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初始阶段措施探讨.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6276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初始阶段措施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初始阶段措施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初始阶段措施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初始阶段措施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初始阶段措施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毕业论文 专 业 法律 专业 年 级 2009 级 姓 名 常伟涛 论文题目 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初始阶段措施探讨 目 录 【 摘 要 】 3 【关键词】 3 一、 群体性事件的涵义 、性质 3 二、 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成因 5 (一) 通过群体性事件 希望相关部门解决问题 5 (二) 行政机制 、 行为存在不足 5 (三) 少数 干部官僚主义, 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5 (四) 群众的利益没有得到 较好保护 6 (五) 势力团伙通过群体性事件达到敲诈政府的 目 6 (六) 外国敌对势力 幕后操作 6 三 、 群体性事件的初期 应如何防控 7 (一) 政府 相关部门 领导 应积极 排查 社会不稳定

2、诱因 7 (二) 政府 相关部门应严格依法办事 7 (三) 政府 相关部门提升工作水平及效率 7 (四) 公安 机关应做好 防范 及 处理机制 8 (五) 完善 社会自我调节机制 8 四 、 群体性事件应如何 处置 8 (一) 迅速控制事态 发展 8 (二) 迅速成立事件处理小组 9 (三) 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案 9 (四) 统一行动、协调指挥 9 (五) 直接对话 了解其诱因 9 (六) 积极与媒体沟通,共同处理群体性事件 9 五、 群体性事件结语 10 【 参考文献 】 11 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 初始阶段措施探讨 【摘 要】 现今我国正处在 社会转型时期, 所以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

3、 较以往在 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不断上扬之势,已成为 我国 党政机关的棘手之事,也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难题。要 较好的解决 群体性事件,就必须从其实质、特点、成因以及防控对策入手进行 研究 。 【关键词】 社会转型;社会冲突;社会秩序;群体性事件;适当防空 现今我国正处在省会转型期 ,社会转型的 特殊性也打破 了不同群体不同集团利益关系 。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必然导致出现社会矛盾 。群体性事件就是其中的一种 较为突出和常见的 表现形式。 特别是近一时期 群体性事件在数量和规模上较以往都有不断上扬之势,已成为党政机关的棘手之事,也成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难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

4、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曾强调指出:“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此,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特征,深入探讨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 的方法和措施,对于为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决策提供参考,切实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群体性事件的涵义 、性质 目前,对群体性事件的内涵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权威性的界定,国内学者称之为群体性事件,或群体性治安事件,或群体性突发事件,或群体性冲突事件,或群体性利益表达行动,甚或直接称之为集体行动。政府部门中只有公安部对“群

5、体性治安事件”作了明确界定:“群体性治安事件是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行为。 ”正是受这一规定的影响,在实际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大多数地方政府往往简单地将群体性事件等同于治安性事件,用解决治安问题的方式加以处理。可见对群体性事件认识上的片面会导致政府采取处置方式的不当或偏差。因此,在研究群体性事件前,有必要对群体性事件的内涵作一个基本界定。 我认为,我国当前的群体性事件应为“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由部分群众参与并形成有一定组织的集体上访、集会、请愿、罢工、罢课、罢市,甚至械斗、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聚众闹事,对政府管

6、理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的群体行动。”我认为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社会转型期的原因不同群体的利益博弈;2、行政机制 、 行为存在不足。 3 部分干部官僚主义,使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失而不能的到满足,群众利益受到损失而无处申诉长时间积累的原因; 4 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特别是在近期的拆迁、就业、农民工工资等问题上特别突出) 5 不明真相群众受势力团伙鼓动利用从而敲诈政府。如 2008 年 6 月 28日贵州瓮安事件; 6 有可能外国势力背后支持从而达到某种目的。如 2008 年 3月 14 日西藏打砸事件,外国敌对势力透过幕后支持达赖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等。动其目的有以下几种 :

7、 1 通过群体性事件希 望相关部门解决问题 ; 2 行政机制和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不足 ; 3 少数干部官僚主义,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 4群众的利益没有得到较好保护 ; 5 势力团伙通过群体性事件达到敲诈政府的目 6外国敌对势力幕后操作 , 通过群体性事件从而在国际社会造通过人权问题影响我国形象。等。 对群体性事件定性不准,甚至过度政治化解读,会对正确处置群体性事件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1 容易伤及无辜,把自己推到群众的对立面去; 2 是定性过激,往往会引发执法不当,处置不妥,这就容易授人以柄,被海外某些人利用。 3 是容易扩大事态,激化矛盾,不利于平息事件;因此,对现阶段发 生的群体性事件,首先应

8、明确,绝大多数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一种利益博弈形式 或利益表达行动 的具体体现, 不过这种形式有些不能通过正规渠道往往会出现违法的特征 。 因为要表达的意愿 渠道不畅通,正当的利益得不到正常表达 ,群体性事件也往往是无奈 的选择。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群体性事件中的过激行为甚至违法行为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实际上,许多群体性事件,特别是在其初期或起始阶段,在其没有被某些因素激化之前,往往并不存在这些政治或刑事因素。当然也不能否认,在一部分群体性事件中确实存在着过激行为 (如 2008 年 6 月 28 日贵州瓮安事件 ) ,甚至是打砸抢烧行为 (如 2008 年 3 月 14 日西藏打砸事件,外

9、国敌对势力透过幕后支持达赖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严重的甚至到了违法犯罪的程度。但即使是一些群体性事件中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甚至有的将政治因素加了进去,也并不等于说 所有人都是 违法犯罪事件或者是政治性事件。 有些群众是受蒙蔽的,所以要做好区分,对主犯、肇事者绝不姑息,对受蒙蔽者且影响并不严重的应以教育为主从宽处理。 二 、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成因 (一) 通过群体性事件希望相关部门解决问题 社会转型期,社会整体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都 在发生着变化 , 精神上物质上的追求不同 使 ,传统意义上的统一 和稳定性 则失去了一些平衡 基础。伴随着 不同身份地位的置换 , 不同

10、集团、 阶层的利益意识 也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 分化也 必 然 发生。在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的互相竞争和冲突。社会分化的加速也必然会在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中有所反应,人们的价值管、思维方式、文化关怀方面将不断趋于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思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也会大量涌现,人吗收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的冲击,容易导致体系的紊乱,从而使人们无所适从,诱发许多社会问题, 甚至 出现群体性事件 。 而诱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往往有事为了希望相关部门对自己已得利益进行保护或解决相关问题。 (二) 行政机制 、 行为存在不足 社会转型期, 改革 创新势在必然 , 而

11、我国现有的管理体制机制 还有一些 弊端,一些地方政府 由管理转向服务的意识仍然没有 改变,政府 管理则 成为引发的社会矛盾牵涉的主要对象。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得到彻底解决,政府行为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不规范甚至违法,这些因素 由暗入明、由小至大,致使群体性事件最终 终爆发。 (三) 少数干部官僚主义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不能较好的解决群众要申诉的问题 一些地方官员 官僚主义严重。 少数 领导干部缺少 服务意识,丧失 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官僚主义 、徇私舞弊、 贪污腐败、 贪赃枉法,有甚着存在官商 、官黑勾结, 这也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导火索。一些地方突发群体事件的频频发生,不仅

12、反映出当地政府对本地的民意、民情不了解,民意表达机制不畅通,更说明当地缺乏有效的利益调节、利益谈判以及司法救济方面的机制,缺乏疏解民意、缓和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有效制度。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体制的转轨、经济社会建设的高速发展,维权冲突、 拆迁冲突、 移民补偿冲突、人居环境冲突都可能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 , 因此 若不 能有效建立健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备案、预警机制, 则势必加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 (四) 群众的利益没有得到较好保护 社会转型期伴随着拆迁、就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不断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使而人民往往没有合法的渠道进行申诉从而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则会没有目的

13、的盲目是从,其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利益。如果从根源上保护好群众利益,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则会有效阻断群体性事件的盲从性 。 (五) 势力团伙通过群体性事件达到敲诈政府的目 人民群众对某些社会不公现象的积怨加深。非直接利益冲突事件 的参与者虽然本身没有共同的利益基础,但他们却有一种共同的不满情绪和怨气,当这种怨气和不满指向同一个主体的时候,人们就会冒险去参与这类冲突。从大量的冲突事件可以看出,产生强烈怨气的每个人,几乎都有自己的个人原因,有的因为自己或家人失业下岗,有的生活水平下降,有的是因为曾经遭受贪官污吏的侵害,有的是因为自己曾经遭受过野蛮执法,有的则是对社会不公产生不满。近些年,在有些

14、地方和方面分配不公、权利不公、官员办事不公、执法不公以及司法不公正、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有这种怨气的人往往会产生情绪的共鸣。有了这种情绪基础,一旦 遇到与这种情绪相吻合的事件,就会迅速聚集起大量围观人群,不满的情绪就会相互感染,从众心理的相互鼓励,积怨宣泄产生的强烈快感,使人们参与的动机大增。这样随着事件的升级和发展,大量无直接利益关系的人就会情绪激动,主动参与到与己无关的冲突行动中,很快由事件的“旁观者”变成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往往有些团伙就是利用不明真相群众的积怨从而挑拨离间敲诈政府。 (六) 外国敌对势力通过群体性事件从而在国际社会造通过人权问题影响我国形象 外国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过

15、颠覆人民政权始终在幕后培养一小撮如“东突”、“达赖”“法轮功” 等邪势力从而达到扰乱社会甚至颠覆政权的邪恶目的。而其目的一次一次被揭穿时敌对势力却拿着“人权”的幌子在国际社会上污蔑我国的形象。 三 、 群体性事件的初期应如何防控 正确认识、有效防止、切实减少并处理好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核心工作之一,是一项紧迫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本质要求。 (一) 政府 相关部门领导应积极排查社会不稳定诱因 , 积极了解民生, 做到心中有数 。 第一 ,各级党政领导 应切实 认真转变 工作 作风, 心系群众, 履行职责,重点关注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 政策

16、落实情况 以及群众意见大和呼声强 的焦点 问题的回应状况,提升地方领导 应以人为本,统筹兼顾 科学 制定相应的决策 ,切实改善管理水平 ,由管理者较色逐步向服务者较色转变 。 第二 ,领导机关 应积极开展自查活动,特别是在 廉政、便民等方面 加大自查学习力度 ,应对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干群关系的部门,如 城管 、工商、税务、公安等执法部门,加大政务公开力度, 对服务性事业单位团体如残联、妇联等应 健全公众评价机制, 以便更好的为群众服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务人员素质,改善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将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积极有效的对群体性 事件的诱因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 政

17、府 相关部门应严格依法办事 政府 相关部门应严格依法办事,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做到定岗,定职,定人的“三定”原则。 严格追究执法过错责任,不断强化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减少和杜绝执法随意性。在执法过程中,要注意依法保障当事人和利益关系人的权益,坚决纠正行政执法中损害群众利益和以权谋私等各种违法行为,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三)政府 相关部门提升工作水平及效率 政府相关部门应提升工作水平及效率在解决社会矛盾中具有前期预警作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政府相关部门在维 护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完善制度。坚持党政一把手抓信访,切实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真正把

18、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积极、有效、稳妥的把群体性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 公安机关应做好防范及处理机制 公安机关应做好防范及处理机制,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各种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 由以下四个过程的转变: 酝酿、积累、发展到激化。 在这一系列的转化过程中所有的倾向性、苗头性的言论和过激行为,动向会不断的扩大和扩散。以此这就需要公安机关及时掌握社会不安定因素的诱因,不断 增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防范机制建设,以便及时、准确地把不安定因素和群体性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化解 事件的初始阶段。 公安机关 担负着减轻和缓解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稳定

19、带来的影响和压力。因此,公安机关应做好防范备案及应急机制。 (五)建立健全全社会自我调节机制 建立健全全社会自我调节机制,及时排查化解矛盾和纠纷, 也是 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举措。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 来健全完善调解机制 :一、不断完善人们群众申诉机制,使其有良好畅通的申诉渠道;二、发挥基层社区、警务室优势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 ; 三、 机关干 部要经常进行走访活动,及时了解群众心声,掌握动向 ; 四发挥 单位职工 民主管理制度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作用 ,及时为困难职工提供帮助 ; 五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意识 , 经常宣传法律、法规 ; 四 、 群体性事件应如何处置 群体性事件

20、应, 性突发事件, 就是在考验领导决策能力,其政策性及 难度 都较为苛刻 , 所以就 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把握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展变化规律及过程。处置时要用策略,讲 方法,综合地运用 各种手段从经济、法律、思想、政治等几点出发,从根本上解决,做到治标治本。 (一) 及时迅速 控制事态 群体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 首要任务就是及时迅速控制事态发展 ,防止其蔓延扩大。 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上 行动 不能 迟缓、处理 不能 不当, 否则都有可能将群体性事件 矛盾 激化 , 甚至 使事态扩大和升级,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因此, 处置时 必须千方百计地控制住事态,争取 使事件有大变小, 由热变冷,

21、由强变弱,不再升级扩大 ,最终得到合理解决 。 (二) 及时成立控制事态领导小组 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便会对社会各方面产生 不利 影响,要解决它就需要调动政府各部门和社会的各种资源,这就需要有一个较高层级的机构来领导和指挥,以统一思想、制 定方案和部署策略。 因此应及时成立控制事态领导小组以防止各单位控制混乱,推诿扯皮等现象。通过领导小组 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力量的自身优势, 使其成为纽带,协调合作,才能及 时全面地控制和解决群体性事件。 (三) 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案 群体性 事件是一种群 其 参与者层次、思想和要求不一,局面复杂, 所要求及想表达的意愿也不一样,所以要及拿出相关对

22、策和方案使事件尽快平息。没有对策,没有方案很有可能使事态扩大甚至激化,只有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急对策方案,才能将事态尽快平息使对社会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四) 统一行动、 协调指挥 群体性事件中各部门必须严密 组织实施方案,统一行动 听从指挥 是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关键。 只有严密的部署,精心布控,明确的分工,各方面采取合理才能行之有效的妥善处理好群体性事件 。 (五) 政府领导应 直接 交流 了解其诱因 此外,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 政府领导 也应该与 群众进行直接 交流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了解群众心声。也是 平息突发事件 行之有效的 方法。群体性事件在性质上 大部分 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23、,是具体利益、具体问题上的矛盾,不存在根本利害上的冲突,如果有关领导能够及时出面,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反映,解答群众的问题和 疑虑,阐明政府的态度和诚意,就可以起到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消除误解和对立情绪的效应。 (六) 积极与媒体沟通,共同处理群体性事件 现如今,媒体的主要性已经是不言而喻,在处置 群体性突发事件 中 , 传媒可以通过其特有的手段进行广播宣传 , 是不明真相群众能够及时了解事实真相,防止其受蒙蔽而成为不法分子利用的工具。所以政府也可以通过主流媒体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 ,一定要充分 舆论导向 ,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对事件进行正面 、客观的 报导, 积极消除 不实谣言和负面影响。 五、群体性事件结语 社会转型期,由于个阶层、群体利益不同,群体性事件也 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邀正确、客观看待群体性事件。不能盲目的将群体性事件就是政治化刑事化。毕竟这是人民群众内部矛盾。而针对那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则要严厉打击,绝不姑息,对将群体性事件政治化,国际化的敌对国家我们也应该做好积极防范 。 总之,对待群体性事件不能盲目的扩大打击面,不能与群众为敌,不能将事态扩大化,不能激化矛盾。对待敏感问题认真解决,妥善处理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我相信群体性事件一定会得到有效妥善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