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7331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摘要:建筑设计思想需要不断地创新,没有创新的建筑设计,就会使得建筑失去其灵魂。因此,建筑设计创新,是每一个建筑设计人员的永恒追求。本文阐述了建筑设计创新理念三个方面的表现形式,探讨了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理念方法。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理念表现形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理念的创新是建筑设计的生命之泉,它对于建筑设计这个行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设计者来说是一种动力。许多的优秀建筑设计都源于创新。只有大胆的创新,大胆的尝试才能有好的作品,这些作品才会被人们所认同。经典的建筑作品已经被作为人类文明的辉煌载入史册。许多保留至今的古老经典

2、建筑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成为城市,甚至是国家的标志性建筑。人们把能够代表和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建筑称为“标志性建筑” 。它们吸引了大批旅游者前来参观,同时也为城市创造了丰厚的收入。而与之相比,那些枯燥乏味没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已经或即将被历史所淘汰。所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决定了建筑设计师能否成功,也决定了今后建筑业的发展。 一、建筑设计创新理念主要表现形式(三个方面) 1、建筑形态创新。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未以来,建筑形态研究得到2建筑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建筑形态创新是人们在设计和建筑建筑的过程中,从建筑结构的制约中解脱出来,采用不同的构思方法和手段,形成与此以往任何建

3、筑都不同的更优秀的建筑形态。建筑形态创新是建筑设计作品创新外在现象的具体体现,是可以由视觉观察到或者触觉感受到的现象和有形事物,建筑实体形态和建筑的空间形态是建筑形态的两个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建筑实体形态创新又包含建筑实体形体创新与建筑实体态势创新,建筑空间形态创新包含建筑空间形体创新与建筑空间态势创新,此外,数量,方位,动静,光线及时空等条件,都是影响辨别建筑形态创新的重要条件因素,现代建筑形态创新更强调以人为本,引入更多的自然元素。 2、建筑功能创新。建筑功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包含着设计必须考虑的所有因素,不仅是实用的,技术的,经济的因素,而且也包含心理的,感情的,美学的和精神的因素,

4、它形成一个不断变化的有机的整体,功能的内部构成和复杂程序,以及通过感性,感觉和精神对它作出的实际解释,是随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变化的,它可以说是建筑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社会生活方式的最持久的反映,建筑的功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复杂。因而人们对建筑功能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建筑的发展和新建筑类型的产生,建筑功能创新是指人们在设计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中,为了使建筑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而应用新途径和新方法的活动及其结果。 3、建筑技术创新。建筑技术创新是人们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中3所应用的新手段和新方法的活动及其结果,建筑技术创新对建筑设计创

5、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人类利用不断创新的建筑技术,创造出形态各异的建筑作品,任何一个建筑作品都不能离开建筑技术而单独存在,一个技术上完善的作品,有可能在艺术上效果甚差,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却没有一个美学观点上公认的杰出建筑而技术上却不是一个优秀作品的,总之,建筑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创新离不开有效的技术创新的支持,现有建筑技术条件与所提供的可能性决定着建筑设计创新的走势与趋向。建筑技术的创新受到社会经济与文化领域方面的影响。 二、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理念 1、生态设计创新 生态建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建筑与生态关系。生态建筑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保护环境的要求,把

6、建筑物与种植业、养殖业、能源、环保、美学、高新技术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生态建筑是今后建筑发展的大趋势。例如 Chuckanut Ridge 住宅,太阳能成为设计的亮点。屋外的电伏板为房间夜间照明提供能源,大大的落地窗充分接收阳光的明媚,房间内一片温暖。该住宅的设计极大地响应了低碳世界的口号。现在的居住建筑只讲求快速建筑,大的居住容量,忽略了人们的居住感受,居住需求。普通楼盘的楼间距在越来越小,窗户也是能矮多少就矮多少,到处充斥着廉价房的感觉,售价却是天价。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应当在保护当地绿化基础上,

7、增加绿化面积,改善人们的居住,生活,工作环4境,提高空气质量,不仅可以改变人们周围环境,更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一个绿意盎然的城市,处处生机勃勃,展现城市宽广的胸怀。 2、人文设计创新 建筑不是各种建筑材料拼接在一起的简单物体,她是建筑师的灵魂体现,是建筑师信仰的表现方式,是建筑师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同时建筑也要表现出所地的地域人文特色,悠久的历史,壮丽的河山,独特的民族风情。例如拉萨的建筑特色,就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密宗信士将曼陀罗作为自己的观想对象,因为曼陀罗外圆内方,使得拉萨的藏传佛教的寺院的设计风格基本上都是外圆内方。这也使我们对以后的建筑风格上要充分考虑一下当地的人文特色,

8、在建筑设计当中适当的将人文特色、历史、典故、宗教信仰等融合进去,通过建筑设计来把我们的大好河山发扬光大,使好的作品成为我们以后留给下一代的巨大财富。纵观古今中外也有许多很好的例子:为迎接 2022 年世界杯,卡塔尔准备筹建改造 12 个体育场馆。其中之一的运动城体育场,坐落于多哈东岸,波斯湾沿海一带,是由美国堪萨斯城建筑事务所 Populous 的建筑师丹?梅斯负责设计。梅斯设计灵感来源于阿拉伯人的传统住所贝都因上帐篷。贝都因上帐篷伸缩性好,可根据容纳人数,调节空间大小。运动城体育场将是一座多功能带有阿拉伯文化因素的优秀设计品。球迷在观看激动人心的球赛,为自己国家球队呐喊之余可深刻的感受阿拉伯

9、文化氛围。结合自身优势及文化内涵是建筑设计永不衰亡的手段,结合其自身特点是建筑设计永葆青春。 3、地域与环境设计创新 5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环境特点,怎么抓住地域环境特点进行建筑设计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那就要我们的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要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地域环境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改良和创新。在结合当地地域环境特点的同时也会给设计师们带来灵感。创造出巧夺天工的作品。例如: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的流水别墅,又称考夫曼住宅,巧夺天工,堪称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典范。该别墅由著名建筑师赖特设计。赖特是有机建筑的倡导者,他设计的流水别墅充分与周围的溪流、山石、树木、鸟鸣相结合,仿佛与大自然是

10、一体。流水别墅简直是一件艺术品。当建筑与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人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绝佳的生活,工作场所,更是一种心灵,精神上的享受。 4、可持续发展设计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人口数量剧增,有限的地球环境面临着严峻考验,环境破坏,资源浪费。这就对我们建筑设计提出了难题,如何让设计出的作品即受人类社会的欢迎,又受自然环境的欢迎呢?所以可持续发展策略已经成为设计的必然选择。一些发达国家把高新技术,高投入作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浪费的手段。例如一些欧美国家建造的房子外墙全部都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对于家居取暖用电等节约了开支,减少了煤的利用,达到了保护环境的

11、目的。但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目前是不提倡大面积采用上述高成本方式。在这样的事实情况下,现阶段我们可以采用传统建筑设计结合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方式,达到节能减排,优化资源配置。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例如许多网友提出来世博会各国场馆完6全可以再利用,将其改造成旅馆或是公寓,往往拆除会在撑不必要的浪费;再者通过高新技术的支持,开发新兴材料,用于建筑工程;第三将废旧材料重复利用,在建筑拆除或建造时往往会有许多建筑垃圾,这些垃圾经常被填埋大海或是被堆弃,一无是处。能否将这些建筑垃圾重新利用,在设计之初就将其纳入设计方案中,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5、结合数字化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给我们带来了数字化技术,将

12、数字化技术带到建筑设计中去,给我们建筑设计师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了。说白了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例如早先已经从西方欧美国家传入我国的 SOHO 住宅,他就充分融入了数字化技术,将办公与住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从而打破了上班下班的传统模式,通过网络来实现办公自动化、自由化,不仅给工作带来了自由与动力,同时也减少用地,和上班下班带来的交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节能减排,降低了环境污染。可见数字化技术将会成为未来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 对于建筑设计的发展来说,2l 世纪是讲求个性、丰富多彩的时代,没有突破就没有创新,人类善于打破旧世界,更善于创造新世界,因此,从习惯与传统中走出来,不断进行建筑的创新尝试,在过去和将来都必将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邢凯,邹广天.两极互动 实事求“适”谈建筑设计创新思维7中的辩证关系J. 华中建筑. 2009(01) 2 因地制宜创造和谐人居谈兰峰?城市花园建筑设计的创新J.住宅产业. 2009(05) 3 唐红,刘会晓.基于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几点构想J. 山西建筑. 2006(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