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路 桥 区 实 施 农 村 焕 新 工 程 实 现 人 居环 境 美 丽 蝶 变近年来,路桥区大力实施农村焕新工程,坚决打好以治水、治违、治危、治废、治乱等为重点的环境革命组合拳,打造“乡村振兴以美丽先行为抓手,美丽先行反哺乡村振兴”的循环,推动乡村面貌从亚健康向美丽蜕变,重现农村“天生丽质” 。目前,全区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路桥 2 条、省级美丽示范镇 2 个、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4 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12 个。一、以“排毒”为先导,增强乡村振兴活力动能。一是清理违建毒瘤,盘活土地资源。以创建“基本无违建区”为抓手,将涉违农村危旧房治理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逐村逐片推进,确保应拆尽拆
2、。拆后指标优先用于中央山公园、体育公园等民生公建项目,有效避免拆后土地闲置和拆后私搭乱建“二次”违法。以乡镇(街道)“ 四个平台” 为依托,建立快速反 应处置机制,将土地防违控违落实到末端。2017 年,共拆除违法建筑 747.23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的 467%。二是淘汰落后产能,激发发展动能。梳理 57 个农村“低、小、散、乱、污” 企业相对 集中的老旧工业区 块,大力实施“ 腾笼换鸟”行动,对原老旧工业点内的企业进行扶优汰劣,通过黑榜销号和一票否决清退“四无 ”隐患企业,倒逼企 业优化升级。2017 年,共清查处置全区 1342 个场外固废拆解点,重新配套规划土地 2000 2 多亩,
3、分区块引进绿色高新企业、开发工业性地产和集聚跨境电商。三是推进污水治理,提升生态品质。以“排污源头管控+终端流域治理” 模式全面提升村庄水域治理水平。源头上,推广农村生态洗衣房集中处理尾水,扩面延伸配套二、三级污水管网,同步实施养殖场改造工程,实现了洗涤废水零直排,提升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终端上,通过“生态 湿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 打造 联动调 控的区域生 态系统,目前已完成 63 个(座)终端人工湿地建设及三条埠头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二、以“养颜”为关键,完善乡村振兴基础建设。一是加强整体规划。推广“一张蓝图绘制到底” 的乡村建设模式,同步推行驻镇规划师制度,每个镇(街道)通过
4、社会招聘、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配齐专(兼)职驻镇规划师 12 名。大型公建项目建前充分进行公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充分与村民协商、互动式、参与式推动规划后建设和管理。二是推进农房改造。发布路桥区农房建设标准图集并进行动态更新,为农房建设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户型、外观和功能。遵循逐村推进原则,在建筑特色上突破传统的列阵式农居,推广采光通风更好、空间区分更合理的 L 型特色建筑。三是改善人居环境。以原有田园水景观为依托,集合美学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艺术化的农耕文化、休闲化的娱乐功能,全区共建 28 个田园式生态公园,62 个农村休闲公园。 3 推行“户集、村收、 镇 运、区处理
5、” 城乡环卫 一体化模式,每户直配分类垃圾桶,镇村落实垃圾中转提标改造,配置垃圾分类转运车,区里同步建设垃圾分类终端,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以“健身”为突破,落实乡村振兴机制保障。一是建制度,抓牢工作进度。创新实施民间河长、街长、片长制,配套落实警长、队长、所长制,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行最严环境监管制度。创新联合执法制、飞行执法制,强化环保、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联动执法,大幅缩短执法人员到现场时间。二是立机制,强化党建引领。围绕“红色引领、生态发展” ,积极创新“党建 +”工作机制,把党建力量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实施微格化精准管理,按照“就近、就便 ”原则设立党
6、员街长、河长、片长,实现“一员 一格、全员进格、 连格成网、全网服务” 。三是重保障,全局统筹兼顾。按照“尽量盘活、全力争取,加快复垦、挖掘指标” 的目标,用好批而未供 农转用指标盘活、存量盘活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国土政策。以“集中资金、统筹兼顾、重点突破”为原 则,整合各部门涉农 惠农财政项目资金,统筹用于新农村建设,重点向有特色、有亮点的项目倾斜。四、以“提质”为支撑,凝聚乡村振兴发展共识。一是文化为核,挖掘美丽底蕴。通过开展乡村民嘴、农民村晚、强基惠民村村帮、家规家训家风传承等活动,带动乡风向好、民风向上,提升村民文化内涵,配套推进文昌阁重建项目、五凤 4 楼修缮工程,深挖百年扶雅文化精髓,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二是宣传为重,营造美丽共识。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与倡议书、建立各级微信公众号、开展知识培训等方式,提升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参与率、支持率。三是乡贤为枢,发展美丽经济。坚持把乡贤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做到礼遇乡贤、敬重乡贤,用真情召唤乡贤回乡投资创业。充分发挥商会纽带作用,持续开展路桥商人天下行、在外路商家乡行活动、路桥籍在外乡贤新春座谈会等,积极引导乡贤反哺家乡,实现资金回流、企业回迁、项目回归、人才回乡。路桥区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