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第13章-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ppt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57825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生态学-第13章-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洋生态学-第13章-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洋生态学-第13章-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海洋生态学-第13章-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海洋生态学-第13章-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三章 海洋污染、生境破坏学习目的n 掌握海洋污染的特点、污染物质迁移、转化过程、海洋的自净机理和环境容量概念 .n 了解海洋污染的个体、种群和群落的生物学效应以及海洋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n 了解赤潮现象概念及其危害、赤潮发生的原因和基本过程以及赤潮预报的理化、生物学依据,同时明确预防赤潮的基本对策。 第一节 海洋污染一、海洋污染和环境自净(一)海洋污染的定义及其特点 1污染源广 2持续性强、危害大 3扩散范围广 4防治困难 海洋污染物质按其来源、性质和毒性,有多种分类方法。通常按污染物质来源分为以下几类:n 1.石油及其产品(包括原油和从原油分馏出的许多产品)n 2重金属 n 3农药 n

2、4有机废物和生活污水n 5放射性物质 n 6热污染 (二)海洋污染物质分类1物理过程 2化学过程 3生物过程(四)海洋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1海洋自净能力( 1)物理净化 ( 2)化学净化 ( 3)生物净化 (三)海洋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2环境容量( 1)绝对容量 ( 2)年容量 (一)富营养化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海口、海湾,引起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的污染现象。(二)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生态效应1赤藻和大型海藻藻华2缺氧区3. 食物网结构简单化4. 重要海洋生境消失二、近岸海洋富营养化 及其生态效应赤潮和赤潮生物1赤潮的定义所谓赤潮( red tide)是海洋中某些

3、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面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 2赤潮生物类别全世界已记录的赤潮生物有 300种左右(可能个别存在同种异名),隶属于 10个门类。我国海域分布的约有 127种,隶属于 8个门类(国外已报道的 10个门类中的细菌和绿藻赤潮生物尚未在我国发现)。其中在我国沿海发生赤潮的赤潮生物有 30多种,主要是甲藻类( 15种),其次是硅藻类( 7种)和蓝藻类( 4种)(张水浸等 1994)。 赤潮是各种色潮的统称 3 赤潮生物的垂直移动和聚集( 1)垂直移动 一般认为,白天移动到表层可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当表层营养盐被大量消耗后通过垂直移动到较深处,可有效地摄取营

4、养物质。( 2)聚集 生物性聚集和物理性聚集( 1)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覆盖海面或附着在鱼、贝类的鳃上,造成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 2)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细胞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海水严重缺氧,鱼、贝类等海洋动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 3)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中毒或死亡。如链状膝沟藻( Gonyaulax catenella)产生的石房蛤毒素就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 ( 4)居民通过摄食中毒的鱼、贝类而产生中毒。目前已知的赤潮毒素有麻痹性贝毒、神经性贝毒和泻痢性贝毒等三大类。 4赤潮的危害 n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n 2.POP的 4个重要特征持久性生物积累性远程迁移能力三、有机污染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