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81583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摘 要:粮食安全问题是全世界人们长期关注的一个永恒话题。黑龙江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在逐步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和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粮食生产环境恶化、种粮成本不断提高和产业化水平仍较低等问题。在当前黑龙江省粮食连年丰收的前提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信贷资金支农助农的作用,不断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综合功能,加快发展农业政策性投行业务和强化农业政策性金融基础建设,以推进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粮食产业;政策性金融;信贷资金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

2、: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030-02 一、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状况的基本分析 (一)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部边疆,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黑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以全国 1/10 的耕地面积,生产出全国 1/7 的商品粮,粮食供给全国 1/6 的人口,在全国粮食主产区中牢牢稳固了“排头兵”的地位。 1.逐步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充足的耕地面积成为黑龙江省固守产量2大省头衔的有力保证。2004 年以前,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基本保持平稳,变化不大;2004 年开始,特别是随着国

3、家全面落实“一免两补”等惠农富民政策,黑龙江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在维护种植面积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提高,播种面积迅速增加,从 2003 年的 786.3 万公顷增加至 2012年的 1 151.9 万公顷。 2.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黑龙江省 19491982 年的 33 年间,全省粮食产量年均递增 2.1%;自 1983 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年均递增 7%;1990 年以来增产明显,且产量基本稳定;进入 21 世纪以后,粮食产量更是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增长。特别是 2009 年开始,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的重大部署,黑龙江省正

4、式启动了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目前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在 4 000万吨以上,粮食商品量 3 200 万吨以上。2011 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 5 570 万吨,粮食商品量达到 4 465 万吨,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大丰收,首次超过连续 10 年居全国首位的河南省。2012 年全省粮食总产和商品量夺得全国双第一,粮食总产达到 5 761.5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9.8%。 3.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黑龙江省作为产粮大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合理,大型优质客户资源丰富,为粮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全省农产品加工量达到 3 500 万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 1 700

5、 户,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已发展到近 150 户。全省种植业基地面积发展到 8 600 万亩,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 80%以上。初步形成了玉米、3大豆、水稻、小麦、马铃薯、畜禽、乳品和山特产品等八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带。 (二)粮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黑龙江省在发展粮食产业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粮食产业发展的步伐迈的还不够大,与农业大省的发展定位尚有差距。 1.粮食生产环境恶化。土地资源是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由于长期过度采伐、开垦、放牧和大量的建房,忽视了对黑土地的保护,导致耕地被毁,生态环境恶化,水土大量流失。据有专家预测:黑土地水土流失如果不加快治理,再过 40 年

6、,北大仓的黑土地将不复存在。 2.种粮成本不断提高。近几年,虽然国家支农力度加大,粮食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但受种粮农资价格、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的影响,主要粮食作物平均直接费用以年均 8%9%的速度攀升,粮食纯收益呈下降趋势,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或种植经济作物,粮食生产受到威胁。 3.产业化水平仍较低。目前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业发展速度、产业化程度均属于较低的省份之一。拥有资源优势的黑龙江水稻产区和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区,发展潜力巨大,但其拥有巨大粮源优势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大收益。2010 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 5 012.5 万吨,加工总量为1 040 万吨,占比仅为 2

7、1%。黑龙江省虽是产粮大省,却不是粮食加工强省,与国内先进省份在加工能力、精深加工程度上有很大差距。大多数农产品的开发都还停止在“原”字头上,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4相对较弱,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技术优势的产品。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的支持模式 (一)粮食信贷业务支持模式的发展阶段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其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综观农发行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对粮食产业的支持模式也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历程。 1.粮食信贷业务初步建立(19941998 年) 。1994 年农发行成立后,粮食信贷业务扶持的对象主要是接受国家和地方

8、政府委托从事政策性任务的企业,这些粮食信贷业务依据国家指令性计划,保证承贷主体执行国家政策和宏观调控任务,贷款需求具有很强的刚性。 2.粮食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运行(19982000 年) 。1998 年,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出现重大调整,农发行粮食信贷政策也出现了相应调整,成为专司粮棉油等农产品收购、调销、储备等政策性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该阶段农发行发放的粮食贷款全部是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贷款实行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了农业发展。 3.粮食信贷业务市场化(20002004 年) 。2000 年开始,国家调整了保护价粮食收购范围,部分地区、部分品种先后退出了保护价收购范围

9、,开始了粮食市场化改革。该阶段,农发行坚持市场定价,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自主收购,满足企业从事粮食收购的资金需要。 (二)粮食信贷业务综合服务的支持模式 2004 年 5 月开始,全国范围放开了粮食收购市场和粮食收购价格,所有粮食品种不再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除了中央、地方储备及调控等5政策性粮食信贷业务外,其余均由粮食企业依据市场状况自主经营,市场机制在粮食生产流通中的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最终确立。其粮食信贷范围、贷款对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以中央和地方储备贷款、粮食调控贷款、粮食收购贷款、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多主体并存的粮食信贷业务综合服务的格局。 总体上看,农发行各发展阶段的支持模式都是以支持粮食产

10、业全方位发展为基本目标,支持粮食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了对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及调控市场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信贷资金支农助农的作用 1.全力支持粮食储备规模有效增长。储备粮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国家或地方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发挥效果,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可进一步加大政策性资金投入,在储备粮资金供应上,根据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及时、足额供应,努力促进国家粮食政策的落实,以确保储备粮各项计划的顺利实施。 2.做好市场性收购资金的投放工作。黑龙江省农发行机构应适应粮食市场变化,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工作,按照市场定价、企业自主、理

11、性入市的原则,积极支持粮食加工及贸易企业自主经营,参与市场性收购,强化市场性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确保国家制定的农民增产增收目标的实现。 3.加快产业化龙头及加工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是经6实践证明带动农户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最有效途径。黑龙江省农发行机构支持粮食产业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应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使其成为推动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 (二)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综合功能 1.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农业保险的参与和扶

12、持。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在黑龙江垦区得到了尝试和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相互制保险模式。但由于该模式主要是针对黑龙江省农垦系统,覆盖全省的农业风险防范体系尚未健全,鉴于此黑龙江省农发行机构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农业保险政策性业务,以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功能。 2.完善政策性农业担保业务。黑龙江省农发行机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可由其为农业贷款提供担保,同时更好地吸引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和其他社会资金参与到粮食产业发展中来,进而改善农业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风险,为国家粮食安全创造条件。黑龙江省农发行机构应把农业贷款担保业务作为今后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有效解决全省粮食产业发展风

13、险高的后顾之忧。 3.设立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目前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是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国家为改变农村金融市场日渐萎缩的不利局面而构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应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制度的精神,抓住时机,准确把握村镇银7行的准入政策,积极筹建并成立有利于扶持“三农”发展的村镇银行,并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加快发展农业政策性投行业务 1.开办农机金融租赁业务。黑龙江省具有开展大型农机设备融资租赁的条件和环境,在大型农机具方面一直保持着刚性、线性需求。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

14、区,黑龙江省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对农机需求旺盛,农机化工作一直保持着稳健发展的趋势,这些均为黑龙江省农发行机构开展农机金融租赁提供条件。 2.发展农业投资基金业务。发展粮食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黑龙江省农发行机构为全省发展粮食产业搭建的融资平台主要是以贷款为主的债权形式,难于较快实现向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发展农业投资基金业务,创新融资方式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成为推动粮食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强化农业政策性金融基础建设 1.完善信贷风险保障机制。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各种信贷管理制度,并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对各项制度规定进行修订

15、和完善。在规范规章制度的同时要切实加快信贷上报的速度、简化信贷受理的程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黑龙江省农发行机构粮油信贷业务已由传统的流通领域逐步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整个产业领域延伸,随之而来的信贷风险也由单一风险向多元化风险转变。因此,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管理手段,有效提高粮油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83.实施工作考评奖惩机制。建立合理的粮油信贷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科学的工作考核评价方法,完善激励和惩罚运行机制,尽快建立以政策目标实现为主要内容的、权责利相结合的、不同层次的经营责任制度。参考文献: 1 白钦先,王伟.各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体制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 甘绍群.“三农”问题与农业政策性金融定位研究J.武汉金融,2004, (3):34. 3 宫海鹏,胡胜德.农业政策性金融与粮食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 (7):30-31. 4 张玉华,等.黑龙江粮食持续增产面临多重挑战N.中华工商时报,2011-08-24(2). 5 李钧,等.粮食供求形势及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研究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2, (7):30-32. 责任编辑 王 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