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世界水日浅谈目前我们水与粮食的忧思摘要: 该文阐述了水的宝贵以及其与粮食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有限资源,针对人们在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造成的水污染等问题,反映出水与粮食的现状并不是尽如人意,提出了保护水资源,对废水的处理利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等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建议。 关键词: 世界水日 ,水资源, 粮食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paper expounds the value of water and the food is to the survival of humans limited resources, according to people in the lif
2、e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 water pollution caused by such issu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and grain reflect and is not satisfactory, and puts forward protection for wate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duce the grain loss and wast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S
3、uggestions. Keywords: world water day, water, foo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1、概述 2012 年 3 月 22 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 。联合国确定的 2012 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 ( Water and Food Security) 。潘基文秘书长说,若要生产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迅速增长的世界人口,国际社会就必须确保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世界上“最重要且有限的资源”水。 水利部确定 2012 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
4、宣传主题为“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根据每三年发布一次的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 ,地球表面超过的面积为海洋所覆盖,淡水资源十分有限,而且在空间上分布非常不均,其中只有.的淡水资源能够供人类、动物和植物使用。对淡水资源构成压力的主要方面之一是灌溉和粮食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 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城市对饮用水、卫生和排水的需要。全球目前有.亿人口仍在使用未经净化改善的饮用水源,亿人口未能使用得到改善的卫生设施,约有亿至亿人家中没有安全可靠的自来水。每年约有万人的死因与供水不足和卫生状况不佳有关,这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全球有超过的废水未得到收集或处理,城市居住区是点源污染的主要
5、来源。 地下水是人类用水的一个主要来源,全球接近一半的饮用水来自地下水。但地下水是不可再生的,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源已达到临界极限。目前与水有关的灾害占所有自然灾害的,而且这些灾害的发生频3率和强度在普遍上升,对人类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2、水和粮食安全息息相关 据资料显示,到 2050 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 90 亿,这意味着更高的粮食需求,但水资源正在对粮食生产造成日益严重的制约。 2、1.水是粮食安全的关键。 粮食生产需要用到大量的水。据相关资料给出这样一组数据:我们每人每天需要摄入 24 升的水。但是,生产每人每天所需的食物,就需要 20005000 升的水。生产 1 千克小麦要用大
6、约 1500 升的水,而生产1 千克牛肉消耗的水量是这个数字的 10 倍。饲料作物生产,屠宰过程以及肉、奶和乳制品的加工都需要大量的水。 2、2.缺水是造成饥荒和营养不良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人们依靠当地农业获得粮食和收入的地区。降雨的不稳定性和水量的季节性改变,可能导致暂时的粮食短缺;洪灾和旱灾都可能导致一些最严重的粮食危机的爆发。 3、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 3、1.目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水危机由两种原因:一个是资源型缺水,其基本上属于自然原因,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及西北地区出现了资源性缺水,近些年,西南地区也出现了气象干旱现象;另一种是水质性缺水,这基本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7、,由于近几十年来,我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快速发展,过早地透支了水资源的成本,并致使我国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受到相当严重的污染,形成了成了水质性缺水地区。 43、2.农业用水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于 4 个方面:河川径流是典型的地上水形式,是农田灌溉最主要的水源;地面径流,因为属于地上水形式。但是由于气候的关系,我国南方、北方的水量是大不相同的;地下径流是地下水的最重要来源,我国北部地区最常用的农田灌溉方式;城市再生水,主要来自于生活、工业废水的再次使用,符合城市农田和绿地的灌溉标准。 3、3.干旱 干旱是造成我国粮食减产的最大“元凶” 。据中国水旱灾害公报公布
8、的数据,1950 年至 2007 年,全国农业平均每年因旱受灾 3.26 亿亩,年均因旱损失粮食 158 亿公斤,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粮食损失的 60以上。2011 年长江下游的干旱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并造成了长江五省共有3483.3 万人遭受旱灾,农作物受灾面积 3705.1 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66.8 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 149.4 亿元。 3、4.地下水问题 地下水是我国农业灌溉最重要的来源,但是我国地下水严峻的问题:一个是掠夺性透支开采,造成地下水挖空。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由于水资源匮乏,整个华北地区的用水超过 70%是依靠地下水。由于长期大规模开采,华北地区的地下水透支已达 1
9、200 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目前有近 7 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另一个方面是地下水的污染问题,据资料显示,我国大、中城市,浅层地下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污染。其中约 50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较严重,部分5城市浅层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饮用。透支开采和污染,致使原本就相对紧缺的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越来越少,将严重危及粮食安全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境安全。 3、5.江河湖泊问题 由于人口膨胀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生态建设开发主体与治理主体不一致,难以保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多头管理,缺乏整体规划;湖泊法律法规缺位;科学研究不够,缺少科技支撑;大规模盲目围垦;湖区用水过度;
10、工业化、城市化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和乡村农药、化肥的过度超标使用,造成了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据了解我国七大水系中,只有珠江和长江的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中度污染。 3、6.农田污灌问题 我国是世界第一灌溉大国。污水用于农田灌溉,一方面可以缓解当地的农业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另一方面,由于污水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为作物生长所必需。但是,由于用于灌溉的污水大多数未经任何处理,污水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已经造成污水灌溉地区土壤、地下水和作物的严重污染。譬如,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水灌溉区域调查统计显示,140 万公顷污
11、染灌溉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土地面积占农田灌溉区面积的 64.8。如何解决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的饮食健康?将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4、我们需要采取的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面临水资源的挑战,要积极?取应对6措施: 4、1.要用更少的水生产更多的粮食。 在粮食生产系统中,资源需要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在不提高旱作农业和灌溉农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情况下,保持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产量的增长,这是不可能的。 传统意义上的“产量”指的是特定土地上的产出。现在需要测量每单元土地上投入的所有资源,包括土地、化学物质,尤其是水的可持续生产的产量。小规模的灌溉技术,如脚踏泵或者滴灌技术都有
12、助于提高水的使用效率。鼓励可持续农业和可持续粮食消耗的激励措施要到位。进一步推动改善水资源管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保护水资源也需要保护生态系统,因为生态系统能维持水的供应和水质。 例如,一块状况良好的土壤能吸收大量雨水,避免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以及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流失。保护性农业是一项多功能的农业实践,能使土壤和地表抵御与水有关风险的能力增强。同时,能提高地下水和河流的水量,改善水质。 4、3. 我们应该为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做好准备。 为应对气候变化采用水管理政策和实践能够减少与水有关的灾害。旱灾和洪灾风险管理,都要求蓄水方法的改善;池塘、水坝、山塘水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
13、壤、湿地和蓄水层等生态系统,都是提高蓄水量的选择,需要共同管理,以实现降低风险的最佳效果。 4、4. 对废水的处理利用。 7处理过的废水、不纯的水,甚至淡化的海水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用于农业生产,尤其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快速扩张的城市周边地区。城市废水正在成为一个更加可行的农业用水和营养物质的来源。另外,还可以利用农业生产或者加工过程产生的废物获得生物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4、5.实施水生态治理修复, 确保粮食安全 无论是干旱,还是水资源“赤字”或是水环境污染问题,都会对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据悉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 ,将按照湖泊营养化控制、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安全保障、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及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 6个主题,对我国水环境进行污染治理。另外,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 提出了调查评估、污染防治、修复试点这三项主要任务。为此,除了地下水污染进行修复外,还应该重点放在“防”方面,应该采取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相关措施。其次我们还将加强生态水文系统的修复,恢复水源涵养能力;还应继续加大农田水利的建设力度,为抗旱排涝保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资料: 1、 中国水旱灾害公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第 1 版 (2006 年 12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