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洋务运动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吾敬李鸿章之才 ,吾惜李鸿章之识 ,吾悲李鸿章之遇 ” 梁启超 李鸿章 ( 1901)1895年签订 马关条约洋务运动的成功与失败 从全局看,洋务运动可以说 “ 成功 ” 多于 “ 失败 ”。 洋务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在中国封建主义的土壤里第一次生长出资本主义,反映了历史发展规律。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一定意义上也是洋务运动的失败,但二者不能划等号,甲午战争的失败不等于洋务运动的失败或彻底破产。 甲午之败说明洋务运动存在问题,并不能说明洋务本身是失败的,只是说明当时学西方很不到位。 “以应该变
2、而变,从而顺应历史潮流而开始和发展;以应该变而不变,从而违反历史潮流而结束。 ” 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其只变器,不变制,是一种低层次的改革。 从洋务运动的目的看,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拯救清王朝的垂危统治,将 “心腹之害 ”的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下去,与此同时,抵御外侮,求强求富。一定程度上,这些目的是达到的。( “ 同治中兴 ” 、收复伊犁、中法战争做到 “ 不败 ” 或 “ 稍胜一筹 ” )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自主的改革,虽然存在的问题很多,但不能说它是失败的。整体上看,洋务运动推动了清末经济水平的增长,提高了国力。洋务运动使得国家政治格局转变为 “外重内轻 ”、 “汉
3、重满轻 ”,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焕发一定活力。 地方势力的崛起。清末国内地方中央格局的改变。 汉人势力的崛起。汉族士大夫的积极性被激活。 学习西方。 “师夷长技 ”的口号落到实处。 洋务运动从整体上来说,还只是停留在少数开明官员的实践中,还没有成为整个社会的士大夫的集体自觉行为。洋务运动普遍缺乏精英的参与,中坚人才长期匮乏。 比如科举不变,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就不会变;军队是练兵不练官;企业不仅要花重金购置机器,还要给洋人技师支付高额的薪金,很难在市场上有竞争力。 当时整个中国对于变法的需求不够,士大夫对于变法的要求不是那么强烈,虽然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了,但他们的个人生活还没有收到很大的冲击乃至改变, 士大夫 仍然活在中世纪,在儒家建构起的天下秩序里思考现实。最重要的是科举制度没有变,人们学的、用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东西和新事物关系不大,所以 普通人 也没有强烈的需求去学习新学,也没有意愿要投入到这场变革中去。 当时整个中国对于变法的需求不够。十九世纪末的国家生存危机 甲午战争与 马关条约 的签订。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边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