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思路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77273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思路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思路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思路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思路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思路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思路分析摘要: 由于高层结构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因此,高层混凝土结构在高层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通过高层建筑各种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如何优化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所居住的建筑要求也越来越高,建造的各类高层建筑层出不穷给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面貌,日益复杂的使用功能和多样化的建筑特征给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者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下面本文通过高层建筑各种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

2、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法思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在高层建筑业的发展中,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新型结构;智能建筑结构。 1.1 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最早的高层建筑结构,该结构主要由钢筋和混凝土构成,以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和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主要承重要件。此结构的整2体性较能好,且具有耐高温、位移小、维护方便、成本低和刚度大等特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系列特点,都是钢结构所望尘莫及的。随着我国混凝土增强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钢管混凝土、钢混凝土和

3、高强混凝土等方面技术的不断成熟。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高层建筑所采用的结构体系,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也是大多数设计者最熟悉的建筑结构型式。 1.2 组合结构 组合结构除了具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外,还具有静、动力工作性能优异、科技含量高、对环境污染少、大量节约钢材、降低成本和施工进程快等优点,其中节约钢材的特点是由于其混凝土在钢管内的三轴受压状态可提高自身承载力的结果。因而,组合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取代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与更高的建筑中,并且在电力、造船、交通和冶金等方面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1.3 新型结构 在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剪力墙体系和框架体系等几种类型是比较常见的

4、,而对于新型的结构体系,它主要是以筒体的组成方式来作为区分标准的,新型结构体系可分为三种体系:筒中筒体系、框筒体系和束筒体系。相比于传统的单片平面结构体系,新型结构体系中的筒体则具有更大的抗侧刚度,且承载力更大。目前,在功能较全且层数较多用途较广的高层建筑中,这种新型结构体系相对比较适用。 1.4 智能建筑结构 智能建筑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建筑技术的结合产物,在高层建筑3中具有比其他结构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智能建筑主要是通过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要素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为世人提供一个安全、快捷、便利、舒适和高效率、高投资的环境空间。 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考虑因素 在高层建筑中,当

5、建筑物达到一定高度,安全性就会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是安全性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对于具有一定高度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就显得异常重要,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使其达到强度足够、刚度适宜、延性良好、设计合理的标准。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1)侧向力,侧向力主要是指建筑物在建成以后所承受的风力、地震力和垂直载荷等外力。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低层建筑,都要承受这样的侧向力,低层建筑受到水平力较小,而高层建筑受到水平力随着层数的增多而不断增大。因此,水平荷载和地震力等侧向力应该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着重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正是影响高层建筑物结构变

6、形、结构内力和建筑土建造价提高的主要因素;2)适宜的刚度,据胡克定律,剪切模量 G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向同材料的刚度,同时,建筑物的形状购置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建筑物在塑性期的刚度。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建筑高度是一系列风险因素的出现原因,其中不仅包括侧向力,更包括侧向位移,它是会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高层建筑在水平力的作用之下,为了使高层建筑的侧向位移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高层建筑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自振周期必须控制在最合理范围内。只有这样,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才是最优化的;3)延性良好,正如我4们的常识所知,当同时受到地震等侧向力的作用,高层建筑比低层建筑更容易变形,其原因

7、主要就在于高层建筑更具柔性。 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在满足具有足够的强度之后,提高高层建筑结构整体和局部的变形能力成为第二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当整体结构进入塑性变形阶段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在当今的设计技术条件下,通过优良的概念设计和合理的构造措施使高层建筑具有足够的延性这才是设计问题的重点。避免高层建筑在大地震作用下而倒坍,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 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思路分析 如果想要塑造一个完美的整体,局部就必须与整体达成一致,适应整体。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作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部分,它必须能够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相适应。目前,在整体结构合理的条件下,追求结构中各个构

8、件的最大承载力成为国内外学者追求的主要目标。目前为止,对于各个构件的优化,尽管各国学者已经进行过相关研究,但行业内仍没有一个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成熟数学模型,同时这一模型能够满足各种结构设计规范条件,符合设计人员习惯,又尽可能接近最优解。因此,在实践的指导下,对各个构件内力的最大承载力的追求就成为设计人员的目标。从本质上说,优化设计的关键点就在于整体和局部概念的统筹合理,二者兼顾。接下来,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提出具体三项方案: 3.1 合理使用高强砼和高强钢筋。在建筑的整个施工过程中,用钢量是影响总造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合理降低用钢量,降低造价,5节约成本,设计中必须合理

9、使用高强钢筋。然而在高层建筑位于深厚软弱地基之上的情况下,强砼和高强钢筋高优化构件截面尺寸的合理使用,对于减轻地基载荷,降低基础施工的难度,缩减造价,将具有非常直观的经济效果。由于地震对于一幢建筑的破坏程度,是与该幢建筑的自重成正比的,自重越大,受损毁的可能性,破坏程度就越大。因此,减轻建筑物自重能够减小其受地震破坏的程度,为建筑物的安全提供保证。所以,高强砼和高强钢筋在设计中的合理使用对于快速、有效的减少墙、柱、梁、板等构件的截面尺寸,减少用钢量,减轻建筑自重,最后达到降低造价及安全使用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对于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平面性状、各部分的刚度和

10、承载力是三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首先,平面结构性状应该最大限度的做到简单而且规则,长度不应过长,凸出部分不应过大,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其次,刚度和承载力在各部分应该分布均匀,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应该禁止采用,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的侧向刚度结构才是最合理的。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结构足够合理,正如以上所述的标准一样,但却缺乏美观和实用性。这时,就需要结构设计人员要特别重视结构概念设计,并且将概念设计贯穿于建设过程的始终。使建筑结构在满足美观、适用的前提下,平面的布局和竖向布置既简洁、又规则均匀,从而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 3.3 注重剪力

11、墙的平面布置。具体应如何注重剪力墙的平面布置,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剪力墙的布置原则在于沿周边均匀、相对集6中布置,同时又不损害建筑原有的使用功能。一般布置在建筑物的楼梯间、电梯间处,以及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其间距宜适中,不宜过大;2)剪力墙墙肢截面应具有简单、规则的特点,剪力墙结构应具有一定侧向刚度,但不宜过大;3)较多的短肢剪力墙不会起到联合剪力的良好效果,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情况更是应该避免出现。 3.4 抗震设计中,注意混凝土筒体的承载力和延性。对于混合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出于抗震的需要,不同高度的建筑物,型钢柱的设置位置与设置方法是不一样的,型钢柱设置于筒体四角,建筑

12、物高度一般低于 130m,并且抗震设防等级多为 7 级;筒体四角和楼面钢梁与型钢混凝土梁的交接处设置型钢柱,建筑物的高度一般高于 130m,同时抗震设防等级为 7、8、9 级。以此增强外围框架的刚度及承载力。通过刚性连接外围框架平面内柱与梁的方法可达到增强外围框架的刚度和水平承载力的目的。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设置外伸桁架加强层;第二,分段拼装外伸桁架与筒体剪力墙的刚接的方法可以被采用;第三,贯通性的刚接桁架与抗侧力墙体应均匀分布。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避免楼层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侧移。 4 结语 总之,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考虑高层建筑风和地震力等侧向力的影响;考虑自重和地基载荷的影响;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具有适宜的刚度,具有良好的延性。与此同时,也应该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结构整体的设计,了解总体系和主要体系间所存在的最佳受力标准,从而找到最优结构方案,满足各方设7计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JG 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02. 2G 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 3徐宜和,丁勇春,等.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的探讨J.江苏建筑,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