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节约粮食的潜力有多大?编者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 我国以占世界耕地的 7%和占世界水资源 6%的资源量,生产的粮食总产量高居世界首位,保障了占世界 22%人口的丰衣足食,这一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伟大的勤劳的 8亿农民的功绩。因此,勤俭节约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粮食也是对于子孙后代的严格要求! 长期以来,从粮食生产、加工、储运和消费的全过程看,我国粮食资源浪费和损耗十分惊人。这其中既有技术性损耗,也有人为浪费,还有政策性损失。 粮食收获后储运物流环节损失严重。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都采用了先进的储粮技术,在大幅降低储粮损失率的同时,保持了储粮的品质质量。但在农村,粮食以及食用
2、农产品,其流通、储运及加工环节技术陈旧、设施落后,特别是农户储粮甚至停留在原始状态,粮食撒失、霉变、虫鼠害等产后损失数量巨大。粗略估算,这类粮食损失,全国年均三四千万吨左右,足以养活 1.5亿到 2亿人口。 餐饮业中优质食物浪费惊人。在城市餐饮行业,一些消费者节约意识淡薄,基本没有“社会财富”的概念,浪费粮食现象普遍,数量较大。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普通餐馆一桌饭菜一般至少剩下 10%,全国餐饮业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量分别高达 800万吨、300 万吨,2前者相当于 2000万吨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后者相当于 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以蛋白质含量概算,如果避免部分浪费,我国每年
3、就可减少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 集体食堂和家庭中食物浪费不可轻估。在一些单位的集体食堂,浪费粮食和菜肴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在一名校的一个餐厅门口,立着4口大缸,倒满了白花花的米饭、馒头、面条和菜肴,一天下来至少有七八百斤食物被浪费掉。同时,家庭粮食浪费现象也不可轻估,而且这种浪费“细水长流” ,不易觉察。例如,农民用原粮喂鸡鸭、城镇居民随意倒掉剩余饭菜、采购太多过期发霉后抛弃作垃圾处理等。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粮食等食用农产品在收获、运输、储存以及餐饮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惊人。据中国农科院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称,全国每年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的损失与浪费数量分别为粮食 6192.0万吨,水果 2
4、195.7万吨,蔬菜 25362.9万吨,肉类 1212.1万吨,水产品 824.4万吨。如此巨量的粮食和优质食物,被弃作垃圾处理,令人痛心。 粮食损失和浪费,相当于在吞噬我国稀缺的耕地、水源和能源。简单进行换算,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肉类和水产品总量,折合成标准粮约为 8228.5万吨,比黑龙江和河南两个产粮大省年产量高 600万吨以上,相当于产粮大省四川省粮食产量的 1.88倍,湖北省的 2.59倍以上。据折算,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相当于 1.55亿多亩良田生产的粮食总量。换句话说,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了 1.55亿多亩的优质耕地资源。这个数字仅比黑龙江的耕地面积小一些,大体相当于
5、湖北、湖南和江西 3个省的耕地面积。对于耕地资源稀缺的我国来说,这是多么3大的损失! 惊人的事实,惊心的数据,向人们表明:珍惜粮食,节约粮源,绝非小事,而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俭德辟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菁华,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此,我国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有效措施,尚德节粮,保粮安全。 从提高国民素质入手,增强全民节粮自觉性。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也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在今天,我们更需要加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责任感,弘扬“俭以养德、惜粮节粮”的粮食文化品格,唤起全民爱粮节粮的浓厚意识,做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
6、年,增产不忘节约” ,把节约粮食资源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守望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从普及科学健康膳食知识入手,改善国民生活方式。目前,国内有不少人对食物营养存在多种认识误区,如多吃大鱼大肉就是营养等。吸取西方“三高”食物模式的教训,从现代营养学和人体健康需要出发,我国在未来应采取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的多样化食物消费模式,合理增加动物性食物,减少油类和食盐消费量,提高居民膳食的合理化水平。采取科学食物消费模式,既有利于人体健康、精力充沛、延年益寿,也有利于节约粮食、合理利用资源,还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减轻资源压力,促进低碳农业、粮食产业发展。 从改变消费方式着眼,广泛提倡自助式用餐。从上世纪 80
7、年代后期,自助餐进入我国大众餐饮市场,受到消费者青睐。这是因为自助餐一是4形式多样,用餐简便,用餐者可自由进行交际;二是自主选择,食量自取,能够有效避免食物浪费;三是菜肴丰富,营养全面,消费者可选择多样化食物;四是程序较少,费用降低,较大幅度节省费用支出。因此,在学校、机关、工厂、宾馆、餐馆等集体伙食单位,甚至各种会议、商务接待等,都可广泛采取自助餐形式,既卫生简便,又避免浪费,还弘扬文明消费风尚。 以改善农户储粮条件为关键,提高科学储粮水平。我国农村广阔、条件复杂,需要从不同地区情况出发,采用有差别的储粮方式,以有效减少农村粮食储存损耗。对于农户分散、交通闭塞的丘陵和山区,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
8、力度,推广先进适用的储粮新装具、新技术,以改善农户储粮条件。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现代物流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价格偏低,既不利于提高粮食主产区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不利于节约粮食。因此,适度地、可控地稳步提高粮食价格,使粮食价格与价值基本相符,增强其珍贵性。此外,要加快建设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尽快把粮食储存、运输、加工、供应各环节连结成“无缝”系统,同时大规模推广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损耗低的散存、散装、散卸、散运等“四散”技术和装备,有效提高粮食运输效率,降低粮食物流损失。 (摘自求是作者系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点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句古诗5告诉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也让我们谨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谨记:节约粮食!(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