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刍议当代艺术文化社会产能和再生产摘要: 艺术在社会建构意义上的生产力和产能,不仅是后现代化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一种生产力,同时更是以人的文化诉求和精神消费为内驱力的中国社会文化生存与“社会再生产”的时代标志。 关键词: 艺术文化文化产业生产力社会产能社会再生产 中图分类号: J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社会产能与再生产能力的大小,既是生产与消费关系状况的表现,也是消费生产力的重要标志,这是历史辩证法的一个基本通则。实践证明,日益蓬勃的大众文化消费所决定的艺术文化的社会生产力,无论在何种意义上,都是我国社会建设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内容。这在整个中国社区建设城镇化与艺术生活化、生活审美化形影
2、相随,视听艺术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今天尤为显突显。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更加强调人本、民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前景中,这实质上也是在新的高度、新的时代意义上,历史重提了艺术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历史价值取向的问题。我们知道,历史是现实的,真理是具体的。每一时代都有每一时代的特殊矛盾。目前,我们面临的新的现实是:在经济/技术/知识/信息日益全球化背景下,本土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民众生活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适应于包括城市规划、城乡文化旅游、公共生活设计、以及创意产业等生产力解放需要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加快城镇2现代化建设步伐以应对国际竞争和未来挑战的不断对外开放,使得人民群众物质、文化
3、生活不断丰富提高的现实需要与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长远利益间的关系问题;学习利用人类各民族先进文化与抵御霸权主义经济意识形态的垄断、颠覆间的关系问题;多种所有制形式下多种文化形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主旋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城乡人口素质与教育就业、资源开发与环保、倡廉与反腐等集中表现为改革、发展与稳定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和矛盾,既为当代文艺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矿源,也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任务。在这种关系中,任何“壁上作品”或“城建文本” ,都无可回避地构成了自己的一定的文化政治属性,从而任何作者,也都必然表现出自身的文化自觉和“历史感” 。 应该说,我国艺术文化实
4、践中的道德自觉和审美理想,实在是民族复兴的一种国际现实性。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其现实要求,就是看艺术创作、生产和艺术产业,能否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能否反映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从而归根结底是能否围绕国计民生根本利益实现十八大最新提出的社会建设“六大目标”这样几个方面来理解、来创造。也许不妨这样说,这不仅是贯穿人类历史“民贵” 、 “民主”精神传统的价值取向与主线,同时也是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所自觉追求的价值标准和境界。 就此意义看,作为存在于国情中的普遍规律的切实体现,在象征社会与视觉文化时代,从物质消费到文化消费,进而从消费文化到消费社会,实现愿望与实效的真正统一,其现实的重要归结
5、点之一就是:切实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力促增长方式转型。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继续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做好这一点,则更要探索、研究和不断汲取“艺术”在人类文化意义上所饱含的个性自由、能动创造的精神因子和普遍力量,全面不断地通过公民素质教育、社会文化传播、大众审美实践、以及城镇民众公共生活和家居环境的艺术化、美学化建设,在公益性与产业化的合理互动中,不仅促使其广泛地被整个社会所共享,同时也促使涵养其间的人的解放、人的创造精神的解放,从而在生产力能动要素的意义上,在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意义上,不断促进生产力的根本解放。 就艺术对社会、对城镇化建设、对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作用而言,
6、始终存在着的“理论探索”与“作品生产”相互作用的两个层面的实践支持。换言之,在“精神实践”层面,目前仍有几个没有成过去但却关乎未来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开掘: 发展生产力,首先离不开包括文学艺术自身内在的“工业”科学。这点,马克思早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提出,相应于通常的物质的工业, “诸如政治、艺术和文学等这样一些抽象普遍形式”的运动,也可以“看成是工业的一个特殊部分” 。这因为, “工业是自然界、因而也是自然科学跟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的关系” ,而“人的第一个对象,即人,是自然界” 。说到底,在文化生存和文化产业时代,人不仅是自己的直接对象和中介,同时更是目的。而艺术的产业化、
7、生活化,本质上就是关于人的理想化的存在。 发展生产力,同时更离不开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社会文化与意识形4态的“人本学” ,抑或是当代文化生存意义上的新的“精神现象学” 。亦如马克思所见,这不仅一般地指所有的“工业”科学的对象化存在“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 (同上书) ,同时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受到社会心理、文化意识形态的现实规定。 生产力的发展,其核心要素是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生产要素的核心。在当下的“信息时代”和“景观社会”中,生产力的效能与效率,始终与掌握、运用和创造知识、创造文化、创造美的生活的人分不开。人从来是、今后将更加是生产力各要素中能动的、因而是最活跃的决定性因
8、素。 作为生产力核心要素存在的人的活动,从来是、而且将来更加是既按照科学规律创造,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同上书) 。这是工学与人学、技术与艺术、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乃至人与自然、存在与意识的真正统一与同一。这点,在信息工程、环境工程、生命工程,尤其在当前蓬勃发展的网络经济、体验经济等“文化创意产业”所代表历史走向的“新经济”中表现得尤为现实直观。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对自身需要、自身实现的满足和发展。正如现代城市建设以人为本、以民为贵那样,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以技术工具为目的,只能是以美的环境、美的社会、美的生活为目的。并且,这种要求不仅作为目标理想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最本质、最
9、深刻、最现实的日常生活需要,艺术诉求与审美消费,正成为“后现代”再生产最强大、最持久的社会生产力。 那么在社会实践层面,应该说“艺术世界”各门类艺术以各自特有5的、本质的、为其它不可替代的方式来支持生产力和社会再生产的领域。有直接和间接两大方面诸多角度诸多形式。如:以多姿多彩优美和谐的内容形式来陶冶丰富人们的身心生活,消除劳动的紧张和疲劳;又如:或以深刻而崇高的审美震撼力,或以委婉幽默的讽喻,或以正面的揭示和张扬,引导提升人们的认识,升华民众的情感,弘扬社会正气,激发生产创造干劲和学习热情;再如:大到城市规划建设小至器具细枝末节,以深入周到的人文情怀,通过对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使用方式、心理
10、感受等美的设计营造,不断刺激社会消费再生产循环速率,为生产力发展不断提供新目标新方向新动力,等等。就其在社会建构与产能意义上讲,当中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艺术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支持,本质上是通过对作为生产力核心要素存在的人的精神意识与情感的审美的作用来实现。故,在建立生产力的概念与艺术家精深发展自身业务能力之间,就一切艺术生产和文化创造都是为了不断提高民生幸福指数这一最高原则看,两者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多多益善。 其次,艺术文化对社会产业结构调整、消费服务社会生成、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介入和作用,同时使得多种艺术形式本身也成为一种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方式和力量。如城乡建筑、大众电影、
11、公共雕塑、环境设计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文化产业化和再生产,等等。 最后,包括当下令人瞩目的的“双 11”电商一天销售 190 多亿的业绩证明,现代设计艺术特别是作为在地位和影响上将作用于其他一切生产活动的网络产业方式的当代信息设计,已成为全球“注意力经济”和6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件,并因此使得艺术与设计通过“社会设计”切实做到了与社会剩余价值创造之间的跨越式联系。 综上我们有理由说,艺术在文化和产业化意义上的生产力,不仅是当代人类社会具有巨大社会产能的一种重大生产力,同时更是以人的精神诉求与文化消费为内驱力的中国“后现代”社会发展、文化生存等“社会再生产”趋势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法 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法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程原.当代美术学的文化相位与社会建构J.文艺研究,2003:(6) 6美戴维?斯沃茨. 文化权利M.陶东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塞尔托.历史与心理分析M. 邵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美彼得?伯格,托马斯?卢克曼.现实的社会构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