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藏式民房火灾特点及扑救对策探析【摘要】 加强藏式民房火灾特点及扑救措施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藏式民房火灾特点及扑救措施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藏式民房 火灾 特点 扑救 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藏式传统建筑有着十分独特和优美的建筑形式与风格,与雪域高原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给人以古朴、神奇、粗犷之美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和鲜明的基本特点。从结构形式划分,有土木结构、石木结构等;从屋面形式划分,有平顶房屋、坡面房屋等。由于各地民俗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区域,形成了各自特有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以迪庆州为例
2、,当地藏族民居外观雄伟,传统的藏族民居建筑多为三层的土木、石木混合结构坡面碉房。土坯墙厚一般 40-50 厘米,毛石墙厚 50-80 厘米,二楼、三楼楼板一般分三层铺设,主要为:木板、密排楞木、木梁,各楞木、木梁中间夹有茅草或泥土。外承重墙体用石块或土坯砌成,石墙用小片或泥填缝,纵向排列杂架,土(石)木架混合承重。底楼一般用泥土夯墙,少窗无地板,一般作牲畜圈和堆放农具、柴禾。二楼夹层堆放牲畜草料,二楼为主人居室,中间一室宽大,窗口面大小不等,光线明亮,通常作客厅兼作厨房,而顶层的“棚柯” ,存放粮食等物品,2一般无人居住。顶层面一般为泥土覆盖,整平打实防止漏水,冬暖夏凉,适应高原的气候特点,整
3、屋房顶一般为长木片或青石板镶嵌而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新建碉房屋顶由彩钢瓦代替长木片、青石板。 藏房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加之年代久远,其木结构特别干燥易燃。一旦发生火灾只能望火兴叹,眼睁睁看着一座座民房变成了废墟。因此研究和探讨藏式民房火灾的特点及扑救措施,对于加强藏区消防安全工作意义重大。 1、藏式民房的火灾特点 由藏式民房建筑的自身特点和所处环境、消防设施、消防水源等情况,藏房火灾特点可概括为“三易两难”: 1.1 藏民房易发生火灾 藏房多采用松、柏、杉等木材建造,除了四周外承重墙外,支撑柱、楼板、梁、楼梯等均为木材,一座藏式民房一般至少用上七、八十立方米的木材,多的可达几百立
4、方米,而经过多年的干燥,含水量极低,特别是一些枯朽木材,由于质地疏松,在干燥的季节,遇到火星就易发生火灾。加之平时生活用火、取暖、烧香、点酥油灯、吸烟等使用的明火,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引起火灾。 1.2 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藏式民房通常只有一个出入通道,且大部分楼梯设置不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加之二楼窗口面积较小,楼层较高,发生火灾后人员疏散、抢救财产难度大,稍有不慎极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3 火灾扑救难 3由于碉房其建筑风格的独特性,注定在对碉房火灾的扑救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对火势进行控制时,往往由于其窗、口相对较少较窄,在各外墙、间隔墙及屋顶彩钢瓦的阻挡下使大量
5、灭火用水不能直接打在建筑起火部位及时有效灭火。二是灭火战斗内攻难。特别是今年来新建的碉房,由于受到木材资源的影响,在各楼层间的柱子通常只是进行简单的连接而没有使用隼口连接等方法连接,更有部分碉房除中柱外其他柱子均只是简单叠放未加固定。而房内梁与梁、梁与柱之间的连接,虽然使用隼口连接,但隼口较浅,在火焰燃烧下极易脱口,这样一来就极大增加了内攻灭火的危险性,造成灭火战斗内攻难的局面。三是余火清理难。余火清理一直以来都是影响藏民房火灾扑救效率提升的瓶颈,一方面由于楼层间的“地面”内夹有大量茅草、楞木及木梁,这些物质在泥土的包围下,一旦燃烧很难被发现,即使发现利用水枪也很难精确的将水打到燃烧部位扑灭余
6、火;另一方面梁与梁、梁与柱之间存在有大量的空隙,火势一旦进入这些空隙内同样存在难发现难扑灭的情况。 2、藏民房火灾扑救的对策 由于藏民房火灾的扑救难度较大,因此,笔者针对藏民房火灾扑救结合个人工作实际作如下抛砖引玉之解,以期提升部队灭火救援能力。 2.1 针对初期火灾的扑救。 依托现有民间义务消防队伍,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通常情况下,居民自己是火灾的第一发现人,是初期火灾扑救的最佳人选,故增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居民对初期火灾的扑救能力4是有效处置初期火灾的关键。以迪庆为例,截至目前各乡镇、行政村已基本实现了水枪、水带、手抬机动泵等基础灭火设施的配备,但在培训等方面难度较大
7、,外加这些队伍均为兼职业余人员组成,其素质参差不齐,使得这些队伍在控火方面的能力不强。对此,笔者认为可依托公安机关的各基层组织机构,如派出所、警务站纵深贯穿到各乡镇、行政村,这样既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又从时间、人员和培训上得到保障,为初期火灾的扑灭和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猛烈燃烧阶段火灾的扑救。 火情侦察是贯穿于灭火作战行动始终一项灭火战斗措施。当消防人员到场后根据火灾情况,及时对火场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迅速采取有效合理的灭火技战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一是及时做好现场的火势控制。 就单纯的火灾扑救来说,任何火灾的扑救行动均是围绕现场的火势控制在开展的,现
8、场火势的控制就是保证火势在一定范围内没有向周围扩散,全力保护毗邻建筑。通常情况下消防车抵达现场后,指挥员都会边组织开展火情侦察边将战斗预先展开,通过侦察后再将战斗完全展开,而在预先展开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周围建筑的预先保护,待战斗完全展开后则边进攻灭火变保护周围建筑,并最终阻止火势向周围蔓延,阻止燃烧向更猛烈发展。 二是及时组织人员开展内攻灭火。 任何火灾的扑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内攻近战,藏民房火灾的扑5救也不例外,而藏民房火灾的扑救由于受到其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影响,在开展内攻近战时相较时机和条件要求较高。以迪庆的情况来看,火灾发生后,居民都会进行自救,待自救无望时方才报警,而受到周边交通道
9、路的制约和限制,初期到达现场的消防车通常已经是在起火后的 8-10分钟,如果是路途相对较远的则时间更长。而木质结构火灾的一大特点就是蔓延速度快,外加风等气象因素的作用,当消防车抵达现场后火势已经出于猛烈燃烧阶段。对此,作为现场指挥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判定现场情况是否适宜开展内攻灭火,并最终有效控制火势,扑灭火灾。 三是及时做好火场排烟。 烟是火灾扑救过程中的头号杀手,特别是在藏民房火灾的扑救中,由于藏民房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导致其在自然排烟方面能力较弱,火灾一旦发生后如若不能及时排烟则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将迅速蔓延聚集在整栋房屋内,一方面对被困人员和进入火场人员的人身造成较大威胁,另一方面将加剧火灾蔓
10、延整栋房屋的速度,甚至造成轰然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藏民房火灾的扑救过程中除了使用自然排烟的方法外还应适时使用机械排烟设施将浓烟及时排除,为灭火救援和挽回损失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全力提升灭火作战效能。 灭火作战效能是衡量部队灭火救援能力做好的标准,从实际工作中来看笔者认为衡量灭火作战效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指标,一是灭火剂的使用,二是战斗时间,三是抢救、挽回损失。通常在藏民房火灾的扑救现场所使用的灭火剂还是水,在灭火过程中由于受到房屋结构特殊性的6影响,大量灭火用水不能直接打在起火部位,导致现场灭火用水的“浪费” ,特别是在灭火战斗后期尤为突出,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将现代一些科技手段应用于灭火战斗中,
11、及时发现火源并采取有效的扑救措施进行扑救,这样一来从时间上看就可以跳过停水排烟阶段,直接找到火源进行扑灭,大大节省了灭火战斗的时间,有效提升了部队的灭火作战效能。 2.3 余火清理阶段的火灾扑救。 对于藏民房火灾扑救来说,余火清理至关重要。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官兵的人身安全紧抓不放,余火清理阶段周围的燃烧残余物在火焰的燃烧下其重量承载能力下降,外加大量灭火用水的浸泡,增加了其自身重量,如此一来很容易出现倒塌情况,威胁官兵人身安全;二是对损失的尽量挽回,灭火战斗步入余火清理阶段如果稍有不慎将对部分未损坏的物品造成损坏,因此在余火清理阶段应时刻把握尽量挽救财产损失这一原则;三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肃清余火,余火清理过程中大多为隐燃火即包括阴燃火和夹层火,特别是夹层火如果处理不当在余火清理完毕之时则整栋房屋已支离破碎,对此在余火的清理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尽量使用热成像仪等科技装备及时准确查找到余火位置,再将其扑灭。 综上,藏族民居火灾的扑救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处置过程,以上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所做的粗浅思考,仅供探讨。 参考资料: 1、毕兴权;传统藏式建筑特点.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72010 (S2) 2、刘希臣;王厚华;我国古建筑的火灾特征及消防对策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 2008 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