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 A )。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是( B )。 A.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B.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C.关于人的本 质的科学 D.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 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C )。 A.19 世纪 20 年代 B.19 世纪 30 年代
2、 C.19 世纪 40 年代 D.19 世纪 50 年代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D )。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发表 C.反杜林论的发表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6.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B )。 A.辛亥革命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成立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C )。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
3、理论成果是( A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 代表 ”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重要理论成果是( B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 )。 A.理论联系实际 B.精读和泛读结合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实事求是 1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B )。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民主主义 D.专制主义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
4、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2 13.在 21 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 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 “千年思想家 ”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B )。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 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巴黎公社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 “农民的合唱
5、 ” 15.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论断的是( B )。 A.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16.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 理论是( C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7.“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 精神武器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6、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保障人权 20.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 B )。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21.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 A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基本 特征 D.宗教实质 2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C )。 A.实现民族独立 B.构建民主与法制的社会 C.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实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2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7、)。 A.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群众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 B.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C.坚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3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部分的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人类学 25.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D )。 A.革命性 B.实践性 C.阶级性 D.科学性 2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D )。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A.高尚的人
8、格 B.崇高的理想 C.奋斗精神 D.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 27.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B )。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8.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 )。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 体系 29.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
9、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这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具体表现为( B ) 。 A.产业革命 B.周期性经济危机 C.席卷整个欧洲的黑死病 D.贩卖黑奴活动 30.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使科学社会主义开始 ( B )。A.从空想变为科学 B.从理论变 为现实 C.从一国变为多国的实践 D.从一种模式变为多种模式的转变 3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 为它是( A )。 A.最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B.最彻底的革命学说 C.阶级性最强的学说 D.最具时代特点的学说 32.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 “掘墓人
10、 ”,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人类社会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是 ( C )。 A.奴隶阶级 B.农民阶 级 C.无产阶级 D.科技知识分子 33.被誉为 “工人阶级的圣经 ”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 B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34.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 )时代。 A.自由资本主义 B.垄断资本主义 C.和平发展 D.资本主义 35.( B )开创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之一。 4 A.共产党宣言 B.历史唯物主义 C.剩余价值学说 D.资本论 35.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
11、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统称为 ( C )。 A.马克思主义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7.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从可能变为现实的是 ( C )。 A.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3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39.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B )。 A.工人行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共产主义团
12、体的出现 D.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 40.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 A )。 A.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B.是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是否坚持党的领导 D.是否坚持阶级斗争理论 4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 B )。 A.理论基础 B.理论品质 C.理论经验 D.理论内容 4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4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 A.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13、、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45.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B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5 46.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
14、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47.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48.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这种观点( C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4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是( 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 是辩证法,后
15、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5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C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52.“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 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5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
16、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5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55.“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D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56.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D )。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57.荀子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
17、成江河 ”这说明( A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6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58.“一把钥匙开一 把锁 ”,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C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59.发展的实质是( D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0.“拔苗助长 ”的事例是( C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6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芳林
18、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62.黑格尔说 ,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D )。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6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D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6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D )。 A.
19、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形而上学 65.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D )。 A.量变质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66.“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一信条的实质是( B )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诡辩论 D.相对主义 67.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B )。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68.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D )。 A.人脑的进化 B.动物心理的形成 C.语言的产
20、生 D.劳动 69.“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 合体 ”这一论断说明( B )。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7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70.科学家洛仑兹提出 “蝴蝶效应 ”理论 ,他说: “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 ”,这个说法( A )。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71.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
21、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C )。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72.实践中 “一刀切 ”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D )。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特殊性 7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 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表明( B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 D.人脑是意识的
22、源泉 7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7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 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7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7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
23、础的是( B )。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78.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 “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79.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 “白马非马 ”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D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的关系 8 80.辩证法的否定即 “扬弃 ”,它的含义是指( D )。 A.
24、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81.唐代诗人杜牧诗中说: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C )。 A.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 B.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 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82.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83.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
25、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84.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 “白马非马 ”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B )。 A.矛盾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8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该联所蕴含的哲理( C )。 A.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 B.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 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
26、根本原因 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86.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B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87.“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说明了( C )。 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 B.人的个体差异性 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 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88.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主张( B )。 A.没有运动的物质 B.没有物质的运动 C.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89.“人的意 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27、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9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B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 9 91.列宁指出: “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 ”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B ) 。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9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 )。 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
28、 B.有否高尚的理想 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 93.意识的本质是( C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C.人脑的 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D.观念的综合 9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C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9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D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96.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 系
29、属于( B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9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B )。 A.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C.对谁是历史创造者的不同回答 D.对意识是否反作用于物质的不同回答 98.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 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9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这句话说明了( C )。 A.物质和运动
30、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统一 100.辩证否定即 “扬弃 ”,是指( B ) 。 A.彻底抛弃旧事物 B.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 D.完全否定旧事物 10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 )。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 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10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C )。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0 102.空间是指( C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C.物
31、质运动的广延性 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0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C )。 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普遍性和 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105.“居安思危 ”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06.规律是指事物和现象之间( C )。 A.普遍的、永恒的联系 B.间接的、短暂的联系 C.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相对的、偶然的联系 107.马克思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32、 D )。 A.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 B.人类感性直 观的先天形式 C.“绝对观念 ”的外在表现形式 D.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0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 B )。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10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C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有内在根据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是否发生了属性的变化 110.“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 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D )。
33、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1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11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 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113.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的是( B )。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114.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D )。