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乡镇里的“小城市”试验青岛市日前正式启动小城市培育试点,胶州市李哥庄镇、平度市南村镇、莱西市姜山镇、即墨市蓝村镇、黄岛区泊里镇 5 个强镇成为首批试点镇,在审批权限、土地指标、财政收入、户籍制度等方面进行松绑扩权。 “我们称之为小城市培育试点,也是城镇化发展路径的一种探索,是在重点镇的基础上培育成小城市。 ”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吴毅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道。 什么样的镇可以“市” 试点之一的李哥庄镇,从里到外,都不像一个我们常见的“镇” 。 从青岛市区沿着 204 省道开车西行,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李哥庄镇。沿途接连不断的企业工厂、许多正在建设的项目,宽敞整洁的马路,一排排整齐的多层住宅,
2、气派的中心广场,许多人开玩笑说,初来乍到的人常常疑惑:是不是到了胶州市? 李哥庄镇素有“中国制帽之乡”的美誉。该镇制帽行业年产量达 12亿顶,年产值达 40 多亿元, “可以说是每年为每一位中国人生产一顶帽子。 ”李哥庄镇镇长姜衍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今年 3 月,我国首个制帽业的国标也在此诞生。 传统的制帽产业让李哥庄人很早就走上了致富之路,也慢慢形成了制帽产业集群,再加上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集群,依托青岛市重点建设项目大沽河治理打造生态旅游的服务业集群,在三大产业集群的支撑下,该镇的经济发展也名列青岛市小城镇前列。李哥庄镇政府的数据显示:2012 年该镇完成生产总值 71 亿元,财政收入 2
3、.13 亿元,比 2011 年增长了 33%;镇域经济发展活力十足。 早在成为小城市试点前许多年,李哥庄镇的“强镇扩权”已经开始了。据当地官员介绍,自 2005 年成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以来,各级各部门都制定出很多优惠政策,让李哥庄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方面走在了山东省乃至全国前列。 李哥庄镇有许多普通乡镇没有的机构:公安分局、工商分局、城管执法中队、消防支队、社区办公室、城镇办公室和旅游办公室青岛市还在李哥庄设立了直属警务大厅,能够办理李哥庄及周边区域的车辆挂牌、审车、事故处理等。 李哥庄镇有许多普通乡镇享受不到的特权:从 2008 年起,胶州市对李哥庄的城建配套费全额返还,土地出让金按
4、一定比例返还。2011 年,李哥庄镇又拿到了青岛市 550 万元的财政补贴。 目前李哥庄镇已经建成的商住小区达到 26 个,总建筑面积达到 300多万平米,也吸引了包括海润自来水、新奥燃气等服务商投资,实现供水、供气和供热。同时,李哥庄还是全省第一家实现村村通公交的乡镇。李哥庄镇拥有全国第一支民间消防队伍青岛永安民建消防队。 在镇政府门口的 LED 显示屏上,滚动着“祝贺李哥庄镇成为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宣传语。 “小城市培育试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让我们感到压力非常大。 ”姜衍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这压力不仅来自于城镇建设的压力大,更源于小城市目标的实现。李哥庄镇已经具备了迈
5、向小城市的基础条件,但是近年来,该镇的发展日益受到现有体制机制约束,急需扩大发展空间。 从“庄”到“镇” ,从“镇”到“市” ,李哥庄人对自己的明天满怀期待。 “跑步前进”的李哥庄 “以前如果是按部就班发展的话,现在就是跑步前进。 ”姜衍海坦言,成为小城市培育试点,对李哥庄镇的影响力提升、城建建设、政策引导扶持的力度和强镇扩权等方面都有着积极而明显的作用。 “尤其是品牌影响力提升了,对我们镇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来项目可以落到李哥庄,也可以落到周边镇,现在项目方会优先考虑李哥庄镇。我们选择的余地更大。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发展和建设。”姜衍海说。 “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化就是空中楼阁,就
6、是盖起一座小城市来也是一片鬼城!”姜衍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李哥庄镇将从产业集聚、功能集成、人口集中三个方面来培育小城市,在产业培育上通过转方式调结构相结合,增强小城市的产业集聚能力。对于该镇 720 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 90 多家,他们着力发展三大产业集群。 有产业支撑是实现人口集聚最好的办法,有产业支撑老百姓才有就业渠道。李哥庄镇的 700 多家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 “城镇化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老百姓的生活得有基本保证。目前李哥庄镇 95%以上的老百姓都脱离了农业,都在从事二、三产业。如果没有产业支撑,老百姓就没有就业渠道,也没有基本生活保障,那么城镇化难度会很大,不好推动。 ”姜衍海
7、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镇化也是一种顺势而为的行为。老百姓有钱以后也想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现在李哥庄镇也确实达到这个发展程度了。 “我们正在铺设污水管网,投入几千万元,一点都看不见。 ”姜衍海介绍道,这些虽然花钱很多,但不得不做,城镇化不仅需要产业支撑,更需要公共设施的配套,他们在按照规划,重点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如学校、医院、污水处理厂、灌网、道路等。此外公共服务部门也开始重心下移,胶州市检察院在李哥庄镇设检察工作室、公安局也设了警务大厅 “以后办什么事不用再到县里市里跑,在我小城镇直接办了!” 姜衍海认为,这些都是以城市为内涵的行政服务体系的下移,是对小城市建设的一种配套措施。
8、小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 今年年初,青岛市委书记李群率团去浙江考察调研,感到浙江的小城镇发展让人震撼。曾去浙江考察调研城镇发展的吴毅说,浙江一个镇的地方财政收入达十几个亿,比山东西部的县都要强很多。 去年青岛提出乡镇合并之后,试点的几个镇面积和人口扩大了,这就为小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浙江的乡镇发展都是以市场推动为主,青岛的小城市培育试点要靠政府主导与市场相结合,而且政府的推动力度会更强一些。 ”吴毅指出二者发展的不同。 一些大城市的二、三产业逐渐要转移,转移就要有一个承接的平台。“承接这个转移平台的就是小城镇。 ”吴毅认为,小城镇具有人力成本、土地资源等优势,具备承接大城市
9、产业转移的平台。 基于此,借鉴浙江小城镇的发展经验,青岛市出台了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意见 ,推出五个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力争用四年的时间,培育一批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功能完备、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小城市,带动提升该市小城镇建设发展整体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为此,青岛市成立了小城市培育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放在市建委,由建委牵头协调市政府各个部门制定小城市发展政策,扶持引导小城市培育试点。 青岛市的大礼包 对于小城市培育试点,青岛市从户籍制度改革、财政体制调整、实行扩权强镇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 户籍管理制度方面,制定出台低门槛落
10、户、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的农民进城鼓励政策,引导农民自愿到小城市试点镇落户。 在财政支持上,实现财力分配向小城市试点镇倾斜,自 2013 年起四年内,新增镇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区市留成部分全额留镇。试点镇土地出让净收益市、区留成部分,在试点镇征收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额返还于试点镇。 实施扩权强镇改革,通过委托、界定、授权等方式赋予试点镇县市(区)级行政审批、监督服务事项管理权限。配优配强试点镇党政领导班子,试点镇党委书记、镇长可由区市级领导同志兼任,或根据试点镇发展情况和干部情况,高配为所在区(市)副区(市)级干部。 “青岛市出台了小城市培育试点扶持政策,在财政上不低于 3 亿的资金要
11、向小城市培育试点倾斜。建设、交通、环境综合整治等等,优先向 5 个试点进行倾斜。在土地上,我们每年给它单列 500 亩的建设用地支持它的发展。 ”吴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 “下放权限的最终目的是扩权强镇,实现政府高效运转。 ”吴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权力下放是一个利益的重新分配问题,青岛市在下放权限时也是一边走,一边探讨、完善、推进。 “小城市培育试点是一个系统工程,小城镇就是个小社会,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引子,出了这么一个文件,在这个过程当中碰到的问题也很多。譬如农村户口改成城镇户口,保险、养老、住房、就医,这都是政府要保障的。 ”吴毅坦言,小城市培育试点不可能一蹴而就。 青岛提出全域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 “小城市培育试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棋子。 ”吴毅介绍说,小城市试点如果基础服务设施、社会保障搞好一点,完全能够吸引农民转移到小城市中,将来能起到城镇化发展桥头堡的作用。 “最后我们还要出个考核办法。如果最后你两年或者四年达不到我的标准,我取消你的试点资格,你不享受这种待遇。 ”吴毅说,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也实行末位淘汰的激励机制,如达不到考核标准就取消试点的资格。 图片说明:从“庄”到“镇” ,从“镇”到“市” ,李哥庄的改变,是中国城镇化的一个缩影。供图 I 李哥庄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