懂得科学教育孩子的

30、规律 对孩子的日常生活作息随心所欲;学习教育缺乏规律和耐心;与外界交往特别是与同辈伙伴的交往隔绝等。没有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律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用脑、调心习惯。致使孩子依赖性强、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乃至胆小、怯懦、孤独等心理问题发生。 父母言行不一致 父母教育要求孩子如何如何,但在行为中却又不时表现出与对孩子要求不一致的言行来,使孩子产生 心理矛盾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父母在孩子身上发泄不良情绪,导致孩子心理与人格不健全。 容易导致子女的心理问题的一些教养方式 主要有专制型(支配型)、否定型、溺爱型、保护型(限制型)、放任型(忽略型)、不协调型 ( 1)、专制型(支配型) 家长教育孩子态度生硬,言语

31、粗鲁,方法简单;只从父母的主观意志出发,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愿望。 这种教养方式使子女容易发展为顺从、懦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独、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的能力;或是走向另一极端,强烈反抗、冷酷、残暴。这 样教养出来的孩子学习被动,成绩很差。发展下去容易导致抑郁症、网络成瘾甚至杀人等。 有这样一个案例 正在上二年级的小锦对姥姥说:“活着真没意思,还得写作业,我真想死掉。”姥姥有些害怕,老问我怎么办。 我问:“她的学习成绩如何?” 回答:“很好呀!一年级还是三好学生呢!现在成绩也不错。” 我又问:“作业多吗?” 回答:“不多。她也能完成,做得挺好,只是

32、不爱做,老想玩。” 我又问:“孩子任性吗?” 回答:“很任性。” 我再问:“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学了很多东西吗?” 回答:“参加过几种学习班。哭着 喊着不爱去,她妈妈逼着,只好去了。都没坚持下来。有一回她妈妈一次就给她报了舞蹈、书法、美术三个班。她妈妈说:我好容易排了半天队,多报几个班!” ( 2)、溺爱型(顺从型) 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把孩子摆在高于父母的不恰当位置,过多的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包办孩子的一切,帮助孩子解决各种问题。 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子女常表现为幼稚、依赖、懦弱、任性、自私、骄傲、情绪不稳定、无责任感。这样的孩子往往在社会上到处碰壁。这种个

33、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 ,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也受到限制。 长春市有一个 13 岁的少年,因要求得不到满足,以死威胁家长,一周内竟3 次服药自杀,幸被及时发现,抢救脱险。 据男孩的父亲詹先生讲, 1999 年 4 月 30 日,男孩向爸爸要 500 元钱,说“五一”跟同学去旅游,詹先生考虑儿子年龄太小,不放心,没答应他,儿子当即表示不想活了,詹先生没注意。夜里,他发现儿子说胡话,推了半天,也不清醒。经追问,男孩说吃了一大把安眠药,其父迅速将其送人医院,经治疗于 5 月 2日出院。没想到当晚又住了进来,这一回是因为他擅自将家里的一台进口照相机借给了同学,爸爸

34、说了他几句,他又吃了 20 片安眠药。送到医院时,他的瞳孔已经缩小,抢救了两天才苏醒。这次出院后,爸爸将他送回了奶奶家。 7 日中午,他再一次住院。医生说,他吃了 20 片治疗糖尿病的优降糖,服药原因还是要求得不到满足。 ( 3)、保护型(限制型) 过分保护型的家庭比例比较高,保护型就是父母过分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调,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 子女性格表现缺乏主见、脆弱、依赖性很强,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独立性差,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社会适应能力差。 【案例 1】一位 15 岁的独生女喝下农药,过早地辞别了人世。在她最后几天的日记里写了这样一

35、段话:“我绝望了。老师和爸爸告诉我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美好。可为什么无人来告诉我这世界还有丑,还有恶,还有这难为人理解的一切。谁来告诉我呀,谁来告诉我 ?”过度保护使孩子们了解的是片面的世界,一旦步人复杂、立体的社会,他们只会感到痛苦、迷茫,应付困难。 【案例 2】小悦是个好学上进、听话的学生,可上初中一年级后,仅因为换了班主任,并被新班主任批评了一次,竟出现焦虑不安、失眠等症状,无法继续学习,于是求助于心理咨询。她告诉我, 她是独生女,在家里很受宠爱,。两岁多时,晓悦不小心把额头碰了个大口子,从此,家里人就再也不让她一个人出门玩耍。她除了读书、做作业和玩,从来不用做家务事

36、。小学五年级,她到中心小学寄宿,样样事情都要自己做,很难适应,被同学们讥笑为“笨蛋”。为此她经常暗暗哭泣,老想回家,性格也变得孤僻、胆小,总是提心吊胆。随着年龄增长,她总是拿自己和别人对比,发现别人比自己强,心里就不安。到了初中后,虽然成绩很好,但她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评价的那么好。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她必须时时处处掩饰自己的短处,远离同学,把自己层层包裹起来。 看着别的同学三五成群在一起叽叽喳喳,开心的笑闹,她也很羡慕,并为此常常感到痛苦、忧郁和焦虑。 分析:现在的许多独生子女不是生活在真实、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而是生活在父母为他们特意精心设置和安排的虚假、远离现实的天地里。父母用自己的身体为子

37、女挡住了外部的风雨,用自己的心智为子女撑托起外界的压力。这种生活环境,除了家庭以外,其他地方不会存在。所以当孩子们不得不面临现实社会生活时;当他们遇到未曾料到的打击和挫折时;当他们碰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时,便显得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和应付能力。在现实生活远非尽善尽美的今天,这种 做法有可能反倒毁了他们。 ( 4)、放任型(忽视型) 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孩子从小缺乏教育和关心,有的甚至放任自流。 这种教养方式培养下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淡,情绪消沉,兴趣狭窄,缺乏理想和追求。孩子极易受到不良人群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在现实生活中,我发现有这样的现象,当父母带有情绪忧郁的孩子来咨询时,孩子的

38、妈妈通常是化了妆的,穿着也比较讲究;有的做父亲的也陪同来了,他们常常是很神气、很帅气的。与父母潇洒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孩子却显得很弱小,就像忧郁、枯萎、焦渴的禾苗一样,急待雨露的滋润。 小丽是一名 14 岁的女孩,长得样子很可爱,留着蓬松的童花头,穿着一身鲜艳的运动服。其母亲留着披肩长发,穿着时髦的长裙和风衣。精心的化妆和修饰,使他显得十分年轻。小丽的父亲穿着皮夹克,瘦高的身材,十分潇洒精悍。这一对夫妻主要说,小丽从小乖巧听话,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性格越来越内向。尽管家中生活条件不错,可是她很少表现出天真和愉快,仿佛总是心事重重,特别爱流泪,但又不能向父母说心里话。他们很着急,但又不

39、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当医生单独与小丽交谈时,她轻声细语地说出了以下一番话: 我知道爸妈不喜欢 我。我没妈妈长得漂亮,学习成绩也不够好。可是我对学习很努力,我不贪玩,老师们还是常表扬我的,就是我不太聪明。 不,你很聪明,你不是在班上还当了学习委员吗? 你父母做什么工作?你喜欢他们吗? 我父母在部工作,他们经常出国。我妈妈说英语可棒了,她有许多外国朋友,经常来我家。所以妈妈总是天天要化妆得很漂亮。我不喜欢妈妈,她跟我同学的妈妈不一样。同学们的妈妈很少有天天化妆的。我不爱看妈妈化妆,她好像戴着一副美丽的假面具。她一化了妆,我就觉得她很陌生,像电视上做广告的女人一样。 她有时间招待各种客人,可是没有时间跟我说话。我总是感到很孤单、寂寞。 ( 5)、不协调型 这种教养方式一种表现形式是教育态度缺乏一致性,连续性,随心所欲,以家长的情绪为转移,教育方式多变。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家庭中父母双方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不一致。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家庭内部缺乏稳定感,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焦虑、急躁、多疑、自卑,容易发展不良行为和心理疾病。 2、 学校教育的失误 学校是培养社会建设人才的基地,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教师育人艺术和教育学生的态度、方法是否得当,对学生的 心理健康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不言而喻,不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某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