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区公路水毁成因和防治措施探讨摘要:本文论述了山区公路水毁的形式和成因,并就如何防治提出一些合理的对策,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山区公路;水毁;防治;对策 1 前言 公路水毁.特别是山区道路水毁是宁夏南部山区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山区公路沿河傍山.坡陡弯急.且多数技术标准低,防水设施不够完善,抵御洪水冲刷能力差,每遇暴雨、引起山洪爆发、山体滑坡等,往往发生不同程度水毁。轻则边坡坍塌.重则发生山泥倾滑、泥石流、路面受冲刷、岩石裸露等。下面我就山区道路的水毁防治问题和大家进行一些探讨 2 公路水毁类型及成因分析 (1)路面损坏。 路面是用各种不同强度的材料,根据行车需要,用以加固路基顶面
2、的行车部分,以便车辆在这个结构表面上能平稳、安全、顺适地行驶,是公路与行车的接触面,它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路面有不同的损坏形式:泥结碎石路面表现为冲沟和坑槽、沥青混凝土路面表现为坑槽和龟裂、水泥混凝土路面表现为断板等。造成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有:边沟排水畅,水过路面,水流冲刷路面产生损坏;路面坡度不适,路面积水,行车作用路面产生坑槽;路基下沉或水流冲空路基,产生路面下沉和断板。 (2)路基沉陷和坍塌。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沉降,路基的不均匀下陷,将造成局部路段的基层破坏.,进而使路面损坏。造成沉陷的主要原因有:填方路段的填筑材料选用不当,施工中夯实密实度不够;路基基础土
3、质不合格,未做原表土处理;雨水渗入路基:路面水渗入、排水沟积水渗入、其它原因渗入;路基内积水,如路基内有泉水未设盲沟。形成路基坍塌的主要原因有:缺乏合理的排水措施。如路面、边沟水渗入路基,造成路基坍塌;未设天沟,或排水不畅,雨水渗入土体,造成上边坡坍塌;路基边坡土质松软、坡度过大,缺乏必要的挡土墙等防护设施;地下水的作用。特别在南方,地下水丰富,泉眼多,水道复杂;溪流冲刷。山区公路不少为沿溪路线,依山伴水修建,溪水冲刷或河道变迁,都会造成公路冲毁。 (3)桥涵破坏。 桥涵破坏是指在山洪暴发情况下,由于洪水的作用,轻者淘空桥涵基础、堵塞涵洞,降低了通行能力,重者冲毁桥涵,阻断交通。形成桥涵破坏的
4、原因有:在设计方面:桥涵位置选择不当,水流不畅,地质条件差;过水面积或孔径偏小,满足不了排洪要求;在施工方面:桥涵基础未处理好,深度、强度不符合要求;涵洞进出口处理不当,水流淘空基础;施工质量 不合格等。 3 公路水毁的防治对策 3.1 综合治理 公路之所以常常发生水毁,从主观上来看既有设计方面的问题,也有施工、养护以及农、林、水等综合治理方面的技术问题。因此,要根治水毁,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尊重科学。各级领导要相信科学,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山区公路工程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严把设计关,其次要严把施工关,加强工程监理,严格按图纸施工,严禁随意降低标准,并严把验收关
5、,确保不合格工程不交付使用。 (2)多方协调,综合治理。公路的水毁往往与水利工程上拦河筑坝建库、改变水系,农耕时破坏地貌及林业上的乱砍乱伐、破坏植被等有关,因此,公路构造物的设计、管理要与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配合,综合治理。 (3)加强养护,制定措施,增强公路本身抗洪能力。在日常养路工作中,勤于检查, “堵小洞,防大害” ,在汛前,真正落实“一年抓雨季,雨季抓防毁,防毁抓排水” ,认真开展防毁、抢修准备工作,加大预防性养护投入。 3.2 排除隐患 在抓公路水毁防治的同时,对水毁易发路段要辅以工程措施,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质环境,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加固或改进,排除水毁隐患。 (1)河床严重淤塞
6、的傍线河流要及时进行清淤除障。 (2)沿溪线要重点抓半填半挖路段的驳岸、护 (3)桥涵要做好涵口、涵底清淤和涵底、涵台的加固,重点加强进出水口防治。 (4)高路堑边坡路段,要搞好边坡加固和坡顶截水沟建设,确保汛期、雨季无大滑坡、塌方和泥石流。 (5)高路堤路段,要搞好路堤防渗、防漏加固,在边坡铺设草皮或砌石进行防护,还要注意堤脚防冲刷。 (6)路基边沟要及时疏通,注意路面、路肩排水顺畅,防止路面积水或路面水直接排向边坡,造成边坡土方流失、塌方。 (7)护岸、挡土墙基础不到位时用石笼护基,或加砌护坡道;因土压力己引起结构变形膨胀时,应增设套墙、扶壁进行加固或墙背换填砂石。 (8)对水毁工程,要注
7、意设计的可靠性,并做好加固前后的技术资料搜集、整理和建档工作,供今后公路水毁防治时参考、借鉴。 4 山区公路水毁的修复和治理 (1)路面损坏的治理。 对路面标高较低的路段,水过路面产生的损坏,应提高路基;泥结碎石路面,低洼地段可铺设水泥混凝土或块石路面,减少水流冲刷。 (2)路基沉陷和坍塌的治理。 路基沉陷的治理:软弱地基加固,可采用换土法、掺石灰法、石灰桩法等,增加路基强度,阻止路基下沉;沿河路堤、河滩路等长期浸水路基,设置堤岸、护坡等防护措施;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基底铺设砂(砾)垫层,阻断毛细水上升;浆砌片石边沟,路面采用密实型路面结构,防止雨水渗入路基;路基内有泉水的,设立盲沟或渗沟,及
8、时将积水排出。 路基坍塌的治理:砌筑挡墙处理 砌筑挡土墙是山区公路治理路基坍塌的主要方法,根据实际地形状况,采用不同形式的挡土墙:边坡不高、受力不大、无水流直接冲刷的可选用干砌片石挡墙,否则需浆砌挡土墙,有些特殊地段还需浇筑混凝土挡墙。砌护坡、围竹笼处理。易受水流冲刷的边坡,应铺砌护坡,防止冲刷。基础不良,且临河易受水冲击的路基,可采用竹笼(内装石)围护。设石拱、铺板梁处理。弯道内侧坍塌,边坡较高、半径小的路段,或岩石地段,可采用石拱解决。高边坡岩石路段,还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粱板外挑处理。 (3)桥涵破坏的治理。 对桥梁受毁部份进行修复外,还应根据水流情况修建导流坝等调冶构造物,调节水流,保证
9、桥梁在设计洪水位时不被冲毁 对桥梁受毁部位进行适当加固,如桥基淘空,应用混凝土填筑淘空部分,再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基础。山区公路涵洞应合理布设,涵洞直径(管涵)或墙身高不小于 1OOcm,便于排砂和杂物,以及人工疏通清理等。涵洞修建时,应做好基础处理,保证涵基稳固;进水口应浆砌片石铺砌,并设立荫井;出水口落差大的,还应铺砌或设跌水构造物,减少水流冲刷。 (4)公路综合排水设计。 在公路综合排水设计中,要根据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和国家有关法规,综合当地气象水文条件、地质地貌特征等,认真进行公路勘察设计,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受地质构造升降和地表水、地下水侵蚀作用,按照大的地貌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0、即黄土源区、山岭沟壑和河谷阶地。在黄土源区,地形乎坦,黄土层厚,一般塬面高出枯水期河流水位250m300m。在山岭沟壑区,阶地较为平坦,河谷下切严重,一般阶地高出枯水期河流水位 5m30m。基岩仅在切割较深的沟谷和河流下游出露,多为泥质页岩和砂岩等沉积岩类。在黄土源区应以“分散排水、以蓄为主”的原则进行公路综合排水设计。由于黄土源区地形平坦,路线纵坡小,排水困难,在横断面设计上不能采用低路堤。一般路堤高度应等于或大干 50cm,以防路基路面积水。 5 结语 山区公路水毁防治要贯彻“以防为主,全面养护”的方针,加强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和平时的养护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公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把公路水毁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