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583452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陕西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陕西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陕西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陕西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是全校历史最悠久、师生员工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学院。现有教职工 107 人,其中专任教师 92 人,教授35 人、副教授 26 人,博士生导师 21 人、硕士导师 65 人;各类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 2201 人。几代学人薪火相传,立德树人,用辛劳和汗水铸就了“扬葩振藻,绣虎雕龙”的学院精神,师德师风建设绽放出了鲜艳的花朵学院荣获“全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单位” (2008 年) 、全校“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教职工歌咏比赛(长安校区) ”第一名(2011 年)等。在 2012 年底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

2、)在全国同类院系中位列第 15 名,在西部参评高校中位居第一,是全校所有参评学科中唯一进入全国前 20%的学科;在新近发布的武书连 2014 年中国 734 所大学各学科排行榜中,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位居 A+,进入了全国前 2%5%行列。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事迹如下:一、把师德建设贯穿于爱国守法尚德当中。学院认真贯彻党的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法履行高等学校教师职责,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教师中没有发生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无一例被家长和学生投诉之事,无一例违法乱纪之人。二、把师德建设贯穿于教书育人之中。在全校首创师生面对面交流平台和网络交流平台“文心阁” ,每周都

3、有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和网上聊天,为广大学子排忧解难。近五年以来,共有 200 余位教师参与了交流活动,学生参加人数累计达到 2800 余人,在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推广了文学院的做法,形成了如今广受学生欢迎的教授接待日制度。三、把师德建设贯穿到为人师表之中。先后有屈雅君、张国俊、程世和、兰宾汉、刘生良、吴舜立、2裴亚莉、刘银昌、柯西钢等教师被评为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刘生良、胡安顺先后获得明德优秀教师奖,尤西林、邢向东、张新科先后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张新科、李继凯、赵学勇 3 名教授先后获得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卢洪涛等 15 名教师、李晨子等4 名学生先后获得校级“优秀

4、共产党员”称号。他们以高尚的师德、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了无数学生。四、把师德教育贯穿于敬业爱生当中,以崇高的职业理想,真心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真正受益。在本科教学方面,教师以学生为本,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已形成制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先后获得陕西省名牌专业(2001 年) 、陕西省特色专业(2007 年) 、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 年)称号和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 年) ,中国语言文学(中文基地)获批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8 年)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 门(含网络教育 1 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 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1 门,陕西省精品课程

5、4 门(含网络教育 1 门) ,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2 门,校级精品课程 6 门,校级首批信息化示范课程 4 门。这些课程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国家文科基地(中文)创新实验区建设成果”、“国家级汉语言文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成果”系列丛书雏凤新声(学生诗词集)、教魂诗魄(教师诗词集)、木铎之音(教师散文集),已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反响良好。文艺学教学团队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先后获得省级教学团队。在优秀教学成果申报、教材编写等方面也取得显著成就。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上升。近年来出台了文学院研究生导师工作条例 、 文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意见等管理办法,设立了以

6、学院著名学者高元白教授、霍松林教授命名的奖学金,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培养质量。近年来,共有 1 位博士的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博论文,4 位博士的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博论文提名奖,8 位博士的学位论文获陕西省优博论文,2 位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入选“全国第二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 。3学院注重实践教学,把课堂教学与田野考察有机结合起来,每年组织二年级研究生外出文化考察,让每一位研究生在读书做学问的同时,游学行走,寻访古迹,感受周秦汉唐文化的雄浑博大,撰写考察报告,开阔了研究生的文化视野。屈雅君教授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先后在曲江寒窑遗址公园举办“王宝钏故事的当代阐释陕西师范大学

7、文学院体验式教学汇报演出” 、在大唐芙蓉园举办“金声玉韵 蕙质兰心”中国女性诗歌作品吟诵比赛等,把课堂搬到了故事发生地,深受学生喜爱。青年教师敢挑重担。文学院本科生本来就多,再加上还要额外承担全校大学语文公共课,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每年有 70%以上的青年教师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有的超工作量达 78%以上。五、把师德建设贯穿于严谨治学之中。学院教师以“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为美,以“学术失范、学术不端”行为为丑,潜心研究,追求真理,赢得了良好口碑。文学院辞书编纂研究所历时 28 载潜心编纂的十三经词典(刘学林、迟铎主编)于 2012 年顺利完成。这部共 15 册、3000 多万字的皇皇巨著

8、,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一万多个日日夜夜里,全体参编人员不为名利,不讲报酬,不怕不算论文也不算专著,不怕从中得不到什么实惠,成就了一项不朽事业,这种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这种甘于寂寞、努力产出大成果的境界,在当前经济大潮汹涌、人心浮躁的情况下更显出它的难能可贵。所以,著名语言学专家何乐士先生说:“成就伟大的事业需要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从十三经辞典的编撰队伍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 ”在他们的影响下,全院教师坚持“守正创新”的学术理念,近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54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23 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31 项,其

9、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3 项、重点项目 3 项、教育部重大项目 2 项、重点项目 1项;发表学术论文 526 篇,其中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 147 篇,出版专著、译著、文学作品 143 部,编著教材 82 部,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5 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41 项。科4学研究成了促进学院发展、提升学科水平、扩大学术声誉的着力点。六、把师德建设贯穿于社会服务之中,鼓励教师自觉传播优秀文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回报社会,建设社会。文学院一批教师长期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如郭芹纳、杨恩成、胡安顺等教授多年参与陕西省政府组织的全国公祭黄帝陵活动,并撰写祭文;霍松林、杨恩

10、成、刘锋焘等一批古典文学专家,长期与陕西文史馆合作,在推动长安文化与文学的研究与繁荣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文学院与陕西关中民俗博物院一直有良好的合作传统,从建院策划到发展运行,傅功振、曾志华、胡安顺、张志春、杨国庆等教师均做了大量工作,傅功振、张志春等还作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直接指导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几代学人持续助推陕西文学发展。几代教师中,许多都具有研究者和创作者双重身份,陕西一些重大文学理论问题的探讨、重要作品的产生都和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息息相关,为陕西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新时期文学发端的八十年代直至今天,文学院的许多文学活动,老一辈作

11、家霍松林、侯雁北、马家骏等,均在陕西文学团体任重要职位,以学者身份活跃在陕西文学活动的前台;新时期以降,畅广元、李继凯、屈雅君、李西建、李震等一批学人,从文学批评角度积极介入当代陕西的文学运动,促推了陕西文学的发展;刘路、刘明琪,张国俊、宏柯、朱鸿、梁颖等都是陕西文学创作的主力,为“文学陕军”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活跃在全国文坛上的一批作家、评论家,如白描、张浩文、冯玉雷、刘嘉军等都毕业于文学院。近年来,依据国家与地方文化建设的需要,学院不断对原有的科研机构进行评估与整合,相继成立了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长安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语文研究中心、延安文艺

12、研究中心等,建立了与社会需求密切结合的科研新平台,协同地方开展应用研究,其中,延安文艺研究中心与延安市委宣传部、曲江出版传媒集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进5行的延安红色文化“口述历史”及“延安文艺研究书系”两个丛书的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之中。2013 年以来,学院借国家“2011 计划”之东风,申报了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交叉学科、陕西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等协同创新研究机构,均已获批立项为校级协同创新、交叉学科和科学研究平台,其中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先后牵线搭桥,促成我校与陕西省文化厅、宝鸡市文

13、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陕西佳县人民政府等签署校地共建协议或协同创新项目,举办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等高层次研讨会,开展了以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为我校协同创新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自 2012 年以来,承担陕西省高考语文评卷工作,全体教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强烈的使命感从事这一工作,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公信力。七、把师德建设贯穿于文化传承当中,着力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构建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为学院内涵发展提供源动力和支撑力。妇女文化博物馆成为学校的名片。屈雅君教授创办的陕西师范大学妇女文化博物馆 2006 年 9 月正式迁入长安新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三层,它是中

14、国目前唯一一座综合性妇女文化博物馆。集展示、收藏、研究、交流、教学于一体,为促进全社会两性间的沟通、理解、尊重、平等与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各类自办刊物质量不断提高。 长安学术是学院创办的以书代刊的学术辑刊,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成为学院与国内外学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呼吸是文学院教师自办的文学期刊,刊登教师的原创文学作品以及学术随笔和杂感,2007 年创办以来,已连续出刊 39 期,充分展示了教职员工博雅的文化才情。 众多教师酷爱书法艺术。形成了以霍松林、卫俊秀、曹伯庸等先生为代表,包括马歌东、张学忠、胡安顺、李继凯、赵文、杨国庆等老师在内的老中青三代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群体。学院建有墨宝室,凸显了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