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管人才的理论与实践 众所周知,人才是古今中外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更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这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指示原则。要做好人才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因此,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党管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党管人才理论概述 (一)党管人才提出的背景 中央提出“党管人才”,不是在干部人 事政策上另起炉灶,而是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上确立的党建工作新思路。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
2、全国执政初期, 我们党在人才问题上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对干部的需要和使用上,党的干部政策包含了所有的人才政策,党管干部的原则就是党管人才的原则。那时,我党对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要求不是很高,而更多的要求是他们有比较高的阶段觉悟,有着对旧世界冲锋陷阵的勇气。党的干部队伍大量是工农干部。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 ,并长期以来坚持的“党管干部”原则,其精神实质,就是按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吸引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把他 们选拔为党的各级各类干部,并通过有效的管理、监督、培养和引导,使他们成为领导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党管干部”,对于利用当时有限的人才资源,保证革命和建设的顺利推进,发
3、挥了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知识、重视教育、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相应的,在干部政策上,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吸收了一大批具有高等学历和较高政治觉悟的知识分子进入各级各类领导干部队伍,以适应新时 期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化建设。由于学历和人才紧密相联, 1982 年以来,我国一直把“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作为人才的统计标准,这对于开展人才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标准逐渐显露出不够完
4、善的地方。实践表明,有学历或职称的不一定都是人才,有些作出一定贡献的人才未必有特定的学历或职称。 十六大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赋予了人才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四个尊重”作为一个完整体系,其核心是尊重劳动,其本质是尊重人才。按照这一新理念 ,人才应当是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人,也就是积极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者。人才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对于人才的含义,需要在“四个尊重”的指导下进行再认识。 十八大报告再提“党管人才”为人才工作定“调子”,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
5、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多少年来,在体制内,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党管干部”的方式掌握着各类人才, 但进入新时期,我国干部队伍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支撑党的各项事业的人才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各类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涌现、竞相发展,人才的范围也从过去的党内干部扩展到代表不同经济成份的、处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不同层次的价值创造者与贡献者。因此,在传统的干部队伍以外,甚至在体制以外,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各方面人才,需要党和政府给以必要的关心、培养和管理,不能使之政治上边缘化。同时,党对原来的干部队伍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专
6、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干部身份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渐淡化,党也不再以管理党政干部的 方式对他们进行直接管理,需要采取新的途径和方式组织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显然,在这一系列背景下,单靠传统意义上的干部管理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要;“党管干部”一词已难以涵盖党对人才宏观管理工作所应承担的职责。于是,“党管人才”呼之即出。从“党管干部”走到“党管人才”,是党的组织工作的与时俱进。 说到底,“党管人才”,关乎党的领导权。如果说在计划经济年代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话,那么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就是决定的因素”。因
7、此, 在“党管干部”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党管人才”战略,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执政实践和两大历史性考验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二)党管人才的内涵及特点 1、什么是人才? 何谓人才,原义指有才能有学识的人。今天我们通常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统称为人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人才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党政领导人才。 主要指在我国各级党政领导岗位上的领导干部。这类人才在“党管干部”的方针下,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有序、行之有效的考察、培养、使用、监督等管理办法; 第二类是企业经营管理人 才。 主要指在各类企业行政岗位上的管理干部。除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这类干部
8、一般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在优胜劣汰的自然筛选里脱颖而出的管理型人才; 第三类是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指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各类专门人才。在 50 年代,知识分子以“高中毕业”为界,到了 80 年代,知识分子主要指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师和医生等。 2、党管人才的内涵 党管人才,实质就是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其内涵包括三个要素。 一是党管人才的主体,即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中央明确提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这个格局就是党管人才具体的组织者、实施者、落实者。 二是党管人才的客体,即各类人才。人才是一个相对的、发
9、展的概念。广义上看,一切具有一技之长、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人都是人才。从狭义上看,则只有具有一定的学识水平、技术特长或有较突出贡献的人,才能称为人才。党管人才应着眼于广义人才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型人才的管理,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 三是主客体之间的联系,即 “ 管 ” 。 “ 如何管、管什么 ” 是党管人才 的核心环节。党管人才既不是要把人才管死,也不是对人才采取一种过于放任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宏观调控和引导,是一种协调和服务。从根本上说,党管人才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是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
10、提供服务,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中央人才工作决定指出,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这 “ 四管 ” ,即是党管人才的真正内涵。 3、党管人才的特点 ( 1)管理的范围更宽。“党管人才”对象要求是所有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做出贡献的 所有人才。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体制内人才,指党能够直接进行调配、管理的人才,这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部分。二是体制外人才,指在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公经济组织以及社会组织中汇集的人才,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三是国际人才,是指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外国人
11、才,这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2)管理的内涵更深。“党管人才”就是“解放人才”,用制度活力提升整个民族的创新精神。“管”就是“服务”,就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以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 把人才工作的重点更多地放到搞好服务上来,积极主动、满腔热情地为吸引、培养和凝聚人才当好“后勤部长”,通过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去感召和凝聚各类人才。 ( 3)管理的方式多样化。管理对象的社会化必然要求管理方式的多样化,须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党政干部可以采取以党委直接管理为主,而对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则需要以间接管理为主,运用法律、经济等多
12、种手段管好人才,把行政方式与提供服务相结合、深化管理与创造环境相结合,注重为各类人才的成才与发展提供各种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 二、党管人才工 作的要求和管理模式 (一)党管人才工作的新要求 1、创新理念 毛泽东在 1933 年批评一些人叹气“没有干部”时说:“丢掉错误的观点,干部就站在面前了。”邓小平指出:“我们培养、选拔人才,有广阔的源泉,有巨大的潜力”,“我们并不是没有人,好多人才没有被发现”,“人才问题,主要是个组织路线问题。”庄子也早就给我们揭示:世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都有用处。越是无用之物,越可以大用。在高明的画家看来,败墙枯木,都可以入画;在高明的琴师看来,流水风声,都可以谱成曲;
13、在高明的诗人看来,街头争吵,房中大闹,都包含浓浓诗意,可以 入诗。只要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到处都是人才,即使人才难得,也可得,并多得。 2、坚持标准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很有针对性的。现在许多人出问题,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众对一些干部有意见,也主要是对他们的“德”有意见。司马光认为,“凭借才能去做善事,有益于国计民生可以说无所不至;靠着歪才去做坏事,则为非作歹防不胜防。无德无才的愚人难免有作恶之心,但他脑子不够用,力气不够使,好比吃奶的狗崽子,想咬人却很容易被人制服;才胜于德的人则不然,这种人狡 诈阴贼、诡计难防,而且干起
14、坏事悍然不顾,所以不难实现残害善类、祸国殃民的野心。”党管人才,一定要管住德。 3、公道正派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知贤之难,在于公正。用人是最重要的导向。“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对于那种“任用的是奴才,利用的是人才,不用的是庸才,喜欢的是色才,自身要独裁(才)”的“人才观”,是不可能把人选好用对的。领导者要有宽阔的胸襟,若气量狭窄,搞“武大郎开店”,嫉贤妒能,就用不了能人、成不了大事。卡耐基“懂得用比自己更有才能的人”,就是一种“宰相肚量”。由于人们的思想、 志趣、经历、爱好、性格等存在差异,难免会形成人际关系中的亲疏远近、好恶喜厌,但人才却是客观存在,并不依领导的意志
15、感情而转移。近我者未必能干,远我者未必无能,顺我者未必有才,逆我者未必无才。有的人,你可能在感情上、精神气质上极不喜欢甚至讨厌他,但他适合某一特定岗位,就还是应该抑制自己的好恶而唯才是举。 “正” 是很昂贵的,需要付出很多,也是不易做的,需要执著坚守。要 增强民主意识, 依靠群众来监督把关, 增强制度意识, 依靠制度来规范约束, 增强自律意识, 依靠党性来抵御歪风。要坚持事前不许愿、事中不违规、事后不表功,使人才工作能够遵循规律,阳光透明,公正有序。 4、优化环境 “善用人者为天下”。电影天下无贼有句话:“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人才,必难致治
16、。”“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国有贤臣万事俱兴,奸佞当道贻害无穷。”选人、育人、聚人、用人,有赖于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化。有道是“死水不藏龙”。珠穆朗玛峰只会出现在青藏高原。好种子要千筛万选。有了好种子,才会有好收成。当然“选种”固然重要,但种子生存的“土壤”也不可忽略。如果“土壤”没有改造和改良,再好的“ 种子”也会蜕化、矮化、异化。“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人才的成长和聚集,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所以,党管人才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以最好的服务、最优的条件、最大的诚意,去聚集最广泛的人才,吸引最
17、优秀的人才,留住最需要的人才,努力形成各类人才大量涌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的生动局面。 (二)党管人才的管理模式 1、分类管理 从管理的对象上来讲,党管人才应变单一管理为分类管理。进入新时期,各类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涌 现、竞相发展。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应对人才分类认识,分类管理。分类管理的着眼点,是人才管理对象的科学划分,而不是管对人才工作统一领导权的分散,要通过制定各类人才的政治业务标准,各类人才选拔培养的具体政策,通过对各类人才管理机构的职能分工与协调,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2、宏观管理 从管理的内容上来讲,党管人才应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党管干部
18、是在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对党的干部依照党规党法实施培养、选拔、使用、监督等管理工作,以党的组织路线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实施;而党管人 才则要求站在更高的层次,战略的高度,根据新时期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要求,将工作重心放在宏观管理上,谋好全局、把好方向,管好政策、协调、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3、平面管理 从管理的组织机构上来讲,应变塔型管理为平面管理。过去的人事管理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结构,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座金字塔式人事结构中的一个点,各种信息沿着层级结构一层一层转递到每一个点、每一个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原来金字塔式结构信息传递慢、缺少必要的灵活性,将逐步被扁平化组织结构和柔性化管理所代替。所谓扁平化,就是进一步扩大企事业单位的 用人自 主权 和 人才的择业自主权 ,精简中间控制层次,从过去的垂直式控制向市场、社会、网络方面转化。所谓柔性化管理,就是更加注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自我约束力,使用人单位成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阵地。 4、开放管理 从人才资源配臵的方式来讲,应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人才作为资本,自然应该按市场机制要求来流动,这就给市场配臵人才资源提供了空间。我们应该从传统的行政调配为主的人才资源配臵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