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质量管理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68745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质量管理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质量管理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质量管理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质量管理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质量管理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质量管理研究摘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成本构成日益透明的环境下,企业必须更多从质量管理方面计算并优化成本。本文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劳动密集型企业质量管理的特点,从人员、设备、过程方法和质量数据的角度,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提出通过优化质量活动,从而优化企业战略的观点。 关键词:劳动密集 质量管理 质量信息 可靠度 0. 引言 在经济规模迅速扩张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日益增长。如何有效地保持并提升投资回报率,成为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质量管理作为企业技术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于提升顾客满意度、维持市场占有率、降低过程损耗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1. 质量管理的目的 1.1 顾客对质量的期望程度 根据 Parasuraman(2000)的学术成果,顾客价值主要是由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价格因素构成1。根据 Wolfgang Uaga 等人的实证研究,通过对供应商进行的顾客价值内部审计发现,从企业的角度看,在驱动顾客价值的各项因素中,价格与质量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在对顾客的调研中发现,从顾客的角度看,在顾客价值的驱动因素中,质量的主动作用要远远大于价格的驱动力量,前者是 63.3%,后者是 36.7%。 (也就2是说,在工业品市场中,顾客更看重的是质量,而对价格的敏感性则比较低)2。 顾客的满意程度与企业利润以及市场占有率之间有着良好

3、的正比关系。 哈佛商业评论中指出,顾客忠诚度提高 5%,利润的上升幅度将达到 25%-85%。顾客满意水平是可感知效果和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函数,是指顾客对其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在质量的 kano 模型中,它们分别与一元质量、魅力质量和基本质量相对应。满足顾客对质量的期望程度,即可同比提升顾客的满意程度。 对企业来说,开发新的顾客,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而忠诚的顾客会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开发一个新顾客的成本是留住一个忠诚顾客成本的 5 倍。忠诚的顾客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对商品的价格不敏感,不易受竞争对手采取的价格策略的影响,基于对企业产品

4、和服务长久的信任,与更换产品和服务的机会损失相比,顾客不会轻易放弃所忠诚的产品和服务。 1.2 质量管理对成本的影响 现代质量管理的焦点是在实现顾客满意目标的同时,取得最佳的财务贡献。在成本中不增值的部分被称为劣质成本。在内部损耗的冰山模型中,显而易见的劣质成本,如报废、返工、顾客投诉等,只约占销售额的 4%-5%,而其它通常未计入利润表或资产负债表的劣质成本,如设计失误、工作效率低、人员流动过于频繁等,约占据了销售额的 15-35%。 六西格玛管理的观点认为,质量差错率越小,质量水平越高,其预3防成本曲线会下降。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劣质成本下降,预防和鉴定成本也在下降。因此,造成总成本降低的

5、最好方法是降低劣质成本。 2. 劳动密集型企业质量管理的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提高国家竞争力,我国施以快速拉动经济规模的发展战略,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实现社会的稳定。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据了我国产业结构中非常大的比重,不论从国家宏观控制角度,还是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我们都必须重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稳定发展3。 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质量管理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1.对人员熟练程度要求高,但人员容易流失; 2.产品实现工艺简单,多靠检测手段验证质量; 3

6、.过程参数依赖于设备保障,对设备的可靠程度要求高; 4.质量数据难以采集,缺少统计分析。 3.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质量管理 3.1 面向人员的质量管理 人员是造成质量波动的六大因素之一,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整个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同时影响到其它因素。因此,人员因素是质量管理中最大的难点。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人员是最大的资源,同时也是最不可控的。通过控制图对企业连续 35 个月以来的人员流失率以及 1 年以上员工保持率(以月度为单位)进行分析,得4到以下的图形。 从图形中看出,控制点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布,整个人员流失的过程是不可控的,同时,对质量造成的波动是无序的。为得到一个稳定

7、有序的状态,质量管理首先要从人的因素入手,以 TQM 的方法为基础,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将人员因素对质量的波动由消极贡献转换成为积极贡献。 要发挥员工在提高质量方面的积极性,使单位成本收获更高的质量及经济产出,就必须将计件制薪酬或基于计件制的效率薪酬与质量表现联系起来,将计件制薪酬辅以附带质量要求的计件制薪酬。计件不再简单地针对产出进行计算,而是根据产出的质量表现折算质量产出。如一个一次通过的批次得到 100%的质量产出,一个经过筛选的批次得到 90%的质量产出,一个经过返工返修的批次只能得到最低 80%的质量产出等。具体的折算额度通过后续额外不产生增值的活动的付出进行计算。同时,由管理

8、人员对员工的质量表现进行评价,根据质量等级确定不同员工的单位产出的工资。因此,员工每月总工资=每日标准工资+额外贡献工资总额。这实际是一种类似于甘特(Gantt)计件工资计划的薪酬制度4。这样能做到既使员工收入得到保障,又能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能够把员工的工资与效率和质量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在提高这两者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以上工资制度并不会使公司的工资成本大幅提高,因为它只是使工资更合理平衡地分配,而且高效率会缩短生产周期,高质量会减少额外付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薪酬管理虽然不是质量部门的工作内容,却是质量管理活动必须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它实实5在在影响到员工对质量作出的贡献。 3.

9、2 面向过程方法的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由过程质量保证,不受控的过程将导致不受控的结果。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质量受过程波动影响较大的特点,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过程控制方法,除现有的质量工具的应用以外,对于过程方法的设计,必须考虑到以下几点因素。 1.通过 100%的前期预防和工艺防错,从缺陷的产生原因上施以根本性的杜绝; 2.通过连续工序的连续防错或探测,大幅度降低缺陷产生和流出的几率; 3.设置关键工序和关键控制点,对以上两种情况没有覆盖的产品参数和过程参数进行探测和监控。确保关键工序和关键控制点的状态是得以受控的。 3.3 面向设备的质量管理 现代工业环境下,对于自动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

10、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同样存在不少工艺需要由设备来完成,或者由设备来辅助完成。而设备的可靠程度,则将直接影响质量的表现。 设备是一种形式的产品,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势必会发生故障。通过航空和军工行业的广泛研究发现,故障曲线存在以下六种类型。与时间有关的故障占所有故障的 20%。这包括类型 A、B 和 C 的故障模式。设备或组件的本质上是随机的失效模式反而更加突出,占大约 80%的故障。包括类型 D、E 和 F 的故障模式。 6传统的预防性维护是通过对设备平均故障前时间(MTTF)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进行研究,制定维护计划定期进行维护。但预防性维护只适用于故障与时间有关的 A、B、C 模

11、式,而且通过故障曲线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故障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平滑期,在该段期限内设备的故障率是稳定的,通过维护并不能提高设备的可靠度。预防性维护的方式默认在维护周期内,设备状态不会产生急剧恶化。因此要有效地实行预防性维修,必须科学制定维护计划。如果计划制订不合理,这种方法常常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在进行预防性维护时,必须准确地找到拐点5。 与传统的预防性维护不同,预知性维护是是一种运转状况驱动的维护程序。是根据设备的日常监测、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诊断提供的信息,制定取样计划,经统计分析处理,根据分心信息来判断设备状态的恶化程度,并在故障发生之前有计划地进行适当的维修。确保及时有效地判断设备的状态,

12、提高设备的可靠度。这种维护方式,不仅能够适用于故障与时间有关的模式,同时适用于故障随机分布的模式,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识别故障发生的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确保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从而确保设备对产品质量的保证。 设备 FMEA 是从质量工具 FMEA 的原理上得以展开,它可以和预知性维护相结合,对早期失效、功能衰减、间歇性的运作、磨损等方面对设备进行评价,对设备可靠度函数 R(t)进行分析,用来确定设备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原因,使设备故障在发生之前就得到预测,从源头阻止设备发生故障。 3.4 面向数据的质量管理 7所谓面向数据就是将产品配置作为质量数据的引导源,将分散的质量数据协调起来,实现以产品为导向的

13、质量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原始数据的采集非常困难,它依赖于现场管理的效果和人 员准确的记录,而这不是产品实现过程所必须具备的。 传统的 BOM 描述了物料的物理组成,而质量 BOM 的概念是将质量作为产品和工艺的特性,将质量信息的部分加入产品结构,实现物流和信息流在 BOM 内的统一。即一个可交付的产品在 BOM 上的体现不仅是组成BOM 的各物料的组合,同时也是工艺流程和质量输出的组合6。 通过质量 BOM 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更加有效地监控整个产品实现过程中质量活动的完成情况,实现各种质量数据有序的组织。通过建立这样的质量数据模块,并且在工艺流程上将这些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

14、连接起来,前一个模块作为后一个模块的需求,后一个模块作为前一个模块的反馈,有助于企业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同时保证质量活动实现,同时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质量表现。 参考文献: 1刘研,仇向洋.顾客价值理论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5,5:82. 2杨龙,王永贵.顾客价值及其驱动因素剖析J.管理世界,2002,6:146-147. 3施永青.中国不应放弃劳动密集型工业.J.IT 时代周刊,2010,12:70. 84刘昕.薪酬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陆朝荣,施毅.设备故障率和设备维修策略.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3. 6张铭鑫.面向产品的质量数据管理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5: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