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综述城市规划转型的整体性及系统性【摘要】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作为规范城市发展和解决城市发展中问题的城市规划的转型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与之相伴的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因而城市规划的转型意义重大,涉及到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更涉及到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转型这一系统过程的成功实现,不仅需要对其进行“解剖式”的分析,对具体环节进行深入的探讨,更需要对其进行俯视和宏观的把握,从而理清思路,协调各环节的关系,以有条不紊地推进,从而更能满足我国情。本文基于此对城市规划转型的整体性及系统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城市规划转型整体性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
2、: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的转型是一个从范式到程序的系统过程。其中规划范式的转型是成功转型的核心, 指导整个规划的运行;规划程序的转型是成功转型的实体,仅有理念而没有行动的落实是空洞和苍白的;规划机制的转型是成功转型的保障,只有科学的法规才能确保规划的规范运行。此外政府在转型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实现政府角色的转换,才能创建适合市场经济的规划平台;规划教育的转型是成功转型的基础工作,理念的转变、适应新环境的规划师的培养等等都有赖于规划教育的巨大作用。 城市规划转型的整体性 21、转型的起点 我国正在经历的转型始于改革开放,相应的城市规划转型的起点为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规划。计划经
3、济时期城市规划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延伸和具体化” ,是从属于经济计划,是落实经济计划的技术手段。计划经济体制下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高度一体化,决定了社会结构的简单化和利益结构的单一性。在这一体制下的城市规划不存在独立应对社会利益格局的问题,因而也不具备分配和调节社会利益的作用。城市规划的主要职能体现在: 体现和落实国家经济建设政策,以引导城市建设的稳定发展为主要职能,以上级部门确定的发展目标和确定的项目为基点,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计划、城市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在国家发展计划确定的生产力布局、城市布局下, 城市规划以实现城市建设资源的公平配置为目标,通过用
4、地布局和建筑规划控制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建设性质,维护和保护土地和空间使用的公益性。计划经济时期城市规划的依据是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城市规划思想是单纯的物质规划理论,城市规划目标是静止的终极发展状态。 2、转型的功能定位:市场本位与公平本位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是国家和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的产物。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手段,作为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创造和合理分配公共利益、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的方式,决定了其与市场机制作用范围的分工是:市场机制主要解决效率问题,而政策机制主要解决公平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方3面必须以效率为其存在基础,有利于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充
5、分有效发挥;另一方面又要以社会公平为根本目标,有效克服和矫治市场的固有缺陷。然而,20 多年来我国的城市规划却没有充分体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和根本目标,成为政府推行和主导市场经济、追求经济效率的工具,而社会公平的主旨和目标却往往遭到忽视以至抛弃。 城市规划转型的系统性 城市规划的转型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转化过程,涉及到价值观、政策法律体系、公众参与、程序等方方面面,进行宏观的分析,把握好各主体和环节,才能准确把握这一过程,从而进行有步骤的推进,实现转型的成功。 1、规划管理由技术型向综合型 下世纪的城市逐步由生产型向生活型转化,优化城市环境成为规划管理的主题。城市规划将直接面向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6、规划管理也将由以规划技术为依据的主管方式向从社会需要出发,从解决社会问题着手的“主动式”的综合管理转变,其协调的职能将大大增强。管理的综合化趋势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是社会中的自组织现象更加浓厚,因此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问题将不断地涌现出来。城市规划管理如果仅满足于间距、红线、批地等技术性管理,就适应不了城市发展的新要求。规划编制和管理是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过程。它的行政和公共特性要求规划编制、管理的一体化,主要包括机构设置、运作模式等方面。管理和编制脱节必然产生诸多弊病。规划管理的综合化,也包含了规划方案编制、政策制订、实施管理的整体。 42、政府角色转换 在计划经济
7、体制下,政府直接作为公民利益的代表制定全部的经济发展计划和利益调节政策, 然后进行贯彻执行, 掌握着全部的权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的问题应该交由市场解决,因为市场配置资源更有效率。政府虽然有宏观调控的任务,但主要的职责应该是公共管理和服务,主要针对市场失灵而进行相关的活动。同时利益主体多元化,政府也不可能完全代表不同的群体,表达他们的诉求,因而必须有他们的表达渠道和参与的机会。在这种转型中,对于政府来说需要重新定位,退出市场能够做好的领域,努力在公共利益领域发挥作用如果转换的不到位,会出现政府错位、越位的情况。改革开放后,政府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管理经济运行思维惯性的影响,以及对过
8、去不重视效率的反弹,出现了效率优先的状况。政府心安理得地做了市场的事,并在政府追求效率的基础上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表现出所谓的强势政府,而在对政府来说是责无旁贷的领域内政府做得却不够, 甚至导致有些问题积聚和扩大。 3、规划教育转型 城市规划工作内容和要求的转型必然导致对规划人才要求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指令的实施者只有变成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同利益的协调者,尤其是公众和弱势群体利益的体现者,才能满足将来规划的需求。因而规划教育必须转型,而且应该走在最前面。建国后我国的城市规划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周江评认为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规划院校增长
9、迅猛,5总体教学质量进步缓慢,规划教育认证制度尚有待完善;第二,师资力量短缺,教师来源背景单一;第三,规划学科特色模糊不清,理论创新偏少,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不足;第四,规划教育模式趋同化严重, 各院校特色不明显。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方面,目前我们的规划教育偏重于知识和技术,而培养利益的协调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最核心的价值观却严重缺乏。结果是培养的学生能画出漂亮的图,但在头脑中对蛋糕是为谁做的则考虑得太少。如何避免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强势利益群体的绘图工具,教育的转型,尤其是规划理念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如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规划教育会花很大的功夫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包括社会责任感、公平的理
10、念等等,而制图等技术是相对次要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趋势会更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教育培养出来的应该是具备价值观、知识和技术的、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平理念的公共利益的代表。构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城市规划教育体系还需要做很多工作,而且需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 总结 城市规划的转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市规划的建构,不仅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并且受到传统文化、社会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城市规划转型这一系统过程的成功实现,不仅需要对其进行“解剖式”的分析,对具体环节进行深入的探讨,更需要对其进行俯视和宏观的把握,从而理清思路,协调各环节的关系,以有条不紊地推进,从而更能满足我国情。 6参考文献 1 蔡克光。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及其在编制中的体现J. 城市问题. 2010(12) 2 张翼,吕斌。和谐社会与城市规划公共性的回归J. 城市问题. 2008(04) 3 陆佩华,关剑峰。 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4 秦红岭。 城市规划中的性别意识J. 城市问题. 2010(11) 5 薛婷婷。 和谐城市规划的程序设定行政法视角的探讨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6 秦红岭。 和谐社会背景下城市规划面临的伦理问题及解决路径J. 理论月刊.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