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6244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圈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商圈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商圈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商圈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商圈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商圈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综述【摘要】 区域投资理论突破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突出了知识资产和技术优势在企业、市场和区域中的重要作用,但不能很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产业分布或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不可逆投资理论;区域投资理论;商圈发展动力机制 一、投资基础理论研究阶段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文指出“投资量乃定于资本之边际效率与利率之比较也。 ”其贡献是提出了资本边际效率(MEC)和投资边际效率(MEI)的概念,推导得出投资水平取决于利率的结论。但其利率决定投资水平的观点并没有被实证所证实,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上的研究有较大的

2、局限性。 后凯恩斯主义认为:产出(或利润)才是决定投资水平的关键因素。包括英国经济学 R?F?哈罗德提出了著名的简单加速理论模型哈罗德模型和库约克提出的伸缩型加速投资理论。前者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理论,提出新的观点,但其构造的投资函数忽略了投资时效问题。而后者虽然改进了简单加速理论模型。但过于注重产出(或利润)的作用,而忽视其他经济因素对投资的影响,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投资不可逆性理论研究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 70 年代初到上世纪 80 年代。在目前西方流行的经济2学教科书中,影响较大的是 q 理论和不可逆投资理论。 1969 年托宾提出了 q 投资理论:不仅考虑了利率,还考虑了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

3、对企业投资价值的评价。该理论把企业投资价值问题的研究放置于资本市场均衡研究的框架体系内,提出一套有关企业投资价值理论,弥补了传统的企业投资理论忽略了资本市场的作用的局限性。 1968 年 Arrow 提出的不可逆性观点: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不可逆性在资本和它对利润的边际贡献之间嵌入一个楔子。Bertola 和 Caballero发展了一个模型,研究了不可逆性在总投资中的含义。伯南克在不可逆性、不确定性和周期性投资中指出:投资之不可逆性经常迫使投资者等待,或者花费更多时间和支付更高成本、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投资信息。伯南克投资理论的“坏消息原理” ,亦是金融加速器机制的重要思想源泉。 三、区域投资理论

4、研究阶段 从上世纪 90 年代到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区域投资理论理论认为:各国的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的,资本从“资本过剩”的国家流向“资本短缺”的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的利率差异。后来的学者研究并形成了垄断优势理论、寡头垄断行为理论、市场内部化理论、品生命周期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流派。 90 年代,波特认为:在国际市场上成功的企业,往往是那些成功地将在国内拥有的优势扩展到国际市场上的企业。同时按照波特的观点,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地理区位条件、社会文化差异性和政府优惠政策等因素,对外商投资的区位选择也有重要的3影响。 区域投资理论突破了国

5、际间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突出了知识资产和技术优势在企业、市场和区域中的重要作用,但不能很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产业分布或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区域投资动力机制理论 区域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 1945 提出的。他认为:由于地区或经济发展平衡而形成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聚集在某一地区或大城市,从而形成增长极。增长并非出现在全部地方,它通常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在一个或数个增长点上,然后通过不同渠道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主张增长极即经济活动的城市聚集达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和制约其自身发展,以致增长能扩散

6、到该增长极所在的区域中,并最终扩散到所在国家欠发达的全部区域中。他们主要探讨增长极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提出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扩散效应通过对外围落后区域的购买力或投资增长而发生。增长极理论提出以来,被许多国家用来解决不同的区域发展和规划问题,这是因为它具有其他区域经济理论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很多国家的实践表明,增长极理论指导的区域发展政策没有引发增长极腹地的快速增长,反而扩大了它们与发达地区间的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所以 70 年代以来增长极理论的有效性受到怀疑。 区域投资动力理论则是由波兰经济家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的点轴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4看,经济

7、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 五、投资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相比较原先赵冰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五力模型,吕波的六力模型将原先的自然力部分内容转移到了包含其中的环境力,并提出了消费力合集聚力两大概念,将更多的目标放到了消费者和商圈本身上。在此之前消费力还未被列入商圈发展动力的一大因素。而吕波提出的六力模型,将消费者行为学和人口数量列入商圈动力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中是一大进步。冯娟更是在商圈成长质量指标体系构建与优化一文中提出的八力模型将管理力和竞争力也加入到了商圈发展动力模型中,也是对商圈动力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上一个不错地补充。 纵观商圈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商

8、圈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也终将日臻完善。虽然关于商圈发展动力机制的影响因素,不同年代、不同的学派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理论体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进一步对商圈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反而这些不同流派的理论体系恰好给我们对商圈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可借鉴的文献资料。只要我们能够将各个理论流派的观点参透,并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着眼当下商圈发展的实际情况,把商圈发展动力机制研究的更为透彻,提出更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吕波.区域投资动力机制研究M.2009.72 2颜鹏飞,邵秋芬.经济增长极理论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 (02) 53吕波.基于商圈发展动力机制的商业地产选址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4冯娟,吴建伟.商圈成长质量指标体系构建与优化J.华东经济管理,2012, (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