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传统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价值思考摘 要: 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是一个国家维系心灵关系的精神图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时间中沉淀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其核心系统是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主,通过融合吸收各家思想以及外来思想文化而形成的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恰如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所说:中国传统文化之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任何一个时候,必须对传统文化有一种承接与传递,以科学的精神和人文的态度来融入社
2、会。 关键词: 文化; 财富; 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4-0067-01 大学是一个社会中的特殊的组织形式,大学生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思想状况、价值观念、道德水平等,都会对一个社会的发展脉络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学生应如何寻求自身的定位,确定自身的角色,从而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是值得探讨和思索的。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从传统文化和人格中寻求精神源泉,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思想状况以及特征,2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知识爆炸、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各行业对专门人才大量
3、需求的冲击,使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也相应地转向专门化和专业化。这种教育趋向导致的偏狭思维、教条主义、知识的碎片化,以及只强调知识的工具价值的功利思想,极大伤害了社会对于普适性价值追求的热望。 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传统文化内含着中华民族对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的认同、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多种多样:有的是将分散的部落融合成统一的民族,促进本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的是英勇抵御异族的侵扰,保卫本民族的家园和生命财产,维护国家的统一完整。通过中华
4、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熏陶,大学生可以将感性的爱国情感转化为理性的爱国行动,树立起崇高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意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中执著前行。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既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这种结合,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生生不息、繁荣昌盛提供了发展壮大的沃土,也给中华民族传统赋予了当今时代所特有的思想道德要素。 (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 传统文化的积极进取精神振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成就了一个国家3的希望,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精神财富,亘古相传,世代永留。孟子豪情满怀:“如欲平治天下
5、,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范仲淹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亦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传统文化的这种刚健奋发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千年繁衍的生命力所在。 (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健全人格 理想人格是人追求自身本质力量而对美好人生的形象预设。较之于其他的文化类型,中国传统文化尤为强调道德、仁义对于人生轨迹的重要影响作用。高尚的心灵,不凡的经历,超乎常人的勇气与毅力,仁人志士的高尚人格与杰出情操对于净化大学生的灵魂,陶冶大学生的身心具有巨大的感召力量。这些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成就人生、实现理想必不可少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富民强必不可少的精神。 (五)有利于培养大
6、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中国文化讲求礼义,注重仁爱。但是,大学生个体意识日渐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不断削弱,人际关系淡化,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影响着大学生对事物的评判标准。团队合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传统文化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推己及人”等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可以引导学生关心他人感受,注重集体利益,使得大学生在学生阶段就树立起齐心协力至关重要的观念。 二、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 (一)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 高校的课程设计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思想觉悟、道德观念,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4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高校的课程
7、应该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和主要课堂。但是,从高校的课程设置上不难看出,传统文化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现在大学生中特别是理工科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轻文、重专业教育轻基础知识教育的现象,学生文字功底较差、人文素质不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在各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大学语文课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其中许多知识属传统文化的范畴,要充分利用大学语文课这一平台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教育、灌输。因此必须合理安排大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并将其制度化和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规范发展的轨道,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突出图书馆的第二课堂
8、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加强和进行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不可或缺的阵地。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可能只仅仅依靠课堂的教育,在大学里面很多时候还是依靠大学生的自我教育,需要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在这方面图书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大学生在学校读书期间有很多的时间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读书环境,有利于促进大学教育工作的进步,同时也是传统文化教育在现实中真正的体现。藏书质量的好坏、多少,直接影响大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学风的形成和培养,优质而丰富的图书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应该特别注重配合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选择好书,要注重选择那些科学性强,
9、引人向上,铸造美好心灵,格调高雅的优秀图书。应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倾向,根5据专业和人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大学生的阅读,引导大学生在读书中辩证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三)重视校园文化的熏陶 校园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能够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领悟到传统价值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超前性,较强的自主性和适应性,寓教于乐的特性。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育人。从校训、校风以及学风等方面无不告诉大学生学校的价值导向,以及大学生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向上、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大学生努力奋进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长期处在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经过熏陶和感染,会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不仅对大学生在校园的生活有影响,甚至对大学生以后的人生都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梳理和探究传统文化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契机,整理和传承中华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的根本。历史和时代赋予了大学生特定的历史使命,特定的社会角色,离不开道德的支撑,离不开精神的动力,离不开传统的承接。大学之道在乎其成为社会之道,历史在前进,社会必然在变迁,大学注定成为一种精神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