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既是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又是景观生态规划、评价及管理等应用研究的前提条件,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纽带。 6.1 景观生态分类6.1.1 土地分类方法评价 科学的土地分类始于 20世纪 30年代。当时的德、苏、英、美等国都开展了比较广泛的土地和景观研究。经过 60多年的发展,土地分类内容不断扩展,方法层出不穷,现存的各种土地分类中,就其对土地内在属性认识的差异,选择分类的指标和要素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 发生法、景观法 和 景观生态法 3种。 发生法 是着眼于土地的形成过程,以发生的关联与相似性为依据进行分类。 景观法 是通过土地空间形态相似相
2、异性的识别进行土地分类的方法。 景观生态分类 主要特点是在景观法中叠加了发生法的优点,旨在得到一种更为综合和实用的土地分类。 6.1.2 景观生态分类 景观生态分类 实际就是从功能着眼,从结构着手,对景观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通过分类系统的建立,全面反映一定区域景观的空间分异和组织关联,揭示其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征,以此作为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管理的基础。 1)景观生态分类的目的和特点 :就在于综合反映景观的形态和发生两方面特征。一般地,在单元确定中,以功能关联为基础;在类群归并中,以空间形态作指标。 2)景观生态分类的内容对单元空间范围的界定和等级水平的确定,是景观生态分类的主要部分。在个体单元
3、确定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发生特征及其指标,对所及层次单元进行类群归并,是景观生态分类的另一重要部分。 5.1.3 景观生态分类体系与指标选取根据景观生态分类的特征及指标选取,分类体系的建立宜采取功能与结构双系列制。 功能性分类 是据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特征,主要是生态功能属性来划分归并单元类群,同时要考虑体现人的主导和应用方向的意义。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类型单元间的空间关联与耦合机制,组合成更高层次地域综合体的整体性特征;二是系统单元针对人类社会的服务能力。结构性分类 是景观生态分类的主体部分,包括系统单元个体的确定及其类型划分和等级体系的建立,是以景观生态系统的固有结构特征为主要依据。景观生态
4、系统特征可以分 4个方面来考察:空间形态、空间异质性组合、发生过程、生态功能。 景观生态分类的一般步骤: 首先, 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图和其他图形文字资料,加上野外调查成果,选取并确定区域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要素和依据,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的范围及类型,构建初步的分类体系。第二, 详细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表列各种特征。通过聚类分析确定分类结果,逻辑序化分类体系。第三, 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由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作为功能性分类结果。实际上,前两步是结构性分类,第三步属功能性分类。初始分类的主要指标 ,一是地貌形态及其界线;二是地表覆被状况,包括植被和土地利用等。 河北坝上
5、土地利用变化( 1987-1996)6.2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评价6.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提供保存生物进货所需要的丰富的物种与遗传资源,太阳能,二氧化碳的固定,有机质的合成,区域气候调节,维持水及营养物质的循环,土壤的形成与保护,污染物的吸收与降解及创造物种赖以生存与繁育的条件,维持整个大气化学组分的平衡与稳定,以及由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及其具有的美学、文化、科学、教育的价值。生态系统的这些功能虽不表现为直接的生产与消费价值,但它们是生物资源直接价值产生与形成的基础。可以说,正是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才使人类的生态环境条件得以维持和稳定,这也是 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所在 。 生态系统服务在狭义上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对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可以将其分为 4个层次: 生态系统的生产 、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 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 和 生态系统的娱乐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