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摘要: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投资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曾对凭祥市十多所农村小学(含教学点)的调查发现,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仍然困难。虽然是窥豹一斑,但是也能折射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党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在教育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之时,事实的见证引发了笔者诸多的思考。制约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
2、从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加以分析和思考。 二、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方面 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包括“一师一校”式的教学点)在师资及生师比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1.教师工作负担重、待遇偏低。 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样本校教师周课时平均达 24 节,教学点平均周课时达 35 节。超工作量使教师陷于疲惫状态之中,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另2外,教师工作收入相对偏低。而且除工资外,无其它福利。 2.教师培训机会少,教学技能偏低,教学方法陈旧。因人员紧缺,经费所限, 80%教师没有接受培训、进修的机会。80%教师对现代教学媒体一无所知。 (二)物力方面 1.其一,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校舍拥挤,教
3、学设备严重缺乏,致使教师一支粉笔七尺讲台上课。其二,生均课外图书占有量极低,平均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生均 20-30 册)的 10%。部分教学点和初级小学图书拥有量为 0。 2.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的音乐、美术器材极少,大部分学校没有配备,尤其是初级小学和教学点,因而就谈不上使用了。体育器材的配备也少而单一,要么没有,要么只有一两个篮球、羽毛球之类,而且 80%的中小学没有标准的运动场。鉴于此,直接影响到体、音、美课程开设。 3.教学器材配备率低,而且分布不平衡。教学点和初级小学均未配备,完全小学平均每校只有数学和自然教具。录音机是仅有的电教器材。教学器材不全的小学占 70%。 4.教师办公用房
4、少,两三人一间。而且无办公电话,对外联系少。 (三)财力方面 调查发现,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县财政投入教育的只是教职工的工资和离退休教师工资。因而,办公用品以及教学的开支只有学校以每学期每生的杂费收入支付。乡镇投入甚少。社会捐资很少,学校创收为零,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尤其是当前农村教育附加费和教育集资的取消,大大减少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来源。3正是由于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投资的严重不足,致使学校的数量的不均衡和地区布局的不合理,教师的负担重,出现了师资缺乏,教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不高的现实。这样,扼杀了农民本来就较弱的送子女上学、投资教育的积极性,造成了恶性循环,
5、对“普九”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三、完善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真正认识到义务教育的战略基础地位。同时,进行政策教育和舆论宣传,让全社会真正关心和支持义务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教育,因为它是中国能否完全普及义务教育和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关键和决定性的因素。 (二)建立完善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义务教育资金 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投入的国家主体地位,建立义务教育的投入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经费
6、的体制。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间财政资源转移,是中央和省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以保证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资金的供给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使贫困地区的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办学条件达标,贫困学生得到必须的补助。具体要求为,首先,应确立县级政府为义务教育财政转移的基点,是义务教育财政转移的接受单位,承担义务教育的直接财政责任。其次,建立县级政府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模型,如总额比例补助模型、分项补助模型和转移支付补贴额模型等,并明确转移支付的4需求。再次,建立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制度,保证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此,要严格执法的力度,加强资金
7、运用的检查,以免防止资金的挪用和占用,专款专用,定期上报使用情况,并逐一核实。同时,加强绩效管理。对不能完成相关指标要求的如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以及教师危房修补的情况等都要做相应的扣除处理。 (三)完善教师人事制度,建立合格的教师队伍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编制标准,合理确定小学的教职工的比例,精简机构,压缩、分流农村小学中富余的非教学人员,清理在编不在岗的各类人员。 2.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制度,对在岗教师进行资格认定,优先录用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任教的同时,有计划地录用具有教师资格的其他院校的毕业生。 3.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对培训后仍然不合格的教师进行分流或者辞退。
8、 (四)调整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布局,优化农村小学资源配置,规范农村小学学制,改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原则,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确定学校的服务半径。通过有计划地撤并、置换、改造和新建等形式,建立规范合理、服务半径适中的农村小学。有计划地将位于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及文化相对闭塞的地区的初小和教学点办成寄宿制和半寄宿制的复式完小,并适当给予寄宿补助,尤其是贫困儿童的补助。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教育投入,实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 。并逐步加强对农村小学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尽量享5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规范农村小学学制,以便合理投资,提高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教育厅办公室.甘肃教育年鉴(2002) Z.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2. 2靳希斌.教育经济学(修订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马培芳,景民.教育特区贫困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